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多么沉重的词语,是构成和贯穿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古籍称战争为争、战、征、伐、兵等。战国时期的兵书《吴子》中已有“战争”一词。在现在的人们眼中,战争是矛盾斗争表现的最高形式与暴力手段,它能够体现出统治阶级的意志。战争是一种极端的行为,与政治的理性化相对,是政治的另一种延续,是流血于暴力的政治。而在历史里数不清的战争中,有这么一场战争,被成为史上最长的战争,它就是“英法百年战争”。百年战争发生于1337年到1553年间,主要参战国就是在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法两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百年战争的起因也是错综复杂,包含国家间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各种因素。同时,这场大战对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欧洲的军事和政治制度。
首先,英国和法国之间积怨已久。早在金雀花王朝时期,因为英国国王也是法国的安茹伯爵,所以英国王室在法国境内就拥有大量的土地,但这就为法国国王和王室所不喜了。随着法国国王势力的不断增强,法国王室就想把在英国王室—安茹伯爵名下的法国领土从英国人手中夺回了。当然英国国王是不会同意的,因为他认为这就是属于自己的领土。这样,两位国王都不愿在领土上让步,使得英法两国矛盾加深。
其次,英法两国在经济上也有着极大的矛盾。其中典型的就是“羊毛”事件了,大家都知道,英国是卖羊毛发家的,而它的主要出口城市就是法国的弗兰德斯。最重要的是,虽然统治这里的伯爵是法国国王的忠实拥护者,但是弗兰德斯的商人们都很支持英国把羊毛卖到这里。然后他就想方设法地要去损害英国人的经济利益,于是乎,两国之间冲突更加剧烈。
最后,王位的继承是直接的导火索。自11世纪“诺曼征服”以后,英国与法国之间便一直有着联姻的关系。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他没有王子,法国贵族会议便推举他的侄子腓力为王,称腓力六世。一心想控制法国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凭借自己是法王腓力四世的外孙,向法国发难,声称自己才是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腓力六世对爱德华三世的嚣张气焰十分气愤,暗下决心寻机报复。1337年5月24日,经过一番准备的腓力六世宣布收回英属领地基恩,英国自然无法接受。同年10月,爱德华三世不顾法国的反对,自称身兼法国国王,并率部队进攻法国。于是,法国王位继承争端终于演变为一场持续百年的战争。
此外,战争的缘起还有其他一系列别的原因。比如说在国际关系上,多年来法国一直为苏格兰提供援助,为此苏格兰人始终不愿臣服于英国并经常越境偷袭,这也使得英法两国之间累积了多年的恩怨。
英法百年战争一共分为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1337年—1360年),英国大获全胜,强迫法国定下了一系列不平等合约。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黑死病横扫了整个欧洲。对于这种起源于中亚的鼠疫,欧洲人完全没有抵抗力。当时,1/3的欧洲人都死于这场黑死病,英国和法国也元气大伤,宣布停战十年。之后,英法两国继续不断交战,在第二,三阶段发生了诸多局部战争,如蒙铁儿战役、阿金库尔战役等造成大量平民死亡的战役。
到第四阶段时,由于法国圣女贞德被英军用酷刑致死,激起法国民愤,再加上之前与英国联盟的勃艮地叛变,转而与法国联盟,英军节节败退。1453年,英军投降,法国收复了所有领土,持续了116年的英法百年战争终于宣告结束。500年后,贞德被梵蒂冈封为圣女。英法百年战争虽然是以法国的胜利而告终,但是法国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这场战争无论对英国还是法国的人民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当时正逢黑死病席卷整个欧洲,两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经济也大受打击。在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之下西方世界陷入了一片动荡之中,英法百年战争期间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客观地来评价英法百年战争的结果,英国和法国在这场战争中都是输家。
战争一直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是战争是矛盾的汇聚点,百年战争给英法两国人民造成的灾难我们体会不到,但对战争的厌恶我们可以从书籍中感受。《西线无战事》、《永别了,武器》、《法兰西组曲》等都是震撼人心的战争于和平方面的著作。
参考文献: 《吴子》 吴起
《百年战争-法国的英国人1337~1453》 戴斯蒙德·苏厄德
《西线无战事》 雷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