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几家人家一起外出旅行,都会遇到混龄的孩子一起玩。无论是年纪相当还是相差无几,孩子们一起玩不但解放了父母还能培养与人相处的合作精神,大有裨益。俗话说得好“六月天,孩儿脸,一天十八变”,一会好得搂在一起一会儿翻脸,是孩子们之间的常态,那么作为大人,怎么做个“调解员”呢?
01/孩子告状的背后——相信大人
孩子们翻脸之后的告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无论是在多子女家庭、学校还是暂时组成的玩耍小集体中,自认为遭到了不公,就会向家长、老师或者其他成人“告状”,内容往往直接指向侵权的人:他抢了我的东西,他动了我的……,他不让我……
之所以向大人告状,是因为相信成年人的力量,并且希望借助成年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成年人特别是父母,能拥有什么力量呢?
★身高体量上的明显优势
★发号施令的权威
★制定公平法则的智慧
★保证游戏规则执行的手段
02/孩子发生冲突之后制定新规则是必要的
与所有的冲突一样,孩子们冲突的起源往往是每个人都有一条为了维护自己利益而预设的规则,毫无疑问的是每个个体的规则碰撞到一起,就会有冲突,所以成人社会有法律和契约,而能够规范每个人利益的规则在儿童游戏中也是凑效的。比如我成功调解的一个案例。
四个女孩子一起在我的一张双人沙发上玩蹦床游戏,很显然四个人一起跳,空间拥挤了点。于是,其中一个小个子的一年级小学生联合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把另一个一年级小学生赶了下来,理由是她占得空间太大了。而其中一个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因为体量太小,留了下来。面对被集体的其他人排挤,这个女孩子呜呜地哭起来。本着以下原则,出手调解了他们的“争端”:
★一起玩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虽然成功了排挤别人的孩子暂时获得了玩耍的权利,但她也会起其他场合被排挤。
★这张沙发是我的,我允许他们一起分享,而不是剥夺哪个孩子的玩耍权。
★有人蹦得开心,有人哭得伤心,这不符合共同游戏的规则。
我停止了他们的游戏,重新制定了一个规则:沙发上的孩子蹦的时候,由被排挤下来的女孩子当裁判,对他们喊停。如果喊停的时候有人还在动,那么这个动的孩子就下来充当下一轮裁判,这一轮的裁判回到沙发上跳。几轮过去,先前那个联合排挤他人的孩子竟然故意“犯规”,只是为了当裁判。
这个规则对每个人机会均等,没有人被排挤,大家重新打成一片。
03/即使没掐架也要照顾弱势孩子,压制强势孩子
混龄的孩子一起玩,年龄大的孩子在身高、体量、心智发展方面都占据先天优势。即使冲突没有爆发,他们还没有掐架,仔细观察会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可玩的资源已经被挤压。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在不对等的心智发展程度里,这是不公平的。 这个时候就有必要适当照顾弱势孩子,压制强势孩子。
比如一个5岁和一个7岁的孩子在玩磁力片比赛。他们每个人会拿着自己的作品请我点评。可是我发现,5岁孩子手里的磁力片少的可怜,7岁孩子手里的磁力片多得惊人。5岁孩子也暂时没意识到这一点提出抗议,7岁的孩子也没有主动让出一部分磁力片让大家在磁力片数量差不多的公平状态下比赛的意思。
两轮过后,我告诉他们接下来大家要交换手里的磁力片进入下一轮比赛。当然,两轮过后,还会再次交换过来。这样一来,7岁的孩子因为手里占据着更多的资源,显然不乐意。我严肃地告诉他们,不愿意交换的人可以退出游戏。结果7岁的孩子选择了交换,拿到极少的磁力片,她也意识到了自己刚才一直占用了太多的磁力片。
即使没有冲突,一个合理规则的制定不仅能兼顾到更多参与者的“利益“,也能让强势的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结果,交换位置角色,让强势的孩子暂时处于弱势,才能学会换位思考。
04/有利于团结的规则下孩子们的表现出乎意料
这个暑假,我还发现,即使年龄不同,也完全可以遵守同一个规则。这就体现出了规则制定技巧的重要性。我发现,混龄相处的孩子们,在惩罚规则下,他们会相互告状诋毁,在奖励规则下,他们会比赛谁表现得更好。
还是上面那个磁力片游戏。我发现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为了竞争,会争吵。于是我改变了游戏规则:让他们自己把磁力片按照形状分类,然后平均分配每个形状的磁力片个数。五岁的孩子可以分类,7岁的孩子能够平分数量。但是半圆形是奇数,没法平分。于是我把半圆形拿了出来,告诉他们: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谁跟别人相处友好,没有争吵,我就把半圆形奖励给谁。
刚才的争吵立马发生逆转,两个人一边用磁力片搭建,一边说“**,我好爱你。”嗲声嗲气里的温柔,甜到发腻。
05/为孩子制定规则的技巧
★无需屏蔽“不良玩伴”
在一个好的规则下,即使有的孩子不懂分享,处处霸道强势,只要TA还想参与到活动中来,就会遵守规则。因为作为社会化动物的人集体化始终是最本能的出发点。在制定规则时注意以下几点:
★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是保证这个孩子利益的前提。即使只有不足十岁,他们依然能发现你在制定规则时候的问题,因为他们是规则的参与者,能够直接体验到规则下自己是不是收到了平等的对待,而参照物,就是其他参与的孩子。任何的偏袒都能让他们跳起来抗议
★阻止“捣乱者”不如将其“收编”进来
如果一个孩子组成的集体中,大家的游戏玩得正好,忽然进来一个不速之客捣乱大家。这时候,我们需要制止吗?不!根据很多的观察发现,捣乱者往往最希望参与而不知怎么参与的孩子,只要给予合适的引导和鼓励,他们就能转变为一个很好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