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项链莫泊桑赏析】重读莫泊桑经典作品《项链》:女人爱美错了吗?

《项链》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被收录进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因其极强的讽刺意义和戏剧性的结局而成为经典。

莫泊桑和欧亨利、契科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莫泊桑尤其擅长通过故事的描写,对现实进行批判,《项链》就是这样一篇现实主义作品。

故事情节很简单,讲的是天生丽质的女主人公马蒂尔德嫁给了教育部的小职员,生活平淡而简单,但马蒂尔德却不满足于此,她始终迷恋于奢华的贵族生活。为了参加一次上流社会的晚宴,马蒂尔德用丈夫辛苦积攒的积蓄买了一件华丽的礼服,还从好友那里借来一条钻石项链。凭着这身得体的装扮,马蒂尔德在晚宴上出尽了风头,她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然而,在回家的路上,马蒂尔德不小心弄丢了项链。为了尽快给好友归还项链,他们只能借高利贷,重新买了一条一模一样的还给好友。之后的十年时间里,他们节衣缩食,卖了房子、打零工、给别人做家务,生活过得十分艰苦,马蒂尔德也失去了年轻的容貌,变得沧桑、粗野、衰老。

还完所有债务的那一天,马蒂尔德终于松了口气。她在公园碰到了昔日的好友,在交谈中,她才得知,之前好友借给她的是一串价格低廉的假项链,而她们夫妻两个用十年时光赔偿了一条真的钻石项链……

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了,戏剧性的反转结局给这篇小说加分不少,辛苦还债十年竟换了一串假项链,莫泊桑通过这极大的反差讽刺了马蒂尔德的爱慕虚荣。可以说,马蒂尔德的悲剧就是社会的悲剧。她的虚荣来自社会风气的熏陶,为了一刻钟的闪亮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莫泊桑对于人性的洞察,通过女主人公的遭遇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部作品创作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法国正处于资本主义恶性发展的时期,大资产阶级当权,生活奢侈腐败,社会风气恶劣;小资产阶级由于社会地位不稳定,挤破脑袋也想跻身上流社会,纷纷成为资本竞争的牺牲品。

马蒂尔德作为小资产阶级的一员,她的人生就像潘多拉的盒子,在打开之前,生活宁静,在打开之后,欲望和虚荣被释放,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痛苦和惩罚。

《五柳先生传》里写道: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意思是不因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热衷于荣华富贵。作为陶渊明的自传体作品,这句话也道出了他本人的处世哲学: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陶渊明二十岁时就开始了仕宦生涯,但他讨厌官场的迎来送往,毅然选择了辞官回家,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归园田居生活。荷锄、理荒,牵着月亮,山径,壶觞,洒下一片菊黄。

能收获别有一番风味的世外桃源,离不开他的知足常乐。其实,知足并不是不思进取,而是对人对事多了一份淡泊和坦然。与其把注意力放在遥不可及的地方,不如脚踏实地的把眼光放在当下。少一点贪念、少一点欲望,那么我们的生活也许会简单很多、快乐很多。

面对马蒂尔德作祟的虚荣心,现实给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如果她满足于平平淡淡的幸福,如果她不买那件礼服,如果她没有借那条项链,也许,十年后的马蒂尔德依然妩媚娇柔、光彩照人。

在初中学《项链》这篇课文时,老师告诉我们:这部作品批判了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腐蚀内心而导致丧失青春的悲剧形象。

如今,重读这部作品,不禁有了新的感受:作为一个天生丽质的漂亮女人,爱美无可厚非,喜欢好看的衣服、华丽的首饰,追求美好的生活,这些真的值得批判吗?

站在马蒂尔德的角度,年纪轻轻嫁给了小公务员,虽然时常抱怨生活的清贫,但她也一直在努力克制自己的欲望。在得到能接近上流社会的机会时,她不过是想满足自己爱美的心愿,以更光鲜的姿态示人罢了。参加舞会的礼服是丈夫买的,项链是朋友借的,她并没有为了虚荣心去做有悖于常理的事情。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并没有理由去苛责一个女人对美丽的追求,这是人的天性,何罪之有。马蒂尔德并没有压抑自己的这种想法,她勇敢的表达,大胆的追求,于是,在舞会上,她成为了最美丽的焦点,成功获得了赞誉和荣光。在那一刻,马蒂尔德凭着自己的力量得到了满足和幸福。

除了坚持做自己,马蒂尔德身上还有更宝贵的品质,那就是坚强的灵魂和惊人的勇气。在项链弄丢了之后,她没有选择欺骗好友,而是勇敢的担起责任,倾家荡产买了一条真正的钻石项链还给朋友。明知道即将面临的是毕生的苦难,但这个柔弱的女子没有畏惧,毅然选择信守承诺、直面苦难,这种契约精神值得歌颂。

契约精神是西方社会的主流精神,象征着自由、平等、守信。契约精神发源地荷兰是这样坚守契约精神的:1596-1598年间,一位名叫巴伦支的荷兰船长带着一群水手通过海洋运输货物,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八个月的时间里通过拆掉甲板做燃料,猎取动物取得食物,勉强维持生活。

在艰苦的环境下,不停有人死去,但这些荷兰商人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这里面有药品、食品和衣物。寒冬过去了,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将货物完整地送到委托人手上。自此之后,荷兰商人的契约精神名扬海内外,荷兰也借此成为第一个“日不落”国家。

马蒂尔德和丈夫也是这样的,他们宁愿选择失去尊严,也要守住底线、信守承诺,这无疑是对契约精神最好的诠释。变卖家产之后,马蒂尔德总算真正尝到了穷人的困窘生活,她用英雄气概打定了主意:那笔骇人的债款是必须偿还的,她准备偿还它,她开始穿着平民的衣服做粗硬的工作……

这段表述初读觉得女主人公自作自受,再读才惊觉,马蒂尔德褪去虚荣,她身上的刚强、果敢、担当相当令人钦佩,之前矮小的形象顿时高大了起来。

马蒂尔德是时代的产物,我们并没有理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这个可怜的女人。相反,女人爱美并没有错,而且这个可爱女人身上的努力和坚韧更加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审视。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