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蜂巢团队如何赚钱的】孵化竟然不要钱,换3~5%微股,蜂巢这生意能赚吗?

如何衡量孵化器的经营?入住率可能是最简单粗暴的指标。

在杭州梦想小镇,一家叫“蜂巢”的孵化器,地方虽然不大,但大大小小也坐满了一百多个工位,其运营总监朱剑告诉创业邦,“开业几个月以来,蜂巢已经变成非著名4A风景区了,不断有来访者前来参观。”

目前,蜂巢孵化器有入驻团队15个,如爆炸投(一款投票App)、一幅画(艺术品社交平台)等。

蜂巢的咖啡区

“海底捞式”孵化企业

可以说,蜂巢并没有赶上2015年那波“投创疯狂期”,反而倒是在2015年10月迎来了第一批入孵企业。此时,资本寒潮的舆论已经满天飞,各种O2O企业倒台收场的消息纷至沓来。这种逆势而行,或许是因为蜂巢认为“所谓的寒冬”只是短时间调整,他们进入孵化器领域是有所准备的。

在蜂巢成立之前,孵化器团队走访了美国硅谷的大小孵化器,看遍了500 startups、YC和plug and play。了解了美国孵化器如何运作之后,朱剑坚定了自己要冲进这个领域的决心,并表示,“中国的孵化器绝对不能像美国那样。”

在美国,大多数的创业企业是以科学技术为原生动力,孵化企业大多以生命科学、信息技术、能源、医疗、计算机软件等领域为主;而在中国,大多的创业公司以模式为驱动力,主要涵盖领域在互联网、企业服务等领域。

换句话来说,在中国,初创企业更需要专业人士来对企业进行帮助,进行资源的对接,例如模式的打磨、资本的引荐等等。

目前,蜂巢第一批孵化企业已经完成了3个月的孵化,朱剑说,“他们来这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市场调研,并重新打磨自己的商业模式,这是所有的入孵企业都必须完成的任务。”

蜂巢把孵化当成服务行业来做,“这和海底捞提供的服务没有什么差别,孵化器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入驻企业解决各种短板,从商业模型、财务、公关到投资人。”

孵化不要钱,蜂巢赚什么?

目前,第一轮孵化周期为3个月,从第二轮开始,每隔一段时间淘汰10%的团队,并入驻新的团队。朱剑说,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淘汰标准是希望能让孵化器拥有不断造血的功能。

原则上,鼓励所有的团队拿到融资即走人。

在费用方面,朱剑表示由于蜂巢地处梦想小镇,有极大的政策优惠,因而在这里孵化几乎不要费用,每个月只有200元/工位的基本开销(水、电)。

谈及未来的商业模式,蜂巢会以服务折价成“微股份”投入到初创企业中(大概是2到3个点),换取一定的经济回报。

如今,在经营孵化器方面,共有两大流派。

一种以“重空间经营”为主,以扮演“二房东”为主的众创空间,比较成功的有上海P2;另外一种以“运营服务”为主,这类孵化器不以收取工位费为主要盈利模式,而是将孵化业务打包,以各种形式卖给创业者,蜂巢就想做这一类的孵化器。

2015年,随着创业之火,孵化器也着实火了一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孵化器浮出水面,他们有的以从地产行业转型而来,有的因为政策红利而兴起。

在蜂巢看来,如何在这么多的孵化器大战中得以存活,还需要形成各自的竞争壁垒。这种壁垒,不是单纯的降低租金价格,而是要不断提升服务。蜂巢为入驻企业提供了日常的公开课服务,帮助他们了解最基本的创业知识,政府政策;此外,还有一种专业培训,邀请投创圈的专家进行“一对一”的培训。

拒绝盲目见投资人

蜂巢反对初创团队在早期见大量的投资人。对于早期项目而言,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包括人力资本和时间资本。“假设一个初创项目的CEO把大量时间浪费在这件事情上,他会不断遇到被投资人打回来重写的尴尬局面,另外一方面,这也是浪费投资人的时间。”

在蜂巢,每3个月都会一场闭门路演,定向邀请一些有投资意向的投资人来观摩。在这个场合,所有将商业模式打磨成熟的团队得以登台进行路演,寻找融资对接。

尽管米仓资本是蜂巢的重要发起机构之一,但其入孵企业并不仅限于米仓投资的项目,而主要面向互联网、智能硬件、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广而招募之。朱剑说,2016年,蜂巢有望在上海开始第二个局点,蜂巢整体的扩张并不会盲目追求规模,“毕竟我们的运营团队人数有限,因此我们希望每开设一个局点都能脚踏实地。”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