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耀强 简永福 祈金刚 曾凡宏
原题目:佳馔,风味美食传天下
水路繁忙,陆路繁忙,加速了金口的物流,也加速了金口的人流。
面对南来北往的商贾宾客,金口施以自己的礼遇,接待来到金口的宾客。美食,则是金口向客人们尽到的特殊地主之意。
金口的美食不能用某种单一的菜系形容,这既与川、湘、赣、浙以及闽、粵、豫商人来到金口有关,又和湖北、武汉及本镇的传统有关。中国的几大菜系在金口杂混、又互相补充,取长补短,经过金口人的创造,这就有了名传天下的金口红、白两案,有了桂香斋烧腊,有了金口线粉,还有(风干鱼干炸鱼圆,水上金口的特色鱼馍让人入口不忘)漆氏兄弟的米泡糕、香肠等品牌脍炙人口,远销港澳。
在《湖北菜谱》、《中国民俗辞典》等典籍中,这些名食均列其中。金口人待客,也每每必不可少,推杯换盏、酒过三巡之际,客人的赞美、主人的自豪,书写着金口美食的一段段佳话。
金口,在餐桌上是否还有一层这样的意思,就是对饮食有着皇官御食一般的挑剔。金口人对吃的讲究,从满街林立的餐馆酒楼中飘溢出来。
早在民国时期,金口就有餐馆25家,到解放初期,达到46家。其中的万庆楼、华盛楼、鸿宾楼、惠宾楼、春阳楼、游洪兴、肖洪泰、王兴茂、沈双福、陈万顺等10家餐馆主做红、白两案,他们的制作、烹饪、技术精湛,爽口不腻。凡食过者皆念念不忘,回头再用,酒楼也成为典型的“好再来”。
金口的红案、白案久负盛名,在武汉三镇也家喻户晓。
金口的红案有“八大盘”“四小盘”、“十二围碟”,,用料主要是猪肉、鱼肉,配以多种调料。品种花样有黄肉、蒸肉、扣肉、爆京片、红烧肉、肉丸、焖丸等。
红案中,做鱼最有名,红烧鱼(有武昌鱼、鮰鱼)、奎丸、尖丸、四喜丸、鱼氽、炙骨、皮杂、酥鱼、全鱼、鱼片等。特别是金口的鱼丸,外焦内软,吃到口里不油腻,清香爽口。这种鱼丸子家家都会做,都是一样香。汤先亮的爆京片、郭德贵的黄肉、陈宏钩的皮杂等亦为人们所喜爱。
白案,指面食类。金口的包子有杏仁包、酱肉包、糖包、鲜肉包;面条有水切面、伊府面、软炒面、枯炒面、滑肉面、虾仁面、腰花面、肉丝面、水仙面、清汤面、热干面,还有面窝、油条、馓子、麻花、烧梅、水饺、锅贴饺、豆皮、馍馍、炕饼、发糕、米粑、剁粑,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应有尽有。其中,叫得出品牌名称的,还有费素金的鲜肉包子、重油烧梅,彭达刚和吴学纯的原汤水饺,张六斤的糊汤米粉,漆运荣的油糍杷、油香、鸡冠饺,郑宏记的油条和葛传炳的火镰糕等。
在历史岁月的流淌中,金口的红、白两案不断推陈创新,开发出里脊肉、里脊片、里脊条、菠萝鱼等名案。1961年,金口的厨师彭达刚、陈宏钩、曾庆友、李宏炎、刘定金等人被推荐到武汉三镇带徒学艺,如今他们的弟子已经到了第二、三代,遍布武汉和全国。
1976年,金口酒楼红、白两案的名厨吴天金作为援外专家到阿尔及利亚,把金口的美味带到国外。
金口居水,长江西来,金水东至,碧湖环绕。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似乎注定了金口美食与水结缘,与鱼结缘。与鱼结缘的金口美食仍在不断发扬光大。
长江的生态鱼是现代美食者追逐的目标,在金口江边的“江鲜酒楼”、“八一船家鱼馆”、南岸嘴的“鲜鱼汇”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食客。
生长在金口的长江生态鱼,主要有白鲢(又称鲢子鱼)、鳙鱼(又称胖头鱼)、团头鲂(又称武昌鱼)、鲩鱼(又称草鱼),还有鲫鱼、鳊鱼、鳃鱼、鱤鱼、鳜鱼、乌鳢(又称才鱼)。
