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如何知道一个字在上古属于精组或见组

“精”这个字看上去普通,主要是我们太熟悉它的常见意和常用法,其实,汉字每一个字推敲起来,都有很多故事和内涵。我尝试着去从解读“精”这个字开始,为读者们尽量呈现这个“字”的外延与内涵。

一、含“精”的古文名句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尚书》

中不精者,心不治。                  ――管子

其视精,其心正。               ――《说苑·修文》

大哉精一传,万世立人纪。                ――朱熹

精――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精——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二、“精”的基本含义

精[jīng平庚]

1、精舂的米。《论语·乡党》:"食不厌精。"亦指将糙米舂精。《楚辞·离骚》:"精琼爢以为粻。"

2、精华。《淮南子·天文》:"火气之精者为日。"

3、精力;精神。东方朔《答客难》:"竭精驰说。"张衡《南都赋》:"荡魂伤精。"

4、精肉,瘦肉。《齐民要术·脯腊》:"用牛羊獐鹿肉之精者。"

5、精怪,妖怪。《西游记》一七回:"都是兽类,他怎么成精?"

6、精液。古人以为繁殖后代的物质。《易·系辞》:"男女构精。"

7、指日、月、星辰。《后汉书·光武帝纪》:"三精雾塞。"

8、精致;精美。《世说·巧艺》:"陵云台楼观精巧。"米芾《画史·唐画》:"所收皆精品。"

9、纯洁,洁净。《盐铁论·讼贤》:"怀精白之心。"

10、专一。《说苑·修文》:"其视精,其心正。"

11、精密。《宋书·律历志》:"非唯先法不精。"

12、明亮;光明。司马相如《长门赋》:"起视日月之精光。"《汉书·叙传》:"星辰垂精。"

13、清楚,真切。元稹《山枇杷》诗:"天高万里看不精。"

14、精锐。《宋书·殷琰传》:"简选千百精手。"

15、锐利,锋利。元稹《授王播中书侍郎兼盐铁使制》:"铓刃益精。"

16、精通,擅长。《荀子·解蔽》:"造父精于御。"

17、光;空。《黑旋风》三折:"还有精着腿无个裤儿穿的。"《水浒传》二八回:"我精拳头有一双相送!"

18、极,甚。《吕氏春秋·审分》:"自蔽之精者也。"

19、通"睛"。眼睛,目光。《汉书·王莽传》:"露眼赤精。"左思《吴都赋》:"精若耀星,声若震霆。"

20、通"菁"。花。宋玉《风赋》:"将击芙蓉之精。"

21、通"綪"。赤黄色。《楚辞·九章》:"精色内白。"

22、通"情"。心情,感情。《荀子·修身》:"术顺墨而精杂污。"

23、姓。

三、“精”的内涵解读

精者,精诚专一,精进不已之谓也。说文云:“精,择米也。”此就造字言之也,以言引申,庄子人间世曰:“鼓筴播精。”司马彪云:“简采曰精,引申为凡最好之称。”故广韵训精为正也,善也,好也。又密也,熟也,细也,专一也。为人不精则不纯,不纯则不诚,不诚则不正。为学不精则不密,不密则不专,不专则不成。“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是教者之不精;“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乃学者之不精。故化民成俗,敦品励学均精诚专一,精进不已不为功。且我国之正统文化,亦以精诚专一为其至宝,《书》大禹谟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儒家所谓十六字心传也。朱熹为诗赞之曰:“大哉精一传,万世立人纪。”旨哉言也。管子曰:“中不精者,心不治。”这些论述,基本上涵盖了我们所提出的“精”字精神的文化内涵。其实,我们所提倡“精”字精神,换句话说,就是提倡做人做事要有“精诚专一”的精神。“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就是其精神实质的一种体现。“道启真心觉渐清,天教绝粒应精诚。云外仙歌笙管合,花间风引步虚声。”这首诗是讲修道要精诚专一,只有精诚专一才能达到神清气爽的境界,才能进入道境的至乐。其实,修道如此,世间万事也是如此,教育更是如此。

成其事者,必先成其人。古人认为,一个人要成就事业,必先修其德,而修德首要之点就是要有“精”字精神。《系辞传》中多处论及人的品德与事业的关系,并且把德的内涵具体化。如讲“德”之长久“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伟大事业的前提是具有德泽的人,贤人的德泽在前,事业在后,德是长久的前提,业是长久之德的结果;讲敦行仁道,泛爱天下,而不会有过失,成全万物而不遗漏。“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讲慎言行做善事“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讲人以诚信为本,以诚信立身,按天地大道之规律办事,“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讲人要走正道,做正派之人,不搞阴谋诡计,不走歪门邪道。告诉我们无论在吉利还是凶险时都要安常守正。“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万事万物以守正为前题。就如同天地的道理以正而观照万物,日月的道理以正而光明万物,天下一切的动作行为,都是归于端正专一精诚无欲,才能有所成就。

