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武学】唐朝诗人的“武功”

李白“能写又能打”,曾“手刃数人”;杜甫“骑胡马,挟长弓,箭不虚发”……

向来以名诗名篇惊艳后世的唐朝“诗仙”李白,除了文采飞扬外,还有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本事——“武功”造诣。

一些野史或影视剧里塑造的李白,通常是看上去手无缚鸡之力,落魄时还经常被欺负的文弱书生形象。但实际上,看李白的诗就知道,他的体能和“武功”一点也不差。比如骑射功夫,李白能做到“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可谓纵马弯弓,瞬间猎杀百兽之王。

剑术更是李白的看家本领,以他《与韩荆州书》里的话说,“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然后“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剑术于他而言,不仅是一项傍身的本事,更是理想信念的寄托,在《行路难(其一)》里,他一声“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咏叹,不啻把自己视作一把未遇明主的“宝剑”。

李白精湛的剑法常常演绎出让人震撼的一幕幕。如《结客少年行》里的“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在《少年子》里,他更是“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好一副骑射剑法样样精通、快意恩仇的豪侠形象。如此“诗仙”,单是读着他的诗,滚滚杀气就扑面而来。

读者可能会好奇,李白这直追武侠小说里绝世高手的强大“战斗力”,会不会是他自吹自擂的呢?与李白同时代的人为此提供了重要佐证。

比如盛唐诗人崔宗之笔下的李白曾“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李白的追随者魏颢(魏万)也生动描述过他强大的“实战能力”,说他“少任侠,手刃数人”。据《翰林学士李公墓碑》记载,李白的剑法师承“唐代三绝”之一的裴旻,绝非“野路子”。

不管这些记录的可信度有多高,最能证明李白“武功”的,还是他一生的浮沉。要知道,李白从25岁起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看他那一句句咏叹中华大好河山的诗篇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没有“少年负壮气”的豪迈和实打实的硬功夫,根本不可能走完这“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艰苦路程。

当然,在大唐的诗人里,像李白这样“能写又能打”的人物并非个例。与李白齐名的“诗圣”杜甫同样文武双全。

作为西晋名将杜预的后人,杜甫的体魄不差,少年时就能做到“一日上树能千回”。壮年时期的他更是“骑胡马,挟长弓,箭不虚发”,甚至“长鈚逐狡兔,突羽当满月”。没有这样的“武功”,他恐怕也登不上泰山,写不出名篇《望岳》,更熬不过安史之乱。中唐诗人白居易也曾“金铁腾精火翻焰,踊跃求为镆铘剑”。看来,不同年代的大唐诗人心中都有一把剑。

在唐朝前后跨越三个世纪的诗人圈子里,“尚武”的风气盛行,“武功”几乎是诗人们的共同追求。翻开《全唐诗》,能读到的不只是唐朝的风土人情,更有不少关于体育活动的“现场报道”。比如王建就写下“珠球到处玉蹄知”的马球比赛;李群玉的“三十六龙衔浪飞”还原了龙舟竞渡时的热闹;刘行敏的“唤取长安令,共猎北山熊”讲的是唐朝人的骑射生活……字字句句,无不反映出大唐的尚武风。

诗人不仅有才情,更有豪情。尚武风气的背后,是他们不愿作为文人享受风花雪月、锦衣玉食的内心愿望,他们更希望“男儿一片气,何必五车书”,“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摒弃安逸的生活,走一条保家卫国之路。

在《旧唐书》里,有籍贯和姓名可考,选择投笔从戎、效力从军的诗人共有180多位,他们以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自觉担当,书写了大唐盛世的历史,吸引着后世无数敬仰的目光。


摘自 | 《领导文萃》2022年9月下

稿件来源 | “朝文社”微信公众号

本文作者 | 张嵚

责任编辑 | 少时

微信编辑 | 笺迟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武学,武学博采众长,武学清试管的成功率,武学功法”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