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egoistic】大自然的哲学

如果大地之母说话,她会说什麽?不露脸的情况下,演绎最好的一部电影。长久以来,人们总是不断探索大自然与我们的关系,到底环境是人类的共同体?知性真理的踏板?或是「自我实现」的目标?

在西方环境伦理学思潮中,包括深层生态学、以及大地伦理学,他们都将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延伸或提升到环境哲学,进入到一种「形上学」的层次。如柯倍德探索大地伦理的生态学内涵时,他发掘其形上学的意涵,他说:「藉由想像,当你一个有机体从核心向外移动时,在你自身和你的环境之间不可能找到清楚的划分。……许多有机体在外(与在内)持续地渗透包围,儘管有所选择,但都是自身的变形。……世界确实是你的身体的延展,而且你的身体在一种特殊的空间时间尺度下也是世界的沉淀与焦点。」正如利奥波德(Aldo Leopold)的大地伦理中许多的观念一样地幽微,相当地具有诗意的表达,也充满极为隐晦的意思。从土地做为一个共同体的概念到柯倍德主张人类对于非人类生命对象的道德义务之「共同体的道德哲学」(communitarian moral philosophy)概念,他们都在表述一种人与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关系。一方面,人之所关心的任何对象,如动物、植物、物种与生态系统,甚或人类,都可以在伦理范畴内得到说明。甚至是透过我们所栖居的世界,重新对我们自身有一种崭新的理解视点。

罗斯顿对于自然价值的论述过程中,他首先发现人类对自然之整全性的掌握,都是从智性思维或科学律则来掌握对象。相对于人的理性知识所理解的自然就无法被断定在较高的价值层级上。在人与自然二分法的思维架构之下,自然只是作为成就人类知性真理的踏板,甚至终究要被扬弃的中介物;在定执于二元的任何一端皆无从发觉到任何属于自然价值的丝毫成分。人类作为一个特殊的评价者,人的评价活动之所以可能,首要是不在与自然环境的对立之中,而是在与环境的交互关系中进行的,亦即是为其环境所围绕的。他说:「我们一种抽象的、还原式的和分析的知识,转向了一种参与式的、整体的和综合的对自然中的人的解释。」

特别是从罗斯顿关于自然美的审美评价中可以了解其环境哲学,对自然美的评价揭示了自然美与其根源处,即自然系统价值的关系;从审美主体上说,这也是一种审美体验最响往的状态。「……是一种让我们沉浸以及融入于客观地存在那裡的大自然的创造力之中。」审美体验的究竟处是真正的美,是创生万物的生态系统,通过美的体验而将我们提升进入到一个较高的价值领域;以一种近乎诗的语言来说,人是诗意的栖居于生命之流中。而当人栖息于生命之网中,其实也是归返「家」。人往往在面对大自然宏伟的景象、生命的奥秘与荒野带给人类奇特的体验之际,他面对了自己并浮现出内在的情感。这便是从人类对待自然转化而为人类的自处之道。原来我们在自然荒野中探索,终极目的地便是在发掘、寻找我们自己。就在与自然世界的交遇之中,发掘原来人类自己和自然同属亲缘关系,都源自于相同的价值根源,同属于价值共同体、一个自发创造的根源处。

深层生态学者纳斯(Arne Nrne)也对人与自然的整体关系作出反省,并且明显地展现出存有论的意涵。他认为「自我实现」的理念得以用来修复西方传统之人与自然的整体关系。自我实现是深层生态学最高的原则,其演绎系统由之展开。纳斯曾对之规定:「我不在任何狭隘的个体论者的意义下使用『自我实现』。而毋宁是想要给它一个更宽广的意义,它是建立在一种更广的、解悟的大我和狭义的本我论者(egoistic)的自我之不同上,那在某些东方的传统中被认识为小我(atman)。这种大我包含了地球上之连同它们个体自身的所有生命形式。」深层生态学的大我超越心理学的小我,它必须透过充分地实现潜能而到达形上学的大我,也是在与人类、生物圈共同体的关系中实现的「生态自我」(Ecological Self)。深层生态学作为一种环境哲学整体论的图像,在生态自我的表述中成形。

上述三种不同的环境哲学对于人与自然的整全关系之观点,都是由人作为环境中的一个存在个体,并将这种整全关系样貌展示出来;因此,当我们提问什麽是环境存有论呢?环境存有论叙述人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存在关系,并指出人在生活世界中思考其伦理责任,以及自觉与共同体一起成长的历程;于是,我们可以说,自然环境场域也就是一种自然道场。这是环境存有论表达出现代人与自然环境一种最原初与亲密的关系,人在自然道场中不断地扩大认同以及自我实现的过程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egoistic,egoistic,lily,egoistically,碧蓝航线”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