若说高档,首称鮰鱼。据说武昌大中华酒楼的鮰鱼大王做的鮰鱼,必须选择簰洲湾至金口水段捕的鮰鱼才是上品。其他名贵鱼种,还有红尾鱼、黄颡鱼、红眼鱼、鯵子鱼、毛花鱼、油茼鱼、鲳刁、江鳝等。长江鱼系纯天然野生鱼,味道特别鲜美,而且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故金口有“河水煮活鱼”“无鱼不成席”之风俗,若用十几种长江鱼做成鱼宴全席,则独具风味,美不可言。金口是长江鱼最易繁殖和生长的河段。过去金口人以渔为生的占50%,渔家和船家是金口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
为了让金口的鱼产品销往海内外,更便于游客携带,作馈赠佳品,金口八一渔业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出长江风干鱼系列产品。其原料主要为长江野生新鲜活鱼,经加工处理,配以天然调料,利用传统配方和现代工艺腌制,以自然风干,经杀菌消毒真空包装,经高温燕熟后即可食用,也可采用适合自己口味的烹调方法。主要品种有风干武昌鱼、风干油商鱼、风干腊鱼、风干红尾鱼、风干鲮鱼、高钙槽鱼等。后来,金口企业与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研究所合作,开发生产风味系列开袋即食熟鱼产品。该系列产品科技含量高,各具特色,用料讲究,制作精细,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回味持久,富含人体健康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食用有益健康。
金口人引以为自豪的两道名菜,是鱼氽和生炸丸。这两道菜金口人几乎家家会做,风味独特,是金口待客和逢年过节必备的佳肴。特别是生炸丸,每逢春节,金口人在除夕夜就备好生炸丸子,吃团年饭必须有生炸丸子,寓意圆圆满满。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宴客都要上生炸丸,这是金口人的风俗。
生炸丸,用猪五花肉,取鲩鱼鱼红,肉鱼比例为1:9,以鱼肉为主,剁成生料,加生粉、鸡蛋、葱、胡椒、味精、食盐等拌匀。制作时,把拌好的生料用手挤成球状,放入沸油内炸熟,再起锅人盘。色黄如金,酥软松嫩,美味可口。经年历月,生炸丸终成金口一道名菜。
再就是金口桂香斋的烧腊,驰誉湖北,久负盛名。
桂香斋原是清末民初创办的一家夫妻店。原存两说,一说是洪湖新堤口人胡宗华夫妇开设的,一说其老板姓盛,人称“盛胖子”。据考证,原来是胡姓夫妇租赁张王庙斜对面盛家开店。以至于讹传为“盛家老板”。因而,这“桂香斋”当为胡姓首创。店前门首,悬挂红底金字招牌一块,正中竖写“金口桂香斋烧腊店”,左右分书“本店只此一家,并无子孙在外”字样。颇有“别无分店”之风。抗日战争前夕,开办桂香高的这对夫妇年事已高,便将这家烧腊店转给金口人杨汉卿。
杨汉卿小时曾在武汉学生意,当过布店店员,头脑灵活,手脚麻利,很讲卫生,为人又好,被桂香斋的二老看中,便把做烧腊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投给了他。
桂香斋制作的烧腊香甜鲜嫩,不粘不腻,气味芬香,别有一番风味,为金
金口古镇 的一 大名菜。
如今,“桂香斋烧腊”名载《湖北菜谱》和《中国民俗辞典),成为武汉风味饮食中的一款名品。人们不怕路远跑到金口寻找“桂香斋”,与吃鱼一样是为了一饱口福。金口的老人们,提起当年荷叶包装的桂香斋仍津津乐道。有意思的是别无分店的“桂香斋”,不仅在当地还保留着,而且还开到了江夏区政府所在地的纸坊街上,也算得上是老树开新枝了。
【编辑:芳草】
来源:《金口 中华第一舰 第一镇》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