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项链莫泊桑赏析我想说莫泊桑《项链》告诉你:社会双重评价标准,毁灭了玛蒂尔德

文/慕芷兰

一个有温度、有深度的情感领域创作者



莫泊桑笔下《项链》主人公玛蒂尔德,为了参加晚会出风头,不慎丟了闺蜜的钻石项链,10年来,吃尽苦头,才还清债务。

按理说,这么一笔巨额债务,10年终于还清。莫泊桑应该替她高兴、自豪才对 :因为她的诚信、踏实、毅力让人佩服。

但是,字里行间,她却受到了莫泊桑的深切同情和惋惜。

因为,那条钻石项链是假的。最多值500法朗,她却还了36000法朗! 还为此搭上了她引以为傲的美貌。

莫泊桑以及后世读者,潜意识认为是她的虚荣、对资产阶级的奢糜生活的盲目向往,葬送了她。

果真如此吗? 我看未必。

畸形的社会双重评价标准,才是导致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本原因。

一、玛蒂尔德的向往和弗莱思节太太、现代女人一样,为什么评价不一样?


漂亮的玛蒂尔德,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为了一切精美、豪华的事物所生。

她十分羡慕读教会时的同学,弗莱思节太太的生活。


“她梦想着那些静悄悄的接待室,如何蒙着东方的帏幕,如何点着青铜的高脚灯檠,如何派着两个身穿短裤子的高个儿侍应生听侯指使,而热烘烘的空气暖炉,使得两个侍应生都在大型的圈椅上打盹。 她梦想昂贵的精美家貝、精致而芬芳的小客厅。”

这不就是现在不少女孩的公主梦、明星梦么? 谁不渴望被别人尊重呀?

想住进漂亮的房子,拥有漂亮、品质好的衣服,精美的珠宝和物品。这种对美的向往,是女人的天性。

弗莱思节太太不也一样吗?买了那么多假珠宝,配不同的漂亮衣服,本质上,和玛蒂尔德一样。

即使放在现代,爱美也是女性的本能:特朗普的母亲也非常喜爱珠宝。她所有的照片,几乎都佩戴了珠宝。

年纪一大把,仍不忘戴上优雅的珍珠项链,搭配她的薄荷绿“小香风”外套。

伊能静台湾家中,更是用一整面墙,放置了从世界各地淘来的杯子。她的柜子里琳满目:还有好看的餐具、盘子、杯垫、茶壶等。

她俩对美的向往,其实和玛蒂尔德差不多。

哪个女人不爱美?没有了这些向往,大牌、奢侈品早就关门了。

不许女人向往,只许女人安份守己,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穿粗糙的衣服,才是一种残忍。

玛蒂尔德难过的是:寒伧的房屋、粗糙的墙壁、陈旧的家具、廉价的衣料,这种低品质、黯淡无光的环境。

玛蒂尔德的向往,和想改变现状的心,符合每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女人愿望:这种房子,换现在也没人愿住。

谁都愿意让别人高看一眼,没有人愿意被别人轻视。

她的梦,很多人做过。当小保姆的特朗普母亲做过;14岁就刷盘子的伊能静做过。并且人家都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过上了这种生活;玛蒂尔德的闺蜜弗莱思节太太也过着这种生活。

她们对美的追求,比玛蒂尔德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并没有人指责她们,说这是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相反,很多人羡慕:因为,她们成功了,所以,一切便理所当然。


玛蒂尔德的向往,和她们一样。

这是女人本能的向往,不管什么时代,对美好品质生活的追求,是一致的。

玛蒂尔德向往的,恰恰是这种品质生活和细节的美,是女人的天性。

但因为她的失败,受到了所有人的怜悯。她的向往也被嘲笑为虚荣、不切实际;

而弗莱思节太太成功,便得到了赞美:她依旧漂亮,依旧充满魅力,和以前一样。

时光,真的对她太好了,一点影响都没有。


这种以成败为标准的双重评价,一直存在于作品中。

二、玛蒂尔德还债干的工作,也是现代家庭主妇天天干的,为什么评价不一样?


我们怜悯玛蒂尔德,是因为:这10年,为了还债,她辞掉小保姆,换了房子;开始做粗硬的家务、洗杯盘碗碟,日夜操劳,磨坏了她玫瑰色的手指头。

还要用手洗衣服,搬运垃圾,提沉重的水桶,甚至挽着篮子走到蔬菜店,杂货店,肉店去讲价、去挨骂。

可见,作者对这种琐碎、辛苦生活也是本能排斥的。而这些,不正是现在很多农村女人天天干的家务活吗?便是城里女人,天天干这些活的也不是少数。

唯一有所不同的,只是洗衣服等工作,可以用机器来替我们干活了。但本质上,这些家务劳动绝大多数还是女人来干。

为什么同样的追求,同样的活,玛蒂尔德干,就让人深切同情呢?

因为她具有惊人的美貌。美貌在这里构成了双重评价的另一标准。

美貌就是价值,就应该有特许权,不必干这种“粗活”。玛蒂尔德不幸当了冤大头,生活境遇急转直下,还债干粗活,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美貌。

容貌的强烈反差、对美貌消失的嗟叹,才是他人惋惜的本质原因。

莫泊桑本人也是垂青她先前的美貌,而不是后来的变化。

这种因美貌而改变的双重标准,莫泊桑有,我们同样有。

这就好像,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一个精美的艺术品,变成一个粗砺的平凡产品。

这样的反差,构成了强烈的心理冲击。也形成了我们的又一双重评价标准。

三、畸形的社会双重评价标准


为什么我们对玛蒂尔德,和弗莱思节太太的评价,如此不同?