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高峰妙禅师初参断桥伦和尚,断桥伦和尚令他参“生从何来,死从何去”之意,他就日夜不懈,不眠不休去参那句话的意思。后来他参雪岩钦和尚。雪岩钦和尚问:“阿谁与你拖个死尸来?”峰妙禅师未及答话,即被打出。如是不知经过几多次,峰妙禅师非但毫无怨忿之意,却更虔诚参叩。这在今人不用说经过多次棒打,即稍为语重一点,即心怀不满,把脚底板给你看了。于此可见古人用功多么恳切诚笃!这样精诚专一的用功,哪得不开悟、证道?吾等后辈小子对之能不惭惶愧汗而奋起精进乎?“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頷亦何伤!”可见这“精”字精神在其中所起得作用。

《三国演义》中讲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后,刘备欲兴大业,求贤若渴,徐庶走马荐诸葛;刘备携二弟三次赴南阳卧龙岗恳请诸葛亮,精诚所至,诸葛亮终於肯出山辅佐刘备,建立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鼎立局面。试想,刘备如没有“精”字精神,岂能有诸葛亮出山?又岂能有后来的三分天下一分归蜀?

其实“精”字精神不仅在人做人上有其足够的不容忽视的地位,就是在学习和工作上也有其不容低估的份量。

北宫奢替卫灵公征集捐款铸造钟器,在外城门设下祭坛,三个月就造好了钟并编组在上下两层钟架上。王子庆忌见到这种情况便向他问道:“你用的是什么样的办法呀?”北宫奢说:“精诚专一而又顺其自然,不敢假设有其他什么好办法。北宫奢在征集捐款铸造钟器上为何会取得如此让人惊讶的壮举?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四个字:精诚专一。因而做事讲求“精”字精神,世上哪里还会有什么事情做不好的呢?

转化后进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不同于种植业,也不同于工厂生产产品,不能一蹴即就,企求短期见效。开展这项工作,首先需要教师有忍心耐心,要打持久战,千万不可急躁粗暴。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对后进生做了许多工作,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转变却很慢,收效甚微。这时如果缺乏耐心,就会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容易泄气。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必须要先稳住自己的情绪,要明确:事物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量变是漫长的、曲折的,量变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引起质的飞跃。后进生的基础差、起步小、与优生的差距大,哪怕是点滴的成绩和进步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都要及时加以肯定。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当学生有所好转,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我们都要善于捕捉、善于发现,让差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后进生都是可以转化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样的话,那么即使是一座冰山,也能融化,何况是学生。所以我们说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可见,在转化后进生这件事上如果教师没有“精”字精神,将会给学生带来多少不可弥补的损失啊。

一个人若没有精诚专一的志向,就事事无成;如果没有埋头苦干的精神,就不可能有显赫的成绩;在坎坷路上徘徊的人,永远不可能达到目的地。

古人云: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将导致学无所获。这句话的确没错。

专心致志,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将闲思杂念完全抛弃。而将学识与经验,充分运用,勤学肯干,才能有所成就。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朝三暮四,四面出击,都将导致一知半解,无所收获。所以应该理解一点,有所不学方能有所学。

下棋虽是一门小技艺但不专心致志地去学,也不会有所收获。比如一位棋师,同时教两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听棋师讲棋理;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他总是左顾右盼,心神不宁。他们虽然一起学习,且两人的智力也无多大差异,但结果却大不一样。这便是其中一个学而不专所致。

所以,学习是需要有“钻”的精神。要想有所成就,就要竭尽全力,要“钻、潜,乃至痴、迷”。而这就是“精”字精神的实质和内核。

《论衡-书解篇》说:“方圆画不俱成,左右视不并见,人有两为,不能成一。”也就是说学习必须专心一志。

“形静而志虚者,精气之所趋也。”(《春秋繁露-通国身》)这句话也是主张学要贯通,学必须专精,这无疑是治学的有益经验。

荀子在“劝学篇”中曾说:“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人为学最需要的正是要有精诚专一,如能贯通透澈的智能,洞悉世情道理,再持着“秉要执本”的处事方针,才能为大写之人,而非为个人追求赫赫之功。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文中强调“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博学才能“知明而无过”,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内圣功夫,首在于诚意,诚是精诚专一,意是行为动机,诚意必须合乎情理,即所谓存天理,去人欲,亦是慎独之说也。当诚意用之于自身心态时,谓之正心;当诚意用之于个人行为时,谓之修身;当诚意用之于家事时,谓之齐家;当诚意用之于社会、国家、天下时,谓之治国平天下。其中诚意即是存天理去人欲。

讲求为学做人要有“精”字精神,说来容易,如何做到呢?

