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大果榆】颐和园大果榆种子育苗技术

颐和园大果榆种子育苗技术

刘聪等

大果榆树(学名Ulmus Macro Carpahance)是榆树(学名Ulmaceae)榆树(学名Ulmus)

大果榆天然变异类型丰富,从体态(乔木、灌木)到翅果形状,从叶片大小到侧脉多少等均有较多类型,很难找到彼此相关而又稳定的区别特征。

颐和园大果榆在谐趣园形成特色植物景观,树型优美、秋色绚烂,是“增彩延绿”的彩色树种,作为北京乡土树种,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榆属的育苗方法较多,包括种子育苗、根蘖育苗、硬枝扦插、嫩枝扦插、嫁接以及组织培养等 ,其中种子育苗(有性繁育)是大果榆繁育传统且较为简便的方式之一,也是其他育苗方法的基础。然而自然野生状态的大果榆种子饱满度不一,发芽参差不齐,自然繁衍生存率较低,人们对大果榆的研究尚不深入,制约了对这一特色植物推广应用的步伐。因此,本文以颐和园大果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种子及其育苗技术的研究,采取精细化的育苗管理措施,为大果榆的快速繁育提供切实可行的育苗方法,为规模化应用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材料   选择颐和园谐趣园内树龄 15 年以上的大果榆植株作为种子采集树,4 月底翅果成熟,颜色由绿变黄开始自然脱落时,从树枝摘取成熟但未脱落的种子作为研究材料,在通风处阴干保存备用。

1.1.2  播种基质   为合理控制基质水分、温度及透气性,选用珍珠岩和草炭土按 3 种不同比例配比,形成珍珠岩 ∶草炭土体积比分别为 A ( 1∶1 )、 B ( 3∶1 )、C ( 5∶1 )等3种基质,并装入7cm×8cm 的营养钵中待用。种植前用 0.2% 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基质进行消毒。

1.2  试验研究与设计

1.2.1  种子基本数据   随机选取成熟种子进行种子大小测量,每组100粒,重复6次;选取1 000粒成熟种子进行千粒质量称量,并对果实的饱满率进行统计,重复 6 次。

1.2.2  种子萌发   选取无腐烂和无被啃食的饱满种子做育苗试验。将种子分别种植于 A 、 B 、 C 等 3 种不同类型的基质中,置于日光温室,浇透水后,每天观察发芽情况,并对上胚芽的长度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根据 RC-4HC 温湿度记录仪数据,试验期间,所处温室内日平均温度为23.7 ℃ ,平均湿度为53%RH ,满足种子萌发条件 。

1.3  移栽及后期管理

大果榆幼苗当年苗高于50cm 后即可移栽至苗圃地,后期管理包括肥水管理、除草整形、越冬管理及病虫害防控。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特征

颐和园大果榆成熟果实为翅果,宽倒卵状,圆形、近圆形或宽椭圆形,果核部分位于翅果中部,宿存花被钟形,翅果大小远远大于其他榆属种。颐和园内小型野生动物(如松鼠)喜采食其种仁,使大量果实提前脱落,采于枝条上的果实完好无损。从测量结果可知,大果榆果实大小由(1.6cm×2.2cm ) ~ ( 2.9cm×3.8cm )不等,多数在 2.3cm×3.1cm 左右,去除种翅的种子呈心形,大小不一,一般粒径3~6mm 左右。这和先前研究大果榆叶表型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群间群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相一致 。

颐和园大果榆果实的千粒质量57.73~61.38g ,平均为(59.23±1.41 ) g 。统计在树枝上采摘的大果榆果实的饱满率为 79% ,而提前脱落的种子饱满率不足10% ,这与动物采食和多数果实生长时间短发育不良有关。因此,宜采取后期自然成熟并脱落的饱满种子育苗。

