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若君,你没那么爱她
——纳兰容若《画堂春》浅析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是纳兰容若广为人知的佳作之一——《画堂春》。说到这个词牌,不得不提起一位情书圣手——秦观,始见于他的《淮海集》,本是咏画堂春色之曲,经后人演绎,已不再局限于此。
这里,我不禁要呵呵两声了,我一直觉得秦观是天底下最会写情书的男人了,而纳兰容若则是天底下最深沉坚忍、情根深种的男人了。
我查阅过多种资料,《画堂春》究竟是为亡妻而作,还是表妹卫氏——康熙爷的良妃、皇八子胤禩的生母,至今尚无定论,而我本人还是更倾向于良妃一说。
但无论怎样,这断然是容若情到深处不能自已的水到渠成之作,一字一句皆是发自肺腑、浑然天成,引经据典的毫无痕迹。叫人读罢心似柔波,泪盈于睫。
于是,我即兴给它翻译了一下:
你站在远处,而我在更远的远处。
日光狡黠,令我无法看清你脸,隔着茫茫的天,我的心似一处寂寥的坟。
思念似虱子爬满衣衫,任时光怎样交错,不远不近,不慌不忙。
咫尺天涯,千言万语只能无语。
若要在你的生命里止于无声,便只有暗自体会剜心之痛。
只是,没有风花雪月,四季如同蛮荒;没有你的出现,我亦如同腐尸。
那么,上苍啊,你究竟是为谁送来满目的春天?
听说裴航在蓝桥边饮水偶遇云英,这样的邂逅,我亦曾有过,绝非难事。
嫦娥偷吃不死之药奔月而去,而我纵使情深似海,也无法向你靠近。
银汉迢迢暗渡,牛郎与织女是幸福的,我与你金风玉露却只得相逢不语。
我如此渴望能与你在天河之滨相濡以沫,哪怕抛弃这荣华富贵,丢下一切功名利禄,又何妨?
劈头就是一句“一生一代一双人”,简直脱口而出一般,毫无揣摩或刻意造句的痕迹,顿时令我的心如碧玺一般沉入水底。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那一年,正是梨花满地的时节,表妹卫氏不辞而别进了宫入辛者库为奴,深宫大院里难以再见,这让情深不寿的容若痛苦不堪,初尝相思之苦,于是有了“争教两处销魂”之说。
许是造化弄人,一个是康熙的最信任的兄弟和臣子,一个却是康熙只匆匆一瞥便穷极一生、至死不渝的爱人,卫氏成了良嫔。从此,两小无猜的一对璧人只得各自望断天涯路了,再于是有了这句“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天为谁春?究竟是质问苍天,还是质问卫氏,还是质问康熙呢?
从此,她不再叫他的小名儿冬郎,不再陪他吟诗作赋,不再与他萧瑟合奏……繁盛一时的纳兰府中处处都是卫氏留下的痕迹,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让彻底失去精神寄托的容若如何回得了神?
其实年少时的恋爱大约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感情,有时候双方未必都是出于爱情,又或仅仅是最初的悸动罢了。
而翻过正史野史,再通过对纳兰容若诗词及性情的一些了解,我常常觉得容若后来单相思的可能性更大。
尤其是当他瞧见康熙对卫氏一往情深之时,那饱受煎熬的深情注定要憋成内伤了,于是就有了“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而当康熙一次次用真情打动了卫氏之时,容若君彻底不淡定了,应是濒临崩溃的边缘,这“若容相仿饮牛津,相对忘贫”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可能么?现实吗?容若啊容若,若你真能与卫氏相守,为何非要相对忘贫呢?况且,你以为你觊觎皇帝的女人,代价仅仅是随便抛弃一下荣华富贵就能换来的吗?按律法当诛九族,而那可是皇帝的挚爱,伴君如伴虎,真翻了脸学朱棣诛你十族也未可知。
枉你聪明绝顶,何必这般自欺欺人呢?
再问你一句,你早干嘛去了?在卫氏进宫之前,你为何不明明白白告诉人家,并且娶了她?纵使来自家族的阻力再大,彼时想要“相对忘贫”较此时还是容易的多了吧?
