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结束了,该回去上班了。
上班的话,你也不累吗?
你们也能有这样的经历吗?
每天坐在办公室上班,但下班后身心疲惫吗?
明明睡够了,但是第二天上班的时候没有清醒,还是觉得“太累了”?
事实上,你不是一个人。
电影《华丽上班族》中的每个人都有明亮华丽的外形,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
然而,在他们的背后却都充满着不同的负面情绪,他们就是人们常说的“丧班族”(讨厌上班却不得不上班)。
图片|网络
一份由脉脉数据研究院发布的《职场人厌班情绪调查报告9》显示,上班族“丧班”现象严重:
有40.6%的人自称“丧班晚期”,32.3% 的人自称“中度丧班”。
也就是说,有七成中国职场人沦为“丧班族”!
你的情绪也在劳动
“人除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外,还有被忽视了的一项同样需要艰辛的付出,这就是情绪劳动(emotion labor)。”
关于情绪劳动,美国的社会学家Hochschild 给出了一个目前被广为认可的定义。
图片|网络
比如说,当你需要直接面对你的工作对象(客户)时:
作为一名服务人员,被要求付出“热情的情绪劳动”;
作为一名医生,被要求付出“耐心、冷静的情绪劳动”;
作为一名老师,被要求付出“爱心、无私的情绪劳动”......
为什么上班都是坐着不用面对工作对象(客户),还会让人心生厌恶,感觉疲惫不堪?
创意人员面对“不懂装懂、不尊重专业”的需求,要付出“诲人不倦的情绪劳动”;
下属面对“因为心情不好而粗暴无礼”的上司,要付出“委曲求全的情绪劳动”;
甚至面对“甩锅不愿配合工作”的同事,你也要付出“好言相待的情绪劳动”。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在工作,这种情绪劳动则永远无法避免。
可怕的是你在试图掌控自己的情绪
当“控制情绪表达”的成本一旦付出,人们就会期待相应回报。
可问题是,“情绪劳动”不一定会有回报。
你的服务态度再好,顾客也有可能啥也不买就走了;
你的专业素养再高,也还是会碰到医闹的时候;
你对学生无私付出,他们的期末成绩也并非人人优秀。
这时,你常常会想,这样的结果对不起自己的情绪劳动。
图片|网络
一旦回报不如意,你的心态反而更糟,你的身心也更加疲惫,这样高于“回报”的高成本情绪劳动势必不会长久——
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白干的活。
为什么有些刚入职的员工一开始热情高涨,后面就沦为摸鱼、躺平的代表?
“情绪劳动”的成本付出太高,无法持续进行下去,这也便是时下常说的“心累”。
所以这么高的情绪控制成本,你能维持到什么时候?
如何让自己爱上工作
- 通过奖赏期待来降低情绪成本的付出
什么叫做奖赏期待呢?简而言之,就是在自己的生活中,多播撒一些可能性,让自己收获不经意的喜悦。
举个例子——“5分钟给予”的做法。
每天花大概5分钟的时间,为别人伸出援手,给他人一个举手之劳的帮忙。
当你为别人提供帮助时,你会收获一种基于良好社会联结的幸福感;而当别人从你的行为中受惠,向你道谢时,你又会获得强烈的反馈和满足感。
它的本质是什么呢?
就是通过预期奖赏,来激发多巴胺的分泌,让我们感受到积极和正向的情绪。
图片|网络
除了5分钟给予,还可以有很多其他的方式。
比如,告诉自己:如果工作顺利,就给自己买一个一直想要的东西,作为一个小奖励。
这可以使我们始终对生活充满期待,保持良好的多巴胺水平。
再比如:在业余的时间,参加一些团体、活动,让自己怀揣认识更多有趣的人,获得新的生命体验的期待,从而来有力地反抗每天生活的慵常和疲惫感。
这些,都是让生活充满阳光的方式。
- 找到自己优势之处
按照盖洛普的理论,当一份工作能够发挥优势的时候,会从中得到三项正向反馈:
一是能够从工作中获取内在驱动力,你愿意从事这份工作,而不是一想起工作就头疼,或者想逃离。你会在工作之前产生一种主动工作的欲望。
二是上手更快,能够获得更好的业绩表现。因为出于本能,所以你会更有动力去研究和琢磨这份工作,怎样才能干好。
三是能够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如果还有下次,你依然愿意继续,而不是“赶紧结束,下次再也不想干了”的状态。
图片|网络
所以,当你觉得工作带给你的是疲惫不堪的感受时,抛去身体的健康因素之外,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
这份工作是否能够发挥你的优势,是否能够带给你足够的内在动力,让你从精神/心理层面补充足够的“燃料”,为你带来充足的驱动力,以抵消你的消耗。
唯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