《渔父》有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人们在群体中生活,必然会遇到各种类型的人,因而也就需要学会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特别是对自己的朋友。对你的这个朋友恰当的方式是:真诚地与之相处,用自己的博大胸怀去感化对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时间一长,你的朋友会从内心深处感到惭愧。另一方面,对待他的缺点切不可姑息,要面对面进行批评指正。当他真正理解了你的一片真诚的心后,他会永远感激你,同时他也会真诚地对你。你们也会因此而建立起纯洁、牢固的友谊。当然,如果你的朋友只不过是虚伪而已,并没有对你造成大的伤害,你其实是不用太过在意的。度众生要有善巧方便,善巧方便里头第一条就是形象,与一切众生接触要给他最好的第一个印象,这个很重要,我们有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有没有照这个方法去做?什么是好形象?诚恳,不是装出来的。这个东西装样子做出来,人家一看就看穿了,假的不是真的。出自于真诚心,真诚的尊重,真诚的爱护,真诚的帮助他,一丝毫的虚假都没有。出自于无私,无条件的,你要能给对方有这个感受。真诚心能感动天地鬼神,能感动一切万物,古人所讲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精诚所至,所达到的;诚,真诚到极处,金石为开。那我们要问,什么叫真诚?一个妄念都没有,这真诚心,真能感动人。

《文子》慎独思想强调心存精诚,能知者为智。

如何做到慎其独即慎其心?《文子》认为首先要精诚内藏,诚而不自欺。所谓精,明也;诚,信也。《精诚篇》云:“精神越于外,智虑荡于内者,不能治形。神之所用者远,则所遗者近。故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此言精诚发于内,神气动于天也。”又云:“故圣人精诚别于内,好憎明于外,出言以副情,发号以明指。是故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奸,唯神化为贵。精至为神,精之所动,若春气之生,秋气之杀。故君子者其犹射也,于此毫末,于彼寻丈矣。故理人者慎所以感之。”不贵所言、不贵所见、而贵心之精诚,“不言之令,不视之见,圣人之所以为师也。”(《符言》)如果能存精于心,则“精诚发于内,神气动于天也。至精之感,弗召自来,不去而往,窈窈冥冥,不知所为者而功自成。”(《精诚篇》)故至人之治,如果能与俗同化,则可变易习俗,民化迁善,这是由于圣人以诚待人,诚外推为信,百姓感圣人诚信而风俗自化,人人向善,修道积德。一旦圣人遭遇急难之事,则精动天地,诚感百姓,百姓以内心之诚报效,“非出死以求名也,恩心藏于中,而不违其难也。”(《精诚篇》)精诚存于内,求己以精,待人以诚,则可假人以成己而免于困窘。君子慎独,内诚外信,则可修身得人,可用人之力,用众之势,而能使自己乘众致远的同时,也使众人与自己同样达到致远的目的,使天下复归于道德。

“人心也。赏善罚暴者,政令也;其所以行者,精诚也”,“施而仁,言而信,怒而威,是以精诚为之者也”,孔子为首的儒家所提倡的诚信,抓住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因为,被儒家定位为"最为天下贵"的人类,有别于宇宙中其它万物的根本特性,在于能进行文化创造,并依赖其文化创造得以生存和发展。而进行任何文化创造活动,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需要认识、利用、改造对象世界,这就必须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态度和精神,去对待对象世界,才能有所获,有望成功。二是需要群体内、群体间的人际交往、交流、合作。而这就必须恪守信用,遵循公认的社会规范,不然就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人类共同需求的今天“诚”与“信”的原则,更具理性与价值,正因此,我们才说,“诚”与“信”,乃人文之本。

诚朴为德业之纲领,精勤为进修之准绳;然诚必朴矣,精则勤矣;相资相济,相辅相成,庶可蔚成卓尔之学风。读此文者,愿共勉之!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如何知道一个字在上古属于精组或见组”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