2.2  种子萌发特征

榆属种子当年即可种植,无需催芽。从不同处理的基质中看,3 组处理中 B 组处理和 C 组处理均在种植后第 7 天发现明显萌芽迹象, A 组处理迟后 1d 。14d后, 3组处理均已经历萌芽时期,其中B组处理的发芽率略高于其他2 组,达到 94.7% 。这可能和基质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有关, A 组中草炭土较多,珍珠岩较少,透气性弱于B和C ,但保水性高,而B兼具透气性和保水性。 14d后,3组处理苗上胚轴的长度上也明显有差异,其中B组长度为(30.4±3.21 ) mm ,高于C组(28.5±3.14 ) mm ,A 组为(26.2±2.75 ) mm (表1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不宜将种子填埋太深,且要保证发芽期基质能供给充足的水分。

表 1  大果榆种子萌发情况

从发芽率上看,3组处理差异不大,说明籽粒饱满的大果榆具有较高的发芽能力,自然状态发芽低的原因是种子饱满率低、基质透气性和保水性差。此外,温度对种子发芽也有明显影响,室外种植普遍低于温室种植,实际生产宜在温室或在室外使用薄膜覆盖保持温度和湿度。

2.3  种子幼苗期管理

大果榆萌发期,种子内部新陈代谢旺盛,呼吸作用强,对外界环境高度敏感,且根系尚浅,抵抗不良环境能力下降,应实时关注基质及温室环境。一般基质水分含量宜保持在50%~60% ,空气湿度在40%~50% ,温度为15~30 ℃ ,基质疏松能供给根部充足的氧气。在温室集中育苗期也是病害发生的高危期,尤其是温度、水分控制不足或过量,易出现干枯或烂根、染菌等现象。因此,要保持温室空气的流通,使用清洁的水进行浇灌和补充空气水分,为防止病菌的侵入,最好每周喷多菌灵等消毒1次,如果出现烂根现象,在控制基质水分的同时,喷撒1%的硫酸亚铁或恶霉灵消毒剂。

2.4  苗木移栽

苗木生长至50cm 时,即可移栽至田间,一般在春季、秋季或雨季移栽。春季栽植在芽开始萌动时起苗;秋季栽植在落叶前或落叶后起苗;雨季栽植随起随栽,需要运输时根系要蘸泥浆。在移植栽培时,选择茎干通直粗壮、高矮匀称、枝梢充分木质化、根系发达、主根短而粗、侧根和须根多、顶芽饱满、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优良苗栽植。移栽密度按需设置,初期可种植密集,第 2 年开始按造林所需规格抽行或间株保留。移苗前 1 个月内,不宜施浓度过高的肥水,此阶段施肥可用(0.5±0.1 ) % 的尿素、( 0.3±0.1 ) % 的磷酸二氢钾等,以少施勤施为原则。


2.5  后期管理

在管理方面,主要做好松土除草、肥水管理、防治病虫害、修枝整形等工作。移栽缓苗结束后可适当追肥,一年追肥2~4次,最后一次施肥在9月前,以磷肥为主,防苗木徒长冬季受冻害。不定期松土除草,补水养根。当苗高于1.5m 后,开始进行疏除、短截或辅助性修剪,促进形成苗木主枝和侧枝的分枝形态,同时使苗木更加粗壮,为颐和园大果榆塑型做准备。大果榆自身具有较强的抗冻性,但当年生苗或新移栽苗宜适当进行防寒护理,

11月上旬在土壤封冻前灌足

冬水,对根部加土覆盖,风大地带应在迎风面设立风障。大果榆的病虫害相对较少,注意榆毒蛾、榆白边舟蛾、尺蠖、黑绒金龟子等,宜通过抚育管理剪去被害病虫枝并集中烧毁,改善种植环境,提高植株抗病力,不宜大面积使用化学农药 。

3  结论

大果榆是优良的生态树种和景观树种,颐和园大果榆已成为谐趣园中独特风景,其姿态优美、叶繁枝茂,尤其秋天叶片变黄变红,色彩艳丽,是不可多得的彩叶树种。本文研究了大果榆种子育苗技术,选择完全成熟、籽粒饱满的种子,在透气性强、保水性高的珍珠岩与草炭土体积比为3∶1的基质中播种,能有效解决其自然萌发率和成活率低的问题。颐和园大果榆生长稳定,适应性强,在苗期和移栽至田间后通过采取松土除草、肥水管控、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等精细手段能有效增加其生长速度和增加形态构建,为规模化生态造林和景观应用奠定育苗基础。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