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学书法,该怎么临摹?听听这3位大师的说法! 如何有效临摹

最近读了一些古书,尤其是古代书法家论述书法的著作,其中很多地方见解非常精辟,对我们学习书法、掌握学习技巧很有帮助。

而且最近很多人都在问我书法临摹的问题,也在这方面留意了一下,毕竟这是我们学习书法必须掌握的技巧。

在有关书法临摹这个问题上,有这样三个人给了我很大启发,且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个人——陈槱

这个人名字很生僻,而且人也不怎出名,但是他有一本书比较有名,叫《负暄野录》。

其中这个生僻字很有意思,有两个读音,其中一个读音“槱(you)”的本意就是木柴,而民国时候著名大诗人徐志摩,字槱森。而这里面槱森的意思,应该是徐志摩字号的一种自谦说法,森,森林的意思,槱森,就是深林里面一个小小的树枝子,可见此字的自谦意味。而槱(chao)这个读音,在过去是现在“炒”字的通假字。

我们还是回到这本小书上,这本书被保存在《四库全书》里面,在《四库全书》提要中,对作者和这本书做了一个简要的评论,其中关于他的生平描述实在是乏善可陈,只知道他是宋朝人,做过一些官。重点是对于这本书的介绍,四库全书基本上是肯定这本书的价值的:

其书上卷论石刻及诸家书格,下卷论学书之法及纸、墨、笔、研诸事,皆源委分明,足资考证。

这句话是说,这本书上卷谈论的,是碑帖石刻之类的事情,下卷谈论书法技巧及其工具。并且认为这本书可信度很高,很多说法来源都有其出处,经得起推敲。

在这本书里面,陈槱对于书法的临摹给出了这样的见解:

学时不在旋看字本,逐画临仿,但贵行、住、卧,常谛玩,经目著心。久之,自然有悟入处。

他的意思是,我们在学习书法、临摹书法作品的时候,不能只是在临摹书法作品那一小会的时间才看书法作品、字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你出行的时候、睡觉的地方,经常把玩这些字帖,欣赏他们的外形,并且用心去审视他,时间久了,肯定会有你开悟的地方。

这不是说真的要你开车也看字帖,睡觉之前也要看字帖,不能这么机械的理解。陈槱在这里面其实是想说,学习书法,除了你临摹的功夫之外,还要抓住一切闲散的时间,这样才能把字写好。

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然人来说有巨大启发意义。我们可以在我们的手机上下载一些书法屏保、壁纸等内容,帮助我们抓住一切时间熟悉书法。

只要这样做,书法肯定会有长进。

第二个人——包世臣

包世臣是清朝书法论著大家,有《艺舟双楫》一书,影响很大。包世臣在这本书里面这样说临摹书法——

学书如学拳。学拳者,身法、步法、手法,扭筋对骨,出手起脚,必极筋所能至,使之内气通而外劲出。予所以谓临摹古帖,笔画地步必比帖肥长过半,乃能尽其势而传其意者也。

他认为学习书法,和打太极拳是一样的,一定要竭尽全力,使出浑身解数。这里面说身法、步法、手法,其实一一对应于书法中的章法、结构、笔法,用打拳比喻书法,极其恰当。

包世臣认为,打拳需要你尽力伸展自己的四肢,这样才能更大程度上舒展筋骨,才能把拳打好。

所以,包世臣认为,学习书法,也应该如此,临摹书法作品时候,最好能够比原帖字稍微大一些,才能写好这个字,才能真正展现这个字的风采。

我认为包世臣这个说法很有道理。练习大字可以最大程度的锻炼你的笔力,而且对于全局掌握能力的锻炼也至关重要。

第三个人——黄庭坚

黄庭坚应该不用做太多介绍了吧,作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书法别具特色,其中,黄庭坚在《论书》中说:

学书时工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这段话比较具有颠覆意义。黄庭坚认为书法临摹只能解决书法形似的问题,并不能解决书法的根本——神似的问题。因此他主张读帖,要把古人的字帖拿来仔细品读,细细观摩,才能深入到这个字的骨髓,把握书法的神韵。而要想真正做到“入神”,就要用心专一,一丝不苟。

黄庭坚这段话至少告诉我们两点:

第一,读帖解决了临摹不能解决的神似问题,读帖比临帖更重要。

第二,书法要想入神,必须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

这三个人关于书法临摹的问题各有观点,但是总体来说有一条是不变的,就是对待书法学习始终认真、踏实的精神品质。不管是黄庭坚读帖的“用心不杂”也好,还是包世臣的“传其意”也好,亦或是陈槱“常谛玩,经目著心”,他们强调的,都是对于书法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

对于以上三个人,你最赞成哪一个人的观点呢?欢迎讨论!

图片来源:米芾 心经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如何临摹照片,如何临摹字帖,如何临摹一幅画,如何有效临摹”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