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项链莫泊桑赏析】专题莫泊桑《项链》| 从"嫉羡"心理分析:项链丢失真的是偶然吗?

莫泊桑是十九世纪后期自然主义文学潮流中仅次于左拉的大作家。他数量庞大的短篇小说所达到的艺术水平,不仅在法国文学中,而且在世界文坛上都是卓越超群的,被称为是"短篇小说之王"。

其中《项链》是最为知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被纳入中学语文课本。

故事讲述了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来炫耀自己的美丽。不料,项链在回家途中丢失。她和丈夫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最后,得知所借的项链原是一串假钻石项链。

初读《项链》,我被莫泊桑鬼斧神工的写作技能所折服。作品前后十年的戏剧张力,跌宕起伏的情节设计,戛然而止的结局,以及"项链"这条主线的设计,都绝无仅有。

莫泊桑

前不久我拜读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再读《项链》,一个问题飘进我的脑袋:作品说到马蒂尔德的项链是在舞会结束后回家的路途上意外丢失。她如此珍视又“昂贵”的项链竟轻易丢失,这真是一场偶然吗?在意外之中,是否有其必然性呢?

本文从"嫉羡"心理的角度分析,马蒂尔德丢失项链具有必然性。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莫泊桑作品中大量出现的"小资产阶级"。

01

"小资产阶级"的宿命与抗争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在现代文明已经发展的国家中,逐渐形成一个介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小资产阶级。"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摧毁了封建等级制度,贵族和教会不再独占土地。于是农业领域逐渐兴起小生产者个体经济,小农经济也由此产生。

小农经济决定了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特性。他们不受大资产阶级剥削,也不剥削无产阶级劳动者。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个人劳动所得。他们在阶级竞争中鄙视无产阶级,但又常常被贬低到"无产阶级"。他们渴望成为"资产阶级",又时常被资产阶级抛弃。

法国大革命

这样的阶级地位决定了小资产者们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他们一方面竭尽所能挤进所谓的"上流社会";另一方面又因实力缺乏而感到自卑,恐惧被抛弃沦为无产阶级。

《项链》中马蒂尔德丈夫是银行职员,典型的小资产者。他们具有这个阶级特有的心理特征。

丈夫千方百计拿到部长舞会的邀请函,又拿出400法郎巨款为妻子买舞裙。表面上看是哄妻子欢心,实际上是他为努力挤进资产阶级所做的努力。而妻子马蒂尔德因为无法完美融入"上流社会"而自卑,她不得不冒风险向朋友借项链。

这样的阶级背景与尴尬处境,为"嫉羡"心理的滋生提供了沃土。

法国舞会

02

"嫉羡"心理导致项链丢失的必然性

"嫉羡"的概念最早由奥地利心理学家梅兰妮.克莱因在著作《嫉羡与感恩》中提出。它的核心内容是:你想要得到别人拥有的好东西,但你深知自己无法拥有它。于是你想要毁灭它,不仅毁灭得不到的东西,还要毁灭拥有这样东西的人。

"嫉羡"心理在自我身上的体现为:我突然得到了美好的东西,我很想拥有它。但我认为自己不应当拥有它,甚至会招来别人的"嫉羡",从而使自己深陷困境。潜意识中我希望自己失去它,这样我的内心反而会得到安稳。

18世纪法国小资产阶级一方面拼命跻身于"资产阶级",一方面又从内心深处认可了自己无法高攀的窘境。这样的尴尬处境,使得他们普遍拥有这样的"嫉羡"心理。

马蒂尔德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也是为什么她最初会选择嫁给丈夫的原因。

她"天生丽质,妩媚娇柔",她觉得自己天生就应该"身披罗绮,头佩珠玉"。她本想着嫁给一位"达官贵人",逆天改命,但她最终还是嫁给了丈夫。

与其说是因为她没有机会结识到一位有钱有地位的绅士,不如说她潜意识里就不想嫁给什么名门望族。倘若她真的嫁入豪门,她会担心遭到别人的"嫉羡"与迫害整日惶恐不安。因为她的原生家庭和阶级处境,让她认为自己不能拥有资产阶级的生活。

唯有嫁给现在的丈夫,一个普通银行的小职员,她方能心安理得。

项链丢失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马蒂尔德在弗雷杰斯太太那里看见了那串项链,便两眼放光了。

一种极为强烈的欲望使得她的心狂跳起来。拿着这串项链,她的手直打哆嗦。她把它戴在脖子上,压着连衣裙的领口,在镜子面前照得出神。

想象一下我们如果得到了一件理所应当的东西,或者说预料之中的东西,我们会激动到如此程度吗?比如说发工资,我们大概只会抿嘴一笑,因为那是我们劳动理应所得。但如果是我们买了彩票中了大奖呢?恐怕也跟马蒂尔德是差不多的反应。根源就在于我们也认同那是不应该属于我们的东西。

