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描写雪】大雪将至“卧游山水”,来赏画中雪

《雪溪访戴图》(肉眼较少)

《雪山论古图》

大雪是24节气中倒数第四个节气,是农历11月的庆典,仲冬的开始。

此节气名为“大雪”,是因前一个节气是小雪。小雪表示“寒未深而雪未大”,至大雪则“寒渐深而雪渐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矣。” 亲临其境赏雪,固然是一种乐趣。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式赏雪,比如我们可以“卧游山水”,欣赏历代名家笔下的雪景图。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翻拍) “雪”被古人视为山水画“冬 题”的重要内容 大雪的交节时间,如看农历日期,每年都不同。在公历则相对固定,基本上都是在每年的12月6日至8日交节,如今年的交节时间就是12月7日。 这个节气虽名为“大雪”,却并不表示一定会下大雪,它只是降水量的反映。雪是寒冷的产物,当天气足够寒冷时,下雨才变成下雪。 今年全国各地普遍较早入冬,时节未至大雪,北方和西北很多地方已降雪。南方无冬区即使已数次被冷空气侵袭,也难见雪花踪影。很多人为了看雪景,不惜千里迢迢远赴北国。 亲临其境赏雪,固然是一种乐趣。其实,还有其他方式赏雪,比如我们可以“卧游山水”,欣赏历代名家笔下的雪景图。 雪景,是历代文人墨客最喜爱的题材之一。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将“雪”视为山水画“冬题”的重要内容,并将之细分为寒云欲雪、冬阴密雪、朔风飘雪、山涧小雪、 雪中渔舍、绝涧雪松等诸多类型。 历代名家画雪景,总有一种人文情怀蕴含其中。他们的作品,并非只是为了描绘冰天雪地的实景,而是借景抒情,营造一种超凡脱俗、清旷空灵的气氛。正如清初画家恽寿平题《雪图》所云:“雪霁后写得天寒木落,石齿出轮,以赠赏音,聊志我辈浩荡坚洁耳。” 多写雪景,以寄岁寒明洁之意 历代雪景图,有山水,有花鸟,有人物。据记载,水墨雪景山水为唐代诗人、“南宗画祖”王维首创。后人评论王维的《江干雪霁图卷》,有“皎然高映”之趣,有“人在冰壶玉鉴中”之感。另一幅《雪溪图》有“天浑地莽,玄冥充塞”之气象。 从五代、宋元明清直至近现代,许多画家的雪景山水都有独到之处,或深得王维之遗意,气韵简淡,意境深远;或自出机杼,韵高千古。 被明代画家董其昌等人鉴定为五代僧人巨然所作的《雪图》,画面上方奇峰积雪,高出云表。山坡下古松虬曲,楼阁隐现。山径上骑者缓缓前行,左顾右盼,似在欣赏沿途风光。此图的雪景,既有北方山水的雄奇粗犷,又有江南山水的灵秀。 北宋李成的《寒林骑驴图》,暮色苍茫,白雪皑皑,一人骑着瘦驴,瑟瑟发抖,前后有二童子随行。画面寒气凛冽,气象萧瑟。 北宋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是另一番景象:画中群峰屏立,萧寺掩映,古木成林。流水从远方萦回而下,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呈现出北方山川雪后的磅礴气象。被后人誉为宋画中的“无上神品”。 南宋夏圭的《雪堂客话图》,则描绘了雪后欲融未化的景色,表面似乎沉寂,实则蕴藏勃勃生机。 在古代雪景图中,“山阴访戴”是很有名的题材,此典故出自东晋名士王徽之。王徽之住在山阴时,有一夜下大雪,他一觉醒来,叫家人拿酒来喝。边喝边眺望四周,只见一片皎洁。于是在雪中踱步,吟诵左思的《招隐》诗,忽想起住在剡县的朋友戴安道,便连夜乘舟到戴家去。 船行了一夜才到。但到了戴家门口,他又命舟子返回。人问其故,他说:“我本乘兴而来,现兴尽而返,何必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后来描绘王徽之雪夜访戴的图画,名为《山阴访戴图》《剡溪访戴图》或《雪溪访戴图》等。 明代画家文徵明说:“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盖欲假此以寄其岁寒明洁之意耳。”他的《寒林晴雪图》正是表现了这种寄托和情怀。此图虽然画了高山积雪的环境,却山崖滋润,树木舒挺,气氛宁静。其画外之音,就是其门生王宠在上面的题诗:“万象涵太古,孤松能自青。” 除文徵明外,明人唐寅、徐渭、戴进、吴伟、蓝瑛、王谔等均有雪景图传世。清代石涛、王翚、弘仁等也是画雪景名家。近现代画家中,以溥心畬、谢稚柳、吴湖帆等人的雪景图最为可观。张大千尝言:“并世画雪景,当以溥王孙为第一,予每避不敢作。”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