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名警察遇到心脏病发作晕倒的患者,毅然跑去心肺复苏,看到警察摘下口罩,在救援者嘴里进行人工呼吸,令人遗憾。传染病下,人们更加关注心脏病发作和心肺复苏。
本期《疫线观察》,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王立祥教授解读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无论何种病因,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内导致的死亡,其前都会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医学上称为“心脏停搏”(Cardiac Arrest,CA),对心脏停搏患者通过建立人工循环和呼吸的抢救方法,医学上谓之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在实施心肺复苏过程中,一部分心脏停搏患者可恢复心跳和呼吸。
除了人们熟知的胸外按压法,还有一种缘于胸外按压禁忌症限制应运而生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AACD-CPR)方法——通过对心脏停搏患者提拉与按压腹部,改变腹内压力使膈肌上下移动,进而改变胸腔压力发挥“腹泵”和“胸泵”等多泵效应,达到起腹心动、起腹呼吸,建立人工循环与呼吸的目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继发心脏停搏患者多为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传统的胸外按压方法易导致胸肋骨骨折(男性和女性发生率分别为86%和91%)而降低心肺复苏成功率,此时应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既避免了胸肋骨骨折保证高质量人工循环建立,又延伸了接触患者的距离降低被感染几率,同时具有腹式呼吸的功能,达到建立人工循环与呼吸并举之目的。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决战的关键时刻,遵循《<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临床操作指南》,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急危重症引发心脏停搏的具体情况,应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
A:开放气道(Airway,A),使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为患者开放气道时,按压腹部使腹腔内压力上升致膈肌上移,增大胸腔内压力的同时,使气道压力瞬间加大,迅速产生较高的呼出流速以排出气道和肺内储留的异物,产生海姆立克效应,帮助患者开通下呼吸道,配合清除口腔异物,畅通上下呼吸道。
B:人工呼吸(Breathing,B),使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进行人工呼吸时,提拉与按压腹部促使膈肌上下移动,通过改变腹、胸腔内压力,促使肺部完成吸气与呼气动作,达到体外腹式呼吸效应,以利于协助患者建立人工呼吸支持,充分提供氧合。同时,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规避了过度通气,亦可为继发性心脏停搏患者(呼吸肌麻痹)提供体外腹式呼吸支持。
C:人工循环(Circulation,C),使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进行人工循环时,胸腹联合提压进行复苏,提拉与按压腹部可驱使动静脉血液回流增加,尤其是增加腹主动脉压的同时,提高了冠脉灌注压约60%,增加了心排血量,建立更有效的人工循环,配合胸外按压心肺复苏中的人工循环支持,腹部操作对上身的穿刺、气管插管等其他相关操作影响较小,充分提供血容量并提高了协同配合效率。
D:体外除颤(Defibrillation,D),使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进行体外电除颤前不需停止按压,减少了体外除颤时中断按压的时间,充分为复苏赢得了宝贵时间。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与大众熟知的胸外按压心肺复苏一样备受关注。古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救自缢死中就谈到二者的应用问题:“徐徐抱解,不得断绳,上下安被卧之(平卧体位),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头后仰,开放气道),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连续胸外心脏按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伸展胸廓,助以呼吸)。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腹部按压),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复苏有效后,强调了不可中断按压)”。可见,利用胸腹部进行心肺复苏救命自古有之,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生命复苏的伟大贡献。
现代学者认为,腹部是心脏的第二个家,一是有“血”:健康成年人的血液量约占体重的8%,其中80%参与血液循环,其余20%贮存在肝、脾、肺和毛细血管等,全身循环血量的25%被分配至腹部内脏器官;二是有“气”:人体有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后者主要通过胸腹之间的膈肌活动参与而完成;三是有“压”:冠脉灌注压取决于主动脉舒张压,而腹主动脉加压反搏将提高冠脉灌注压。如此种种,为腹部心肺复苏奠定了基础。《<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临床操作指南》已经颁布,在全国近千家医疗机构广泛应用。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心脏停搏这一公共卫生挑战,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是落实中央关于千方百计加强救治工作的指示精神、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役中的利器。
作者王立祥,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武警总医院)原急诊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心肺复苏研究院院长,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成员。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主委、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前任主委、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副主委等。中国心肺复苏与中华精准健康传播指南制定者、腹部心肺复苏学创建者、525+CPR工程与百千万亿平安精准健康工程发起者。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终身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