她们的向往是一致的:都热爱美丽的一切事物。

为什么弗莱斯节太太的生活,就是幸福、美满、滋润的,莫泊桑笔下没有同情她呢?反而塑造出弗莱思节夫人完美的形象。

她从不歧视和自己地位不一样的玛蒂尔德。她出身在有钱人家庭,玛蒂尔德是小职员家庭,但她对玛蒂尔德毫无轻视,一直保持着友谊。

她大方、善解人意。当玛蒂尔德向她谈起了没有珠宝参加晚会时,没等玛蒂尔德开口借,便向着嵌着镜子的大衣柜走去,取出一个大盒子,让玛蒂尔德自己选。

当玛蒂尔德挑花了眼,老是问,你还有没有一点什么别的吗?弗莱思节太太没有一点不耐烦,而是温和地说:有的是,你自己找吧。我不晓得哪件合得上你的意思。

当玛蒂尔德终于挑到梦寐以求的金钢钻镶成的项链,迟疑地开口向她借。她仍然慷慨地说:当然可以,当然可以。

她买了那么多假珠宝,说明她和玛蒂尔德一样,也比较虚荣、好面子。但作者毫无惋惜之意,反而美化出一个慷慨、乐于助人的好闺蜜。

如果说虚荣、浮浅,那弗莱思节太太也一样。

但事实上,弗莱思节太太过得很好。在她身上,一点也没体现出资产阶级的腐朽,10年后,养尊处优的她,仍然美貌,让人羡慕。

作者的潜意识评价如此不同,概因两个人出身不同,结局不同: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时代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但是社会的双重评价标准一直都没有变。

放在现在,弗莱思节太太的生活仍然会被很多女人羡慕 ;仍然有很多人认为,是虚荣、不切实际害了玛蒂尔德。大家深切同情玛蒂尔德的遭遇。


为嘛啥家务都不干的弗莱思节太太,被莫泊桑美化;什么家务都干的玛蒂尔德,让莫泊桑怜悯?

因为,一个是成功标配:有钱、有颜值、有气质、有修养,也就是白富美。

一个是失败标配:没钱、没颜值、没气质、说话粗声大气,毫无美感。

同样是杀人犯,因为劳荣枝是美女,让更多人关注和惋惜;而丑女就没什么人惋惜了;

同样是结婚,明星的婚礼,事无巨细都值得报道,普通人的婚礼,一闪即过;


同样的追求,成功了叫志怀高远、胸有大局;失败了叫自不量力,好高骛远。

这种因为成败、美丑,条件不一样的社会双重评价标准,一直存在。

四、玛蒂尔德的悲剧原因



导致玛蒂尔德人生悲剧的,不是对美的向往,而是这种畸形的社会双重评价标准,让她感受到社会的不公平和巨大压力。

她想要反抗社会的不公平,以及把人分四五六等的现实状况。

试图把美貌当成通行证,这是时代传染给她的,也是她的认知能力的局限。


她真正的失误在于,不敢坦诚告诉闺蜜,以及对珠宝缺少识别能力。

如果她坦诚告知项链丢失一事,以弗莱思节夫人的性格,不致于讹她,最多生气一阵。

不到500法朗,只是玛蒂尔德老公的一杆枪,和玛蒂尔德身上那件新做的连衣裙价格差不多,她不可能担心玛蒂尔德不还,或还不上。


以弗莱思节太太的修养,也不致于大发雷霆。

爱美不是错,不敢坦诚,才是她的大错。

将女人爱美的天性,简单概括为虚荣,本身就是一种不公正的社会评价。

如果,我们仍然把玛蒂尔德的悲剧,视为对资产阶层浮华生活的鞭挞,视为虚荣、浮浅,则过于教条化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资产阶级如今仍然存在,他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也无所不在。

但是,资产阶级在某些审美,陈列、服装、珠宝上,确实充满了美的品味;

只是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摒弃资产阶级的虚荣、浮华、夸张、炫耀、等级等观念。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假如,我们始终沿用作者及过去批判的眼光,看待这篇文章,我觉得,那才是时代的悲剧。

因为,这个时代已允许拥有多元化的追求。住更漂亮的房子,有更漂亮的衣服、珠宝,并不是一种该鞭挞的错误。

而是女人对品质生活的向往。只要在度的范围内,无可非议。

如果,你是用自己的专业、敬业、能力,一步步让自己拥有理想生活,那是你应该得到的。

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是人的本能。

对不同人的畸形双重评价,才是我们要抛弃的。这会让更多的玛蒂尔德们,受到不公平的评价,和不公正的对待,并产生更多的悲剧。

只有抛弃畸形的社会双重评价,玛蒂尔德们才能学会拥抱阳光,凭自己的能力,脚踏实地的去追求美好品质生活。


我是慕芷兰,谢谢关注。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项链莫泊桑赏析,项链莫泊桑阅读题,项链莫泊桑ppt课件,项链莫泊桑读后感500字”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