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梅香菊艳,枫红梧黄。11月20日—24日,思源实验学校投入使用不久的智能录播教室、音美专用教室和风雨球场在这几天成了全校师生注目的焦点,语、数、英、音、体、美六大学科的15名青年教师,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在这里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智慧课堂主题教研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带给了老师们从观念到技术的全新冲击,更带给了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参加课堂教学展示的老师都是教龄不满8年的青年教师,他们在课堂上沉着应对,心中有目标;悉心引领,心中有学生。课堂虽因学科不同而各具特色,却共同展现了“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智慧课堂的无穷魅力,展现了新时代新学校青年教师的风采。
语文课《学会看病》《坐井观天》《青蛙写诗》《富饶的西沙群岛》《比尾巴》,大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通过情景教学,让孩子们在生动的情境中理解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培养孩子们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趣味,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了课文的意境美、语言美,形成了良好的课堂体验。
数学课《加减混合》同课异构,展示了精彩纷呈、各有千秋的数学课堂;《方程的意义》《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递进过程中获得了知识、积累了活动经验。老师们在课堂上不仅关注了孩子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非常重视孩子们数感的培养。
英语课《Happy Halloween》,老师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以其青春、灵动的教学设计,展示了一节充满快乐和活力的对话课,让学生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音乐欣赏课《咏鹅》,同学们在清脆俏皮的碰铃声中,徜徉在初春的梦境里,感受着打击乐器的表现力和多样性,提升了音乐欣赏力。
体育课《前滚翻》课堂教学与乡土游戏整合,课堂与生活紧密衔接,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体育锻炼的无处不在。
美术课《有趣的勺子》运用互联网的优势,把学生带人生活场景中进行欣赏,让大家知道了美术不仅“美”,还“有趣”。
研讨会上气氛热烈,“百家争鸣”。 听课老师普遍认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耳目一新,也给听课的老师带来了很强的视觉冲击。副校长袁芳点评认为,这次六大学科教学各具特色,15位青年教师却有相同的精彩:他们用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点燃学生的激情,激活学生的大脑,撬动学生的思维,让学习在课堂上悄然发生。
校长赵万志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他说,15位青年教师灵活自如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课堂,为课堂教学增效。他指出,制作精美、巧妙的课件都能恰当地服务于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同频推送这一新技术的运用,将老师从狭小的讲台解放出来,走进学生,参与学生活动,随机指导点拨,适时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赵万志同时强调,通过本次活动,大家还要进一步思考:针对具体的知识点,我们应该如何在传统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而相得益彰?
15位青年教师的展示,团队智慧的加入,信息技术的支持,激活了整个学校的教研工作,影响着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一个学科互学、老少互学、师生互学的浓郁教学氛围正在思源实验学校形成。
(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