所以,容若君,或许你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爱她,你爱的仅仅是你的爱而已。
世间因缘际会都在一念之间,是你亲手把她推给了康熙。
据说卫氏诗词书画皆善,且通音律,性情纯良温厚,生来体有异香,呵气如兰,美艳不可方物云云。无论正史野史,这些个不能追溯的记载,至少可以充分说明卫氏当真是个十分出众的女子,而“良”的封号也是因为其性子纯良而获封。
且不论历史上的康熙是何等文武双全、智慧超群、卓尔不凡,而那一年康熙大约也才22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即便后宫三千,面对这样的卫氏,如何不回眸?就算是女人也要侧目一番吧。
康熙和卫氏之间的纠葛在正史上并无正面记载,仅有的一些记载细究起来却前后自相矛盾,且疑点重重,这也更加增添了这位良妃的神秘感,以及康熙与其这段生死虐恋的诸多令人揣测之处。清朝皇室,子嗣从来都是大事,并非随意。而卫氏不仅生下皇八子,更获封良妃,这足可见其在皇帝心中绝非一般。
综合种种迹象来判断,我一直都偏执地认为康熙对卫氏用情至深而远超纳兰容若,而卫氏对康熙定当是蚀骨之爱。这大概也是卫氏为何在宫中一生不争不抢、不辩不白,最后甘愿孤老的原因吧。
看见了吧,纳兰容若,人家二人才是真爱,你能一边儿消停会儿不?别整那没用的了,你完全是在为自己的自私和错过而后悔和开脱。
话说,我是个码字的,而且还是个写小言的。其实向来本不喜欢臆测文字背后的东西,就像自己的东西不喜欢被人胡乱臆测一样。
但这可是诗词哦,而且是古人的诗词哦。古人跟我们可不一样,古人就是有事儿发生、有话要说才会写,而且几乎不瞎写。古人写诗词就跟今人记日记、聊个天神马的一个道理,然后天天喝完酒写日记写多了的古人,有一天就忽然脑洞大开想编故事,所以到后来才有了元曲清小说的出现。
好吧,貌似我又跑偏了。
申明:以上是我的独家胡论,尽信则无。
言归正传。
作为清代三大词人之一,纳兰容若那与生俱来的悲情与浪漫堪称绝世,他生在权相之家,却并非人间富贵花,乃是谪仙人也。
没错,本大小姐必须承认,年少时曾对容若君简直膜拜至极。时至今日,对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才情仍旧认可。只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以及对世事看法的改观,那种膜拜已不那么强烈和盲目,倒是对他的诸多思想起了质疑。
这位贵胄公子,生长于深宅大院,常伴于金鸾玉撵,心中常向往渔村蟹舍,而未曾知晓人间疾苦。倘若他失去当时的家世,当真拥有渔村蟹舍,只怕终日要为生计奔波,便不会再有这只应天上有的旷世才情。他那些美妙的思绪也只会成为最大的奢侈。虽不必摧眉折腰事权贵,却仍会有无数公仆需要他侍奉……
人生无处不江湖,出世入世绝对是门学问。
其实,纳兰容若是一面适合我们许多人的镜子,在他身上我们总能发现自己或臆想中的自己。
可是,容若啊容若,为何你始终不明白,最好的爱未必朝朝暮暮。
爱一个人,在一起或者不在一起,都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对方给你的能量是让你每天笑着醒来,每夜安心入睡,做每一件事都充满了动力,对未来满怀期待,那你就没有爱错人。反之,则不然。
而世间最合适的感情,从来都不是以爱的名义互相折磨,而是彼此陪伴着彼此的心灵,即使一生都止步于相望,也依然能成为对方心里的阳光。若真如此,就算真的一生都只能放在心里又何妨?
单是这一点,你就输给了爱新觉罗·玄烨。
无论前朝风云如何变幻,无论宫闱硝烟如何四起,即便后来因爱而分离,他与卫氏都完整地拥有着彼此一生的爱。有一种爱叫止步于相望,可一切都源于爱。
而英年早逝的你即使因此郁郁而终,也终究只是个配角,只留下后人声声叹息罢了。
容若君,或许你没那么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