马蒂尔德戴上项链的激动和在舞会上的风光无限为项链丢失埋下了伏笔。

项链是马蒂尔德欲望的具象化表现,它代表的是马蒂尔德对上层生活的向往。舞会上万众瞩目的短暂风光,象征着马蒂尔德暂时地拥有了资产阶级的"美好生活"。

项链

她想要拥有这样的高贵生活,但是她在意识深处承认自己不会拥有这样的美好。一旦得到,便会招来"祸事"。所以,她潜意识下弄丢了这串项链,用余下十年的生活作为一夜美梦的惩罚。尽管她此后饱经风霜,但是她还完债务之后心满意足,她终于获得了平静。

她感到一种既骄傲又天真的欢快,面上露出了笑容。

03

"嫉羡"心理的现实体现与自救

自我"嫉羡"心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表现是"力量"恐惧,即想要比别人强大,又害怕比别人强大。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露易丝海在《生命的重建》这本书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个学生一直希望能拥有更多财富。一天晚上他特别兴奋,因为他赢了500美元。他兴奋至极:"我无法相信!不可思议!"第二个星期他没来上课,原因是他摔断了腿。医药费刚好花掉了500美元。

这个学生相信这500美元他不应该得到,他意识深处恐慌会有祸事发生。于是他摔断腿,花掉这500美元,得到内心的安宁。

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比如平时成绩一向很好的同学,高考成绩却一落千丈;一份可贵的工作机会摆在面前,而你却犹豫不决,甚至干脆放弃;看起来很有商业头脑的朋友不停在赚钱,可他始终没有什么积蓄......

这些原因就在于我们潜意识觉得自己不应该比别人表现优秀,或拥有更多财富,否则会招来别人"嫉羡",陷入困境。

可见,"嫉羡"心理无疑对我们人生造成巨大的消极影响。改善"嫉羡"心理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 追本溯源,从"嫉羡"到"感恩"

"感恩"与"嫉羡"对立。它是指人们相信自己可以强大,可以拥有美好的东西。他们也承认并尊重有更强大的事物存在,这些更强大的存在带给我们更多美好。所以我们感恩。

"嫉羡"还是"感恩",多数可以追源到我们出生的时代背景与原生家庭。

马蒂尔德夫妇所处的时代正是法国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大乱斗。时代背景让他们觉得“跻身上流社会”的欲望是有罪的。

《项链》剧照

我朋友的"优秀恐惧症"来自于她的原生家庭。她很努力,毕业之后就拿到不错的Offer。但是五六过去了,同学们都买房买车,她却始终没什么积蓄。原来她家里还有个哥哥,没什么文化。从小她父亲就说:"你将来肯定有本事,多帮衬你哥。"于是她的脑子就形成了:我不能优秀,不能有钱。一旦我优优秀了,有钱了,他们就会剥削我。

即便她短暂地拥有了一些财富,她也会认为那不属于她。与其这样,不如不要变有钱,不要变优秀。

后来她与父亲大吵了一架,表明以后决不会出钱帮衬哥哥,他父亲也不敢再提。她开始为自己努力,情况便好转了很多。

追本溯源,从源头发现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嫉羡"带来的恐惧。

《项链》剧照

  • 丰富阅历,提高生命的尺度
  • 一旦你穿惯了300块的牛仔裤,你还会再穿30块的牛仔裤吗?

    它本意是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但是它也从侧面表明,一旦你的体验上升到一定维度,你的生命也就上升到一个层次。你当然不会再觉得那些美好的事物不属于你。

    比如你从来没中过一次彩票,突然有一天中了百万大奖,这说不定会让你惶恐不安。但是如果你已经买彩票数年,并且时常会中一些大小奖项。然后某一天你中了大奖,你可能会认为:这也是有可能发生在你身上的,或许它本身就属于你。

    曾经我写作从没赚取过稿费,我也认为我的作品差强人意。某天一位编辑邀请我写稿并开出不错的报酬时,我首先感到有些惶恐。我认为我不应该拥有这个机会,赚取这笔稿费。我也想过我一定无法完成这份工作,甚至想过拒绝。到现在几乎每篇作品都可以上稿并且获得稿费,我已经觉得那是我劳动理应获得的回报。

    当你见过大海,自然不会为溪流而惊叹。

    马蒂尔德从未参加过"上流社会"的舞会,她从没见识过那样奢靡的生活,从天而降的邀请函让她不知所措。她从不相信这样的生活是她应该拥有的,所以她潜意识觉得自己应该接受惩罚,所以她丢掉了项链。倘若她在更年轻时就可以得到这些机会,她或许可以表现得更加从容一些。

    结语

    法国大革命后的小资产阶级处于阶级斗争的夹缝中,这样的生存环境让"嫉羡"心理有了可趁之机。马蒂尔德从朋友手中借来自以为是真的"项链",她又如此喜爱它,按理说一定是时时把玩,不可能丢掉。

    正是由于这份"嫉羡"心理造成的恐惧,让她丢掉了项链。即使她不在回家途中丢掉项链,也很可能会在归还的路上丢掉它。她丢掉项链某种意义上是必然事件。

    克服"嫉羡"心理,需要追本溯源,从它产生的原因开始解决。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增加自己的阅历,提升生命的尺度,更加自信自己可以拥有美好的东西。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