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玉米靠什么传播种子】揭秘|“全国十粒种,一粒自北京”!京字号种子如何领跑全国?

如果种业是农业的“芯片”,那么核心种质资源就是种业的“芯片”。

农业的每次重大突破,无不得益于关键性种质资源的保护、发掘利用。北京把高质量发展现代种业,放在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层面,紧锣密鼓、驰而不息布局落子。

“全国十粒种,一粒自北京。”自2010年首次提出打造“种业之都”,10余年来,“京”字号种子持续领跑全国,全市每年育成农作物新品种400余个,品种数量和销售额均占全国10%。自主繁育的祖代蛋种鸡全国市场占有率58%、良种奶牛冻精35%、鲟鱼占60%以上……农业面积不过数百万亩的北京,为全国主要农产品供给提供了坚实的种业保障。

新一代西瓜基因组精细图谱

1

年育农业新品种400余个

“‘京科968’比我过去种的玉米每亩多打三百多斤,抗旱秆硬还耐瘠,玉米粒更实更压秤。”密云区苏家峪村过去种植的玉米产量低、品质差,卖不上价,2019年全村种上“京科968”玉米良种后,实现玉米产业提档升级,种植大户王银保乐开了花,“家里13亩地全种‘京科968’,亩产1600斤以上,粮贩上家收9毛3一斤,卖了2万多元。”

王银保所说的“京科968”,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选育的明星品种。不仅仅是北京,“京科968”在全国也是主导品种。在内蒙古通辽市,农民都知道它高产优质、抗虫害、适应性强,而且不断刷新粮食高产纪录。经全国玉米栽培学组专家严格测产:内蒙古通辽种植大户杜振军150亩连片平均亩产1208.5公斤。“在通辽就得多种‘京科968’,企业喜欢收,粮好卖、价又高。”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村的种植大户刘青春说。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介绍,“京科968”在2011年通过国家审定后迅速向全国推广种植,全国年种植面积连续多年超过2000万亩,累计推广种植超过1亿亩,增产粮食100多亿公斤,是我国当前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主导品种之一。

不仅仅是玉米,我们的一日三餐中,每十种新品农作物,就有一种源自脚下的热土。农业,这个古老的产业,一直未曾远离首都北京。当前,北京保存着国家级种质资源40万余份,位居世界第二;粮食作物种业十强企业中,北京有三家;每年育成各类粮、菜新品种400余个,其中糯玉米等作物种子的“足迹”已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北京“种业之都”发展10余年的成果缩影。2010年11月,北京市编制发布了《北京种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首次提出打造“种业之都”,制定了建立中国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种业交易交流服务中心两大基本目标。2012年,北京市政府与农业部签署《共同建设现代农作物种业战略合作备忘录》,指明北京要建设成为“中国种业发展的硅谷”。

发展至今,在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花卉四大种业领域,北京技术领跑全国,并开始向外埠辐射:在甘肃,有北京的玉米、蔬菜制种基地;在河北,有京字号玉米、棉花制种带;在海南,北京玉米、珍稀鱼类种苗加速繁育;在四川、云南,拥有北京知识产权的蔬菜新品种茁壮成长。

北京金鱼养殖历史悠久。

2

汇聚种业创新“国家队”

北京是典型的“缺水少田”地区,又是典型的“大城市小农村”,城市建成区面积在四个直辖市中最大。这些因素决定了北京不可能像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粮食主产区那样,大面积、大规模地抓农业种植。

北京打造“种业之都”,底气何在?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种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份底气,来自现代农业创新要素的集聚。“北京土地少、科技强,自然禀赋的‘先天不足’,必须依靠‘后天努力’,北京农业发展不能走传统农业道路,种业本身具备‘高端、高效、高辐射’的特征,是北京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这位负责人说。

目前,北京市拥有涉农科研院所24所、种业研发机构80多家,聚集了约50%的农业领域两院院士,以及专业育种人员1000多人、农业科技人员近2万人,全国三分之一的种业科研“国家队”都在北京。

这其中,就包括“西瓜大王”许勇。在带领团队开展西瓜新品种繁育时,他不满足于传统育种方式,从数以万计的育种材料中寻找长势优良、抗病性好的品种,费时又费力。“有点儿‘碰运气’的意思,遇到好的品种只有百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的概率,想要一个好品种,至少需要10万份育种材料。”许勇说。

