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菠萝
(一)
今天是“喝酒三部曲”的最后一篇。
上一篇说过,长期喝酒,酒量肯定能练出来,但是对身体有害,因此菠萝强烈不推荐。但我也理解世界上有“领导”,“岳父”等人需要讨好,有时不得不练。
所谓“练酒量”,就是“酒精耐受”。大家希望喝酒后还能保持清醒,甚至完成一些对智商有要求的活动。
今天咱们就聊聊,哪几个办法可以加快“酒精耐受”。
说正事之前,咱们先搞清楚两件事。
第一,酒精耐受分为两种,代谢性耐受和功能性耐受(如果忘记这俩词儿是啥意思,点这里复习)。代谢性耐受是通过增加体内各种酶的活性实现,基本是靠天赋,我不知道咋练。
因此,今天咱们只讨论如何加快“功能性耐受”。也就是不改变血液酒精含量情况下,让大脑通过练习,对酒精不那么敏感,从而保持工作能力。
第二,练酒量不是说练好以后啥事都可以干。大脑有些功能相对容易练,有些很难练。
大家猜一下,下面两种事情,哪一个更难练?
A:喝酒后打麻将。
B:喝酒后开车。
答案是B。研究表明,通过长期训练,恢复逻辑思考能力比较容易,但恢复手、脚、眼等多器官协调极难。
很多人酒量练出来以后,大脑感觉很清醒,思维正常,完全可以不说胡话,不认错媳妇,不打错麻将。有人因此幻觉自己开车也没问题。但事实上,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多器官协调处理的时候,几乎所有人的反应都显著变慢,完全是马路杀手。
因此喝酒后不管感觉多清醒,千万别酒驾!
两件事儿说清楚了,下面进入正题,如何练酒量最有效?
(二)
加速功能性酒精耐受,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叫“环境依赖性耐受”。研究表明,如果每次喝酒都在类似的环境,会加快大脑酒精耐受。
有人拿老鼠做实验,把它放进两个不同的房间(比如房间A是茅草屋,房间B是石头屋)。A是酒吧,进去就灌酒,B是水吧,进去就灌水。
反复多次以后,老鼠在茅草屋的酒量越来越大,出现耐受。但有趣的是,这时候如果把老鼠换到平时喝水的石头屋里去喝酒,它依然会出现醉酒迹象,比如体温下降。
当老鼠把“茅草屋环境”和“喝酒”联系起来以后,大脑更容易适应酒精,产生耐受,而到新环境中喝酒,大脑依然容易被麻醉。
这个理论,在人身上也被验证。
有人把一群在夜店喝酒后谈笑风生的人,放到办公室,结果很多人很快出现醉酒反应。
这说明这帮人的酒量,是和“夜店”这个环境有关联的。灯光,音乐,吵杂的人声,女人的香水味,烟味等等,都可能有关系。
“环境依赖性耐受”告诉我们,要练酒,应该根据自己需要用的场合来练,而不是随时随地喝。
比如,要增加饭局上的酒量,就应该尽量在饭局练;
要增加在夜店的酒量,就应该尽量在夜店练;
要增加在岳父家的酒量,就应该没事提着酒去找岳父(即使不练酒,多给岳父送酒也有好处)。
除了环境,有一个固定的仪式也会有帮助。比如,喝酒前听同一首歌,喝酒前背一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喝酒前做20个俯卧撑,等等。总之就是告诉大脑:“做好准备,酒精要来了。”
(三)
除了在固定环境中练习,另外一个帮助练酒的办法,就是针对性训练!
说白了,你需要喝酒后能干什么,你就专门练这个。这叫做“练习性耐受”,也叫“行为增强性耐受”。
反复在醉酒的情况下,重复练习一种行为,能加快耐受的速度。
有一个非常好玩的试验,让两组老鼠走迷宫。第一组老鼠每次都先被灌酒,晕乎乎地放进迷宫,第二组老鼠清醒地放进迷宫,出来后,再被灌酒。
反复训练以后,两组老鼠同时灌酒,然后让它们走迷宫,你猜结果如何?
没错,第一组大胜!
这批多次在喝酒后,迷迷糊糊中走过迷宫的老鼠,明显耐受比第二组快。
人也是一样。
即使一些需要眼手协调的困难任务,比如穿针,打游戏啥的,只要坚持在醉酒的情况下训练,也会很快有进步。这种训练甚至不需要亲自操作。只在醉酒的时候,脑海中多闪过一遍需要做的事,就能在测试的时候做得更好。
像李白这种斗酒诗百篇的,显然是长期定向训练的结果。他的大脑作诗能力,不仅不受酒精影响,反而喝酒后变得更猛。
但这种训练是有特异性的,如果你让李白喝醉后去开车,他应该还是会出车祸。
(四)
最后一个能加快酒精耐受的办法,是“奖励机制”。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果一个人知道醉酒情况下完成任务能得到额外奖励,那么酒精耐受就会加快。
这就是为啥当秘书的人,酒量都爬得很快,不仅是因为练习的机会多,而且因为喝酒后做好事情会有各种奖励,比如升职,红包啥的。
如果喝酒后高考加200分,我相信高三学生很快就酒精耐受了。
有钱能使鬼推磨,也奖励能使脑袋清醒。
(五)
环境辅助,定向练习,奖励机制,就是三个科学试验证明,可以加速酒精耐受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
再说一遍,我不推荐喝酒,更不支持练酒。
但如果非要喝,非要练,无论如何:
请永远别酒后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