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36氪应邀参加了BYTON Baiteng的第一款模特——BYTON Concept在北京朝阳体育中心举行的首次公开试驾。
当天来到试乘场地,36氪看到一款灰色的BYTON Concep,而且拜腾方面还为每一位试驾者安排了专门的讲解员。不过由于天气原因,试驾活动随之取消了。
而在室内,则有一款绿色的BYTON Concep,可供试驾者来体验。并且有专门的讲解员介绍这款概念车的外形设计,也有讲解员介绍这款车的内饰以及车内设计。
这款汽车定位为豪华智能中型SIV(Smart Intuitive Vehicle,即“智能直感汽车”)。从外形来看,这台车长4.85米,宽1.96米,高1.65米,轴距长2.945米,并配备了22英寸的轮毂。
据讲解员介绍,与传统汽车不同的是,这款汽车有着多线条的设计。比如,在前脸、尾部上多次出现的三组标志性“连接线”设计,象征着“人与人”、“人与车”、“车与车”之间的互联。
基于这样的设计,BYTON Concept的前后大灯也有了专属的智能表情(smart surfaces)。当BYTON Concept的传感器检测到驾乘者、行人或者车辆接近时,前后大灯便会利用不同的色彩向这些“人”或者“物”传达不同的信息。
比如,当有一辆车接近BYTON Concept,可能产生碰撞危险时,其前后大灯会呈现红色或高频闪烁,以达到警示作用,这一设计概念将在未来量产时将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
除此之外,BYTON Concept在外形上的一大创新还有对后视镜的处理。从整体的车型来看,这款概念车没有了后视镜的设计。在量产时会不会保留,则取决于相关的规定。
在车的内部设计上,BYTON Concept也有诸多的独创。坐到车的后座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排座椅后方配置的智能屏,以及位于驾驶盘前方的超大屏幕。
据讲解员介绍,这款车一共有四款智能屏。在最前方,是全球首个驾驶员触控屏(Driver Tablet)——长125cm、高25cm(49英寸),使用了拜腾自研的开放式数字云平台(BYTON Life)。
值得一提的是,BYTON Concept能够实现物理操控、语音识别、触摸控制、生物识别及手势交互等五大交互方式。其中,用户还可以通过翻动、滑动、抓取、拖拽、“ok”等常用的“手势”来操控这款智能屏。
即便触控屏位于最前方,但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乘车者都可以做相关的视频操作。讲解员称,位于主驾驶位的体验者能够将一部视频拖拽给位于副驾的体验者,而位于副驾的体验者也能够通过同样的方式将视频“拖拽”到后排共享屏当中。
对于36氪提出的“智能大屏会不会影响到驾驶者”这一问题,BYTON拜腾用户体验副总裁丛浩仁先生(Mr. Jeff Chung)表示,这款屏幕会根据驾驶状态进行相应的设置,而且还会根据环境光照的变化来调整明暗度。
其中,拜腾超大共享全面屏可以根据环境光照的变化来调整明暗度,即使在外界光线强弱急剧变化的时刻,共享屏面屏也能够同时改变亮度,时刻为驾乘者提供最佳的视觉感受。
此外,BYTON Concept还有一大特色是,没有传统的扶手箱和传动结构,因此采用了“可旋转座椅”,位于主驾驶位的体验者可以将BYTON Concept的前排座椅向内偏转12°。
这款车将于2019年第四季度正式上市,至于哪些功能和设计会保留,Jeff Chung并未给出确切的回答。不过他表示,到时候概念车85%的设计会被保留。
以下为36氪等媒体采访智能汽车用户体验副总裁 Jeff Chung 的对话内容:
记者:BYTON Concept的手势交互功能非常酷炫,但是跟触屏比起来,准确性还是差一些,在量产车上会有所改进吗?
Jeff:BYTON Concept依然是一台概念车,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量产车的手势识别性能,会更大提升并努力做到完美。量产车和SED的主要交互方式为语音,而手势仅作为辅助,让人机交互更加便利。
在量产车型上,我们还会对手势控制进一步优化,让它变得更加精准,距离量产还有一年半时间,所以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进一步提升。此外,车辆对手势的识别过程也是一个机器的不断自我学习的过程,这也体现了Byton系统的智能化一面。
记者:这款车的语音系统来自亚马逊的模块,目前有哪些进展?亚马逊语音系统在国内使用起来不是那么方便,所以后续会不会和其他家进行合作?
Jeff:在语音系统方面,我们将根据不同国家的情况,选择这个区域最具实力的合作伙伴,年初在CES宣布和亚马逊的合作,仅是拜腾针对美国市场的选择。但是在中国,我们将针对本土情况,选择面向中国市场的语音系统合作方,一旦有更新消息会及时向大家通报。
记者:近日拜腾和百度方面达成了战略合作,合作模式是怎样的?还会和阿里巴巴和腾讯方面有什么合作吗?
Jeff:我们目前正在积极地讨论一系列合作方案,可是没有做出最终的决定。因为我们有很多种方案和很多的竞争者,我们和所有的厂商都在谈,所以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来考量。我们会在一些重点的领域,选择一些核心关键技术非常有实力的企业来开展合作。我们深信百度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合作伙伴,而且有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记者:使用共享全面屏的设计理念?
Jeff:我们发现用户在实际驾车时,仍有一些需求未被满足。就拿导航来举例,如果你的屏幕比较小,在导航时经常要进行放大操作,才能看清地址信息,对于屏幕的放大操作可能会对驾驶者造成干扰。但如果是共享全面屏的话,所有的信息都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所以我们希望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来帮助用户解决类似的问题。
记者:共享全面屏会不会干扰驾驶员?
Jeff:首先我觉得从我们司机的角度来讲,不是说你在任何时候都是可以看到共享全面屏当中的所有内容。比如说你在驾车的时候,共享全面屏上所显示的内容是受限的,另外我认为司机分不分心和屏幕的大小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而是一些可视化的东西,比如说眼前看到的东西迅速的移动或改变都可能会对驾驶员造成干扰。再或者是听到的东西,比如说后座儿童的哭声或者是手机铃响都会给驾驶员带来干扰。
我们的目标是排除一切可能干扰驾驶员的因素,因为共享全面屏的系统逻辑是在不同的操作情况下,会提供符合当前驾驶安全标准的呈现形式。而且我们会保证内容在变化的时候,它的变化速度比较慢,这样就不会导致司机的分心。
记者:这款概念车推出了很多新功能,量产时哪些功能会被放弃?放弃这些功能的标准是什么?
Jeff:并不是说放弃这些功能,而是一些功能我们是基于L4级、甚至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开发设计的,只是目前在拥有L3级的驾驶辅助功能的量产车上,一些功能还不能实现。
但在未来,基于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我们将不断的调试与完善这些功能,并通过软件更新的方式,让车辆提升这方面的功能作用,到那时,用户可以通过车载软件获取更新程序,完成对运营和功能的升级。
记者:您参与过Apple Mac的研发,与智能汽车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Jeff:我觉得有一点很不同,就是我们在做汽车的时候,要考虑驾驶员分心和安全的问题。不过,从技术的角度来讲,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做Apple Mac的时候,它需要很大的屏幕、很强的计算能力、很舒适的人机交互体验等等,对车来讲也是一样的,我们希望能够把传统的汽车工艺和最先进的电子消费品元素和技术进行一个很好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