经过基因编辑的西瓜无菌苗

一次出国深造的机会,许勇接触到了“利用西瓜基因组测序指导常规育种”的先进技术,回国后他立即带领团队开展攻关,通过“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序技术,前后历时共4年,利用测出的46G基因序列数据,制作完成了世界第一张西瓜基因组序列图谱。2012年11月25日,这份图谱在线发表在《自然·遗传学》上,引起世界轰动。有了这份基因图谱,西瓜育种告别盲人摸象。“西瓜甜不甜、瓜瓤是什么颜色,全在自己掌握。”许勇自信地说。利用这份图谱,许勇团队很快培育出“华欣”“京美”等新品种,“京秀”“京颖”“京阑”等小型西瓜也陆续上市。

在玉米育种领域,赵久然则带领团队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玉米品种DNA指纹库。在此之前,玉米品种鉴定主要靠肉眼观察,耗时长且难区分,市场上张冠李戴、套牌侵权行为时有发生。“我们给每种玉米办理一个分子身份证,把参加试验的、已经通过审定的、在生产中应用的、申请保护的品种都做一个DNA指纹,今后任何品种只要与库存品种比对就能知道它的真实身份。”赵久然介绍,指纹库目前有5万多个品种的标准指纹,植株任何部位提取DNA指纹,一天之内就可以确定身份。这项技术为玉米种子质量检测、品种审定、企业维权、教学科研等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功能基因挖掘等先进技术支撑下,北京科研育种团队的科研创新成果不断丰富,包括“京科968”玉米在内的一系列“京”字号优质新品种,走向全国、跨出国门,擦亮了北京种业的“金字招牌”,使北京离“种业之都”的目标越来越近。

3

牢牢掌握种业“中国芯”

北京没有密集的养殖场,也没有广袤的大草原,但丝毫没有妨碍北京畜牧业辐射影响全国。北到东北、南至海南,中国人餐桌上的鸡蛋一半源自北京,全国奶牛六成是北京后代……除了强大的科研力量,北京还汇集了一批种业重点龙头企业,凭借现代化育种技术体系,持续为全国提供优质良种。

提起蛋鸡“京红”“京粉”,市民也许并不熟悉,可大家一日三餐吃的鸡蛋,绝大多数都是它们的后代。“京红”“京粉”来自位于平谷区的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蛋种鸡品种。发展至今,包括“京红”“京粉”在内的5个企业自育“京系列”蛋鸡品种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50%,助力蛋鸡率先成为不受国外控制的高产畜禽品种。

可是在过去30多年里,作为世界第一蛋鸡生产大国的中国,种源绝大部分是从外国进口,中国为此不仅要花大量外汇,还增加了动物疫病传播风险。2008年,合作了18年的美国海兰国际公司断然拒绝为华都峪口提供种源,导致企业一度陷入困境。华都峪口禽业董事长孙皓对此深有感触,“当时完全不被业界看好,就在这时,企业十年磨砺的‘宝剑’终于派上了用场。”

2009年,依靠自主培育的“京红”“京粉”蛋鸡配套系,华都峪口打破了国外育种公司对我国蛋种鸡业的长期垄断,彻底扭转了中国蛋种鸡业“洋鸡”一统江山的局面。如今,企业已经建立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自主研发国内首款“凤芯壹号”基因芯片,先后成功培育蛋鸡和肉鸡两大系列6个新品种。其中肉鸡新品种“WOD168”刚刚上市,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型白羽肉鸡品种,开创了我国小型白羽肉鸡育种的先河,现已累计推广4亿只。凭借强大的科研育种实力,华都峪口禽业已经跻身世界三大蛋鸡育种公司之列,年制种量世界第一。

目前,北京市已经形成了以首农集团、顺鑫农业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现代畜禽种业集团,建立了育种、养殖、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发展模式。与此同时,企业市场地位不断增强,每年可提供优秀种猪20万头;奶牛冻精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国内排名第一;拥有全国唯一的北京鸭品种资源保护、良种繁育和示范推广基地,高档烤鸭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5%以上;北京鲟鱼种苗年产量占全国产量60%以上,鲟鱼苗种销售到全国20多个省区……

