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朝各代的深厚基础之上,唐刀终于横空出世,它继承了中国刀的优良传统,在吸取了折叠钢和局部淬火的技术,因为唐朝先进的冶炼技术,军用刀多为高碳钢直接锻打,采用先进的热处理方式(如复土烧刃等),而非折叠花纹钢或复合结构。
唐代(618年—907年)的刀,也就是唐六典中所描述的横刀、陌刀、仪刀、障刀,也可以是唐代壁画上所描绘的刀。
仪刀: 盖古班剑之类,晋宋已来谓之御刀,后魏曰长刀,皆施龙凤环。至隋,谓之仪刀,装以金银,羽仪所执。龙凤是皇家象征,所以那些装饰豪华但是没有龙凤环的唐刀其实是横刀。长柄长刃,外型与其祖先“环首刀”,差异较大,主要为禁卫军千牛卫和仪仗使用。仪刀又称“长刀”,“细刀”,“千牛刀”其实就是仪刀。
障刀:盖用障身以御敌。类似于日本刀中的肋差,刀首为环,但更为轻便灵活,便于近身肉搏。当士兵手中横刀或者陌刀因为贴身而不便使用时,障刀就成了近身主导武器,所以有盖用障身(障刀+身体)以御敌说法,因为短整个人身子和刀都迎向敌人。障者,隐蔽之物。长度35cm~70cm左右,多为办案的校尉(相当于后来的捕快、衙役)所用,所以在城市中肯定最为常见。
横刀:将士所佩之刀,名亦起于隋。横刀也是直刀,基本无环,为军官、骑尉佩刀。横刀的尺寸通常是60~100厘米左右。
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斩马剑。陌刀形制多样,长兵主战刀,斩马剑升级版,也有横刀(障刀)加长版,有刀柄可拆卸式,首部有带环和无环两种。有柄特长而刀身特短的三尖两刃刀式(见唐郭子仪墓壁画)。盖因大唐地域广阔,各大都护府军备自制,也因此风格不同。陌刀就是刀类长兵器的统称。
唐刀的始祖为汉刀(又称环首刀),汉刀多为单手刀,刀柄较短,长度为58~114厘米不等,并且无一例外在刀柄外侧制成扁圆的环状,环首刀也因此得名。
唐刀在汉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采用汉刀的“百炼钢”的锻造工艺,并且改善了在锻造时对钢材里杂质的处理方法。
真正的唐刀工艺使得唐刀的成本太过昂贵,有许多当时的名人,都只为弄一把上乘精良的唐刀而下尽血本。
而到唐代之后,中国的唐刀锻造技艺逐渐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