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论语译注读后感专题之文明与仁爱|《论语》的现代感悟(41)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

一个人,心中无仁爱,礼制对他而言又有什么用呢?一个人,心中无仁爱,音乐艺术又如何能够感动他呢?


【感悟】

文明与仁爱

从王蒙老师将自己《论语》精读的书名定为“天下归仁”,就不难感受到“仁”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性。何为“仁”?为什么要“仁”?如何才能做到“仁”?“仁”真的可以治国吗?我想回答了这些问题,自然而然也就读懂了《论语》吧。

既然本章是“仁”的开篇,咱们不妨从小处着手,谈谈个人心中的“仁”。我出生在湖北武汉,和所有爱吃辣的地方一样,这里的民风非常彪悍。我只记得小时候每次坐公交,总会有人因为抢座位打得不可开交;在公交车上吃热干面“过早”(吃早餐)更是家常便饭——那种混合了芝麻酱香味和人的汗味的奇特味道让人终生难忘。几十年过去了,我发现家乡的老百姓变了:不仅没有人因为抢座位而打架,还会主动给需要的人让座;我再也看不见有人端着热干面上地铁或公交,估计以后也很难再闻到那种奇特的味道了。我们的物质条件富足了,内心也慢慢变得富足起来,因此“仁”自然就有了空间生长,“文明”就自然而然增长了。

说到底,我以为内心的“仁”本质上就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体现,是一个人内心富足的标志。有了“仁”这个蓄水池,才能有“爱”这个动作。回到开篇的问题,我们修炼自己内心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能去爱,爱自己,继而能够爱身边的人。至于如何能够做到“仁”,归根到底就在如何能够使我们的内心富足,这需要智慧,也需要耐心。


参考资料: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2.傅佩荣:《傅佩荣译解论语》,东方出版社2012年版

3.王蒙:《天下归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

4.南怀瑾:《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