4

建全国最大种业交易平台

拥有了科研育种、企业总部的资源集聚,种业交易和示范展示的繁荣自然水到渠成。本市目前拥有国家级、市级、区级、企业和科研机构四级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展示基地20余个,面积达5万亩,建成畜禽良种场78家,水产良种场35家,为种业科研单位和企业新品种转化提供服务,每年有几千个国内外品种在京郊进行试验示范,吸引了来自国内外数百个科研、企业与生产单位的数千人参观、考察和观摩。

例如刚刚在通州国际种业园举办的京津冀鲜食番茄擂台赛,已经连续举办三届,来自京津冀三地的参赛园区不断增加,北京自育的中型番茄新品种“京采8号”“甜脆脆”等通过这个平台为更多人所熟知,生产面积不断扩大。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雷喜红说:“京津冀鲜食番茄擂台赛在搭建生产及销售桥梁、促进技术品种交流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逐步成为行业的品牌平台。”

更大的种业交易平台还有已经举办了二十八届的北京种业大会。从1992年丰台区种子公司(种子管理站前身)组织举办第一届北京(丰台)种子交易会开始,交易会先后升级为“北京种子大会”“北京种业大会”,2014年成功举办了世界种子大会,每届交易额均在5亿元以上,位居全国四大种子交易会之首。

北京种业大会是伴随“种业之都”建设而逐步成熟的特色展会之一,经过二十八年的积累和探索,北京种业大会已经成为我国种业行业办会历史最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展会之一。今年即将举办的第二十九届北京种业大会有望进一步提级升格,吸引国家级资源力量,办成中国的种业大会。

“京麦”系列杂交小麦技术全国领先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付兆庚介绍,北京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种业交易和贸易中心,种业销售额稳定在100亿元以上,约占全国的10%;农作物种子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7%。

不仅如此,北京还创新出了科研院所与种业龙头企业组成联合体,加速审定品种产业化应用的新做法。2012年以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联合中种集团、德农种业等7家种企成立“京科968”玉米新品种研发推广联合体,帮助“京科968”累计推广种植超过1亿亩,证明了“1+N”玉米联合体持续发展模式是成功的探索。2020年9月,玉米中心在此成功基础上,再次联合现代种业、丰大种业等7家种业企业建立了“京科121-999玉米联合体”,继续推动玉米新品种大规模产业化和大面积推广应用。

5

北京大步迈向“种业之都”

科研院所提供创新源动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交易平台促成贸易合作,历经10余年发展,北京“种业之都”这座大厦已经撑起牢固的四梁八柱,接下来需要持续完善和升级。那么,北京种业发展的新引擎在哪里?

向东看,平谷区正加紧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打造“农业中关村”。其中,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已通过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中期评估,目前正加快建设22个畜禽种质基地,其中已建成大伟嘉等15个基地,北京油鸡等7个基地正在建设中。届时,产业园将形成“一只鸭、两只鸡、两头牛、五头猪”的畜禽种业格局,由此成为全国畜禽品类最全、品种最丰富的国家级产业园。

产业园已初步形成龙头企业集聚,在奶牛、蛋鸡、油鸡、生猪等产业积累了丰富的种业资源,成功培育了5个蛋鸡新品种、“中育”种猪配套系,拥有世界顶级种公牛群、北京唯一保留下来的优良地方鸡种“北京油鸡”,以及优质肉鸭育种种源“樱桃谷肉鸭”等。

在另一边,建成十年的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已初具规模,定位打造“种业硅谷”。目前,园区内已经入驻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4家高校院所,入驻60家农业企业,培育孵化10余家科技企业。国际种业园区内,代表着未来走向的新技术——航天育种,已逐渐成熟,静待着瓜熟蒂落的那一刻。园区研发中心大楼项目即将在今年9月投入使用,届时,园区高通量分子实验室检测量将从每年2万份增至50万份以上,将航天育种与高通量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从而大大提高育种的速度。

去年4月,北京市5部门联合发布《北京现代种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了北京现代种业“三个一”发展目标,即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种业基础研究和核心关键技术成果,选育推广一批优良品种,培养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现代种业企业,在新时期为北京建设“种业之都”指明了方向。

当前,北京市已经将高质量发展现代种业放在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层面进行布局,启动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摸清资源底数,启动种业联合攻关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北京市种子条例》出台,聚力打造“种业之都”“农业中关村”,建设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来源 北京日报 | 记者 孙云柯 邓伟

编辑 王琼

流程编辑 刘伟利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