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230课,《说文解字》’部分的汉字一个字,《说文解字》的字形图:
这个字经过耶利哥已经发展成了“行”,所以今天的课只有一个汉字。就是“行”。
《说文解字》没有收录“徒”字,归在“辵”部的<辶+土>,其实就是“徒”的古字,而另外的字形<辵+土>,是<辶+土>的本字。
<辶+土>,读tú。同“徒”。《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步行也。从辵,土声。”形声字,本义是步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隶变作徒。”《玉篇·辵部》:“今作徒。”邵瑛的《群经正字》:“今以彡为偏旁彳,以止合土为走,作徒。”这实际上是解说的隶变的过程。
(步行)
徒。本义是步行。《易·贲》:“舍车而徒。”虞翻注称:“徒,步行也。”不坐车而步行。三国魏王粲《从军诗》:“徒行兼乘还。”刘良注称:“徒,步;乘,骑也。”即步行出征骑马归。
本义之外,徒还有其他很多用法,如:
(1)步兵;兵卒。比如《诗经·鲁颂·閟宫》:“公徒三万。”即鲁公步卒三万众。又比如《左传·隐公九年》:“彼徒我车,惧其侵轶我也。”杜预注称:“徒,步兵也。”他们是步兵,我们用战车,我很担心他们从后边突然绕到我军之前袭击我们。
(秦皇陵里的步兵俑)
(2)跟从的人。《左传·昭公四年》:“旦而皆召其徒,无之。”杜预注称:“徒,从者。” 早晨召见手下有从人,没有像梦中见到的人。
(3)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广韵·模韵》:“徒,党也。”《字汇·彳部》:“徒,徒党。”《左传·襄公三十年》:“岂为我徒。”杜预注称:“徒,党也,言不以驷、良为党。”(子产说):他们难道是我的同伙?(不愿跟驷氏等为同党)。
(4)门人;弟子。《论语·微子》:“是鲁孔丘之徒与?”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又比如《孟子·滕文公上》:“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履,织席以为食。”他的门徒有几十个,都穿着粗麻编织的衣服,以打草鞋,织座席谋生。
(孔子与门徒像)
(5)役使。《广雅·释诂一》:“徒,使也。”未见典籍有例。
(6)服徭役、劳役的人或者犯人。《广韵·模韵》:“徒,隶也。”比如《荀子·王霸》:“人徒有数。”杨倞注称:“人徒,谓胥徒徭役者也。”即役使的奴隶有一定的编制。也泛指奴仆。比如唐代白行简《李娃传》:“时望甚崇,家徒甚殷。”即用奴仆意。
(秦时的徭役)
(7)徒刑,古代刑法名。即拘禁使服劳役。《新唐书·刑法志》:“用刑有五……三曰徒。徒者,奴也;盖奴辱之。”现代法律,也用“徒刑”这个词。徒刑是指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监禁于一定的场所并强制劳动的刑罚方法,是自由刑的一种。
(8)人(多为贬义)。比如《盐铁论·大论》:“山东关内暴徒,保人阻险。”中的暴徒,再比如《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现代汉语里我们还说:“好色之徒”、“酒色之徒”、“亡命之徒”、“赌徒”等词里面的“徒”,都是这个用法。
(丰子恺画:可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
(9)众。《玉篇·彳部》:“徒,众也。比如《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颜师古注称:“徒,众也。”水如果太清了,鱼就没法生存。人如果太过清明,就不会形成人群(众)。很多成语词典解释是人如果太清楚了,就没有了伙伴,把徒字解成了“党徒”之义,这是不符合本义的。
(10)独。《华严经音义》卷三刘熙曰:“徒,犹独也。”《史记·刺客列传》:“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聂政也。”即用此义。然而严仲子献上百金为老母祝寿,我虽然没有接受,可是这件事说明独有他是了解我(聂政)的。
(聂政刺侠累)
(11)裸露。《广雅·释诂四》:“徒,袒也。”《淮南子·齐俗》:“虽之夷狄徒倮之国。”高诱注称:“徒倮,不衣也。”《史记·张仪列传》:“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用法一样。
(12)空。《广韵·模韵》:“徒,空也。”《论语·阳货》:“夫召我者,而岂徒哉?”邢昺疏称:“徒,空也。”召请我的人难道会没有打算吗?
(13)用作副词。用法有三:其一,表示范围,相当于“只”、“仅仅”。其二,白白地。其三,表示转折,相当于“乃”、“却”。
(14)通“涂(途)”。道路。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徒,假借为涂。”
此外,徒还用作姓氏。《篇海类编·人事类·彳部》有载。
徒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徒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230,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