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描写烟花的句子】汪曾祺:人间烟火,最抚人心

“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位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位私人医生”是人们对王清基的赞美。

汪曾祺作为沈从文的学生,在昆明西南联大听了沈先生的多门文学课,对沈从文的学养和文笔也是感受至深,乃至于,很多读者在读汪曾祺散文的时候,总是感觉似曾相识。

沈从文和汪曾祺都是热爱生活的作家,很多文人感受物华天宝,四季之美,大都是从生活的家乡的饮食、自己的饮食,和他乡的饮食中感悟出很多人生的道理来的。

《人间烟火,最扶人心》由读者出版社收集了汪曾祺先生的42篇文章,先生曾经说过:“我想把生活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告诉人们,让人的心灵的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念”


一、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

汪曾祺先生说,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常常。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杂糅并际是最好的。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之所以能在中西方的古典诗词领域响有很高的口碑,就是因为当年她的老师顾随曾鼓励她要用西方文学来看中国的古典诗词。

所以,叶先生在西方用英文讲诗词,回到中国后,也可以用西方文学的角度来看东方文化的不同,这也是她受到很多学生喜欢的原因。

汪曾祺先生在写《故乡的野菜》时回忆道,有个明朝的同乡文人王磐,就写过一本《野菜谱》,里面记录了几十种野菜的吃法,还用用野菜做的诗,悼念那个时代的百姓悲惨生活状况。

文字是记录生活最好的形式,最能体现生活的,又是一日三餐,毕竟,“民以食为天”嘛。

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是先生对人生的豁达和热爱,不挑食,兼付包容、理解和做人的善良。


二、一方水土,一桌菜


汪曾祺先生在西南联大毕业后,曾在昆明做过教书先生。久居昆明,自然对这里的人和菜都有很深的认识。

在书中,收集了先生写的一篇《昆明菜》,开篇就先说,这篇是写给外地人看的,不是写给昆明人看的。先生也知道昆明菜不在八大菜系之列,但是解释了人们总是把川菜和昆明菜混淆的概念。

笔者零六年在丽江工作的时候,满大街除了菌子火锅就是四川菜了,要是没看到这篇文章,真以为,云南只有四川菜。

云南和四川相连,分界线还很长,所以很多地方都受到四川的影响,能吃辣。先生说昆明的辣和四川的辣不同,四川的辣是麻和辣,而昆明菜则温和很多。

比如,昆明人吃汽锅鸡,就很清单,除了鸡肉再加点菌子,清汤煲熟,应得一个鸡类菜肴的金奖。

文中还介绍了一家昆明专做汽锅鸡的店叫“培养正气”听起来也是喜人的很。

笔者在丽江曾吃到过正宗的纳西族宴席“三叠水”第一叠是干果蜜饯,第二叠是牛肉和一些冷菜,第三叠则是野味和火锅,满满当当的一桌子,用大小不等的盘子叠起来,让人眼花缭乱。

云南人坚韧、善良,很多少数民族生活艰苦,但是对生活无比的热爱,脸上总带着笑。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不过就是一桌菜,只是这菜里都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地方文化的凝聚。


三、山河远阔,无一不美

读书人都会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对于世界的认识,一种在书里,一种在路上。

很多文人对于远方都有执念,但也不限于远方,任何一个地方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最好之地,都能在这一地发现天地之大,物华之美。

书中有一篇是汪曾祺先生写的《初识楠溪江》,楠溪江在浙江温州的永嘉县,可能现在知道温州皮革厂的人会更多一些。

先生写,永嘉最出名的是谢灵运,谢灵运除了曾任永嘉太守之外,还是山水诗的鼻祖。对后诗人谢眺和初唐的山水诗歌写作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先生应邀到达楠溪江,看了瀑布、古村和溪水。盛赞楠溪江的美,还因为这里少有人知,所以溪水质量保持较好,可以直饮无妨。

先生说自己是一个中古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希望在普通人身上看出人的价值,人的诗意,人的美。先生说自己追求的是和谐,不是深刻。

是呀,一个民族的期待,向来不是从那些士大夫身上看到的光辉,而是从小民百姓间的日常烟火中,读出对生活的热情和人间大义。

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多以个人化的细节为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他让散文更加日常,没有灌输过多的道理,但是发人深思。有评论家说他的散文表现的是一种宁静的深邃。

用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人间烟火,最扶人心”。#日子#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