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中,有3种岗位,不同性质的岗位各自晋升渠道是怎样的呢?
为了让大家有直观的了解,小编贴出在现实中部分常见的,不同等级的岗位。大家熟悉的教师、医护人员都在其内。
岗位级别对应的工资待遇如何?
岗位工资作为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绩效工资等共同构成事业单位人员的薪酬。以下是近年事业单位不同类的岗位的对应工资。仅供参考。
因为工勤岗、专业技术岗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岗位工资制度,但是管理岗还存在诸多问题。以高校为例,从 2000 年起,教育部开始在 5 所直属高校相继启动教育职员制度首批试点改革,各高校总结出了一些宝贵经验,然而由于缺乏国家相关配套政策的持续跟进,改革成效并不显著,高校职员制度至今也未能形成科学的制度体系。
事业单位管理岗工资制度的困局(以高校为例)
(1)职员纵向晋升通道狭窄
一方面是高级职员比例偏少。上级部门规定:高级职员的比例不超过 35% ,四级及其以上职员不超过高级职员总数的 30% 。而中高级岗位职数有限,造成高校职员 “上面的不退,下面的上不去”,初级职员在向七级正科职务晋升时普遍遭遇 “天花板”。
另一方面是事业单位职员职级与行政级别对应匹配紧密,单位行政级别直接决定了岗位职级,对于基层事业单位而言,职员的职级晋升空间更为有限,甚至出现部分职员终其一生无级可晋的情况。
图片源自网络
(2)职员横向流动受阻
岗位职级与专业技术职务互不对应,职员横向流动受阻。
一是事业单位职员职级的十级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十三级等级不对称,高校管理职员转向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的过渡衔接不畅,一些具有高水平学术科研能力的高级职员在转岗为专业技术人员时,不得不接受较低的专业技术职务。
二是专业技术人员转为管理岗位职员有机会担任高级职务,促使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争相追逐管理岗位领导职务以便获取更多行政权力。
(3)绩效考评困难
管理岗做的事不太容易量化,导致考核评价标准不明确,考核指标难以量化。绩效考核主观性强,考核误差大。如何激励管理岗位人员,完善管理岗工资制度改革,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由安徽中公教育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