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国诗歌网”
《小院》
作者:陈洪坤
梧桐叶密罩幽窗,偶有扶光透弄堂。新见合欢花色好,蝶衣轻起越篱墙。
诗人简介:
陈洪坤,男,笔名:邯郸陈勇,原籍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人,现居邯郸市,商业管理人,从事大型商超管理,邯郸市楹联诗词协会会员,获国学杯全国大赛诗歌、小说二等奖,诗词三等奖,中华文艺全国诗词大赛三等奖,中孝杯全国诗词比赛等多个奖项,多次在全国性文学大赛获奖,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作品纳入多本书籍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
特邀专家点评
《诗经》描写社会生活的广度,《楚辞》抒发个人感情的深度,分别在汉魏乐府诗与古体诗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唐宋以降的乐府与古体,乃至综合二者特征,并受近体影响而产生的歌行体,亦多叙事畅达,情感深沉者。而近体诗因受字数、句数和格律的限制,叙事难以穷形尽相,抒情不能曲尽其妙,而多着力于融情入景,借景抒情,选取特定的物象,形成玲珑剔透的意境,来寄托诗人的情意。以至作者深衷浅貌,若隐若现,读者披文入情,方得其实。降及清末,学人之诗、志士之诗,大有取代诗人之诗的趋势,故无论诗与词,均大扇议论之风。王国维拈出“境界”二字,以之为衡词的最高标准,倡“境非独谓景物,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之说,为词中议论张目,流风未沫,沾溉甚远。王国维虽然仍着眼于“真景物”“真感情”,但其后描写真景物者少,而抒发真感情者,均多议论凡近,以致千口一腔,千人一面。不独词中云然,诗亦然。
回首百年诗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引刀成一快”、“砍头不要紧”、“扬眉剑出鞘”等直抒胸臆者,成为传诵一时的警句,几乎尽人皆知,日常生活入诗,似乎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以寓情于事或情景交融见长的优秀作品,似乎难得一见,甚至一般作者笔下,能做到融情入景的亦不多见。
这首《小院》,善于通过冷静地观察,抓住生活中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来表现刹那的感悟和思索,在客观的陈述中,隐含自己的看法或感悟,可算当前为数不多的试图融情入景的小诗。诗中以客观呈现为主,仅“好”字与“轻”字略涉评判,但更多直观判断,而非凿空的主观议论,如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之“惜”字,以物观物,移情于物而已。此诗定点观察,局促一窗之内,放眼一院之中,明写所见,而暗写所思。起以梧桐叶密,遮住了光线,故窗幽。承以太阳移动到某一角度,有光线照进弄堂。敏锐地捕捉到了幽暗与明亮的光线的变化,亦见“我”留意窗上的时间之久。“弄堂”一词的时代特色与地域特色均极为鲜明。第三句,因阳光而见合欢花,亦承亦转。“扶光”即日光。我见合欢花,蝴蝶亦见之,故结以蝴蝶飞越篱墙而从之。结构上承转合度,如行云流水然。略具杨万里“诚斋体”的规模。至于幽窗后的那双眼睛,是闲适,是思慕,还是幽怨?任由读者的想像去填补吧。而“梧桐”、“合欢花”与“蝴蝶”,预留了充足的想像空间。短短二十八个字,物象繁复而不觉凌乱,难能可贵。
今人写诗填词,语言上追求白话的多,但造句多不如古人流畅,读来磕磕绊绊的。此诗虽未犯磕磕绊绊之弊,仍然难免斧凿之痕。如“罩”字,用力太猛,似不如“掩”字或“暗”恰切。唐宋人“粉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等句,何等轻松自如!今人安全东《夏日乡村绝句》组诗,亦多借旁人习见的物象表现刹那间被触动的心灵。试摘二首如下:
藤蔓披垂一架花,浓阴匝地自清嘉。最怜久雨新晴后,蚯蚓蹒跚学篆沙。
小院无人日自中,门前瓜菜涨青红。无风乍见网罗动,一个蛛儿正斗虫。
特邀专家:莫真宝
中国诗歌网 (www.zg)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是以建立“诗歌高地 诗人家园 ”为宗旨的官方互联网出版平台。设有品牌栏目“每日好诗”,每天推荐一首原创好诗,并邀请诗坛大咖点评。“每日好诗”稿酬500元。
点评专家名录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陈先发、曹宇翔、耿占春、顾建平、洪烛、霍俊明、简明、蒋浩、雷武铃、冷霜、李少君、李建春、刘向东、梁晓明、卢辉、罗振亚、莫真宝、荣光启、树才、谭五昌、唐翰存、田原、唐诗、汪剑钊、王久辛、王家新、王士强、西渡、杨克、杨四平、杨庆祥、杨墅、余怒、叶舟、臧棣、张德明、张清华、张定浩、茱萸等。
△
栏目主持: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