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改革了这么多年,只有一点结论比较明确,那就是美术课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上了。
面对美术课,你是不是也有下面的困扰?
1、不让出示示范画,那应该怎么上美术课?
2、到底能不能教技能,或者往技能方面去引导?
3、孩子不会画怎么办?
4、不去教,孩子永远画那么丑,怎么能得到提高?老师的意义又在哪里?
······
开公开课的时候,老师甚至会避开美术课,因为不知道现在流行的美术课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哪里是“雷区”,万一被专家抓了把柄,就要被教育了。
想听专家讲座学习,然而就2种结果:要么讲理论的时候犯困乃至睡着;要么从头听到尾,最想听的实践操作却一笔带过,听完一脸懵逼。
江湖传言,不能指导实践的理论都是耍流氓。所以,接下来我将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说说,幼儿园美术课究竟要怎么上。
1
课前准备——感受+欣赏
杨威和羊羊羊上快乐大本营的那次,节目组请羊羊羊画爸爸。孩子把爸爸的手画的特别大,当时主持人和嘉宾都觉得这是一幅比较差的画,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
“这么差”三个字为节目后期制作
爸爸是体操冠军,手是非常有力气的,这一点在羊羊羊心里一定非常重要,所以他才特意仔细刻画了爸爸的手。然而由于精细动作还没有发展好,所以孩子容易把仔细刻画的东西画的过大。但这也恰恰表现了他对爸爸的爱和崇拜!
孩子如果了解一个东西,对一个东西有感情,不管是喜欢的、讨厌的、难过的,那他就会产生一种想要表达出来的需求,而此时老师只要提供纸和笔,孩子就会画出很多细节和他的情感,此时的作品才是生动的,有灵性的。
也就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面说的: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
感受+欣赏,如何运用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
一位小班的老师,想组织孩子们画小蛇。集体活动中,老师请孩子们看了一些蛇的图片,最后总结了蛇的两个特点,一是形态弯弯曲曲,二是五颜六色的花纹。孩子们最终的作品基本上也都体现了这两点。但是作品非常雷同。
课后老师反思,如何才能让孩子画出不一样的蛇?属于自己的蛇呢?
后来,老师在区角里投放了蛇的玩具,给孩子们讲了蛇的故事,看了真实的蛇的视频。然后又