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科学家的读后感,干货看这篇!讲述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的故事

原标题:讲述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的故事

图为柳怀祖、边东子现场与读者分享中关村特楼的故事。 秦擎摄

钱学森的儿子、女儿刚跟着父母回国时,看着加热后冒热气的牛奶竟然不认识,因为他们在国外只喝凉牛奶;我国地磁学奠基人陆宗器吃饭时,会给儿女出鸡兔同笼等有趣的数学题;气象学家赵九章每天早上会给赖床的孩子讲一段《西游记》……在第26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关村纪事》作者分享会暨图书签售活动昨天在钟书阁北京融科店举行。该书作者柳怀祖、边东子等曾经居住在中关村特楼里的科学家后代,现场分享了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的生活往事。

在中国科学院中关村宿舍里,有三栋历史悠久的灰砖楼,分别是中关村街道科源社区13、14、15号楼,当年被称为“特级专家楼”,简称“中关村特楼”。钱学森、赵忠尧、钱三强、贝时璋、童第周、赵九章、郭永怀、顾准……1950年代中期,一大批新中国近现代学科的创建者和奠基人、学界泰斗汇聚于此。

有感于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2011年,《中关村回忆》一书出版,集合了28位当年住在特楼里的科学家后代所写的回忆文章,该书产生了广泛影响。10年后,随着新的资料的出现,编者又对该书进行修订和补充,今年1月,《中关村纪事》出版。

《中关村纪事》以中关村特楼门牌号为顺序,记录了37位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科学家工作、生活中鲜为人知的故事,真实、全面展现了特楼科学家的生活和他们满腔热血、精忠报国的故事。书的最后还梳理出当年中关村特楼的居住示意图及所有在此居住过的老科学家的生平简历。

“我觉得,老一代科学家的初心就是振兴中华。他们当年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生活条件,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甘于过清贫的生活,支撑他们的理想信念就是振兴中华。”化学家柳大纲之子柳怀祖说。老一代科学家在治学上非常严谨,当年没听说过一起学术造假事件,在生活上朴实无华,和普通人一样去菜市场排队买菜、去门口拿空奶瓶换牛奶。何泽慧先生平日戴着一副套袖,会客时把套袖摘了就算是换新衣服了,对名利他们从不计较,其中有几位学术大家并不是院士,他们也不争不抢。这些,都值得今天的科研工作者和全社会学习、传承。(于丽爽)

来源:千龙网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