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论语译注读后感我想说读《论语》能缓解压力、忧愁、烦恼、急躁?浅论《论语》治心良效


《论语》注家据说有两千多,《论语》共二十篇应该是大部分注书都如此划分的。

古今几位出名的注家注解《论语》的,主要有程树德(1878-1944)的《论语集释》(程此书是一本参考注家最多,约六百余家而选择采录的综合成果),朱熹(号晦庵,下图)的《论语集注》,刘宝楠的《论语正义》,康有为的《论语注》,杨伯峻的《论语译注》。

各家注疏,大有异同,许多时候差异和对立很突出,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同、异,加以取舍。

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阅历学识解说出不同的观点在中外历史上实属正常。

西方人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戏剧中经典的悲剧人物)表达每个看过《哈姆雷特》的读者都会对主人翁哈姆雷特有不一样的个人理解,也是表达不同的人对客观的同一件事会存在或多或少的主观的不一样的看法(先天的成长环境和后天的人生历验不一样所致)。

那一千个读者,岂不是也有一千个对《论语》有不同偏好、感悟、演化的“夫子”?孔子说过“吾道一以贯之”,老子又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在孔子的“一”下生出了各自不同的思想,丰富了儒学也丰富了中国的思想文化史。

本人对《论语》是属于偏好、推崇的。

但《论语》有没有过时的内容?有的。

有没有该摈弃的思想?有的。

有没有本人不喜欢的部分?有的。

……

可,瑕不掩瑜!《论语》对本人来说有更多的没过时的内容,有更多能帮自身保持平和与反省的思想,也有更多让人超级喜欢的部分……

撇开书,说说人。

人无完人,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再好的人都会有缺点,再坏的人也会有优点。可大部分人都相对比较认可正直、善良、温和、敦厚、幽默、风趣、诚信、热情、实在等品质,相对比较厌恶虚伪、狭隘、暴躁、冷漠等性情。但人是复杂的,有的人正直善良却生就一副冷面孔,有的人虚伪狭隘却能热情相处。我们是否要因为一副冷面孔就否定一个在危机时刻坚持正直善良的人?或我们是否要因为一个人热情待你就接受其在暗中对你的莫名伤害?(这种案例在现实中并不少见)

相信大部分人会有自己正确的判断。

对人是这样的看法,对书也是一样的。再好的书也有其不足的一面,但如果因为某方面的不足就否定其大部分好的一面,这个跟对人的判断一样,岂不存在失误?

古人读书多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齐家治国平天下”我是没有发言权的。

“修身养性”方面?多读经典真的有莫大助益。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无)自辱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小不忍,则乱大谋。”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己)不能也。”

……

其上皆《论语》“子曰”的部分摘录。

因处于当代快节奏的高物质需求时代,大部分人或多或少会出现各自的忧虑、压抑、烦恼的时刻,是否可以通过多诵读如《论语》、《道德经》等经典缓和情绪压力?或许能让你得到清心、忘忧、怡神、振奋的良效呢?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论语译注读后感,论语译注读后感3000字,论语译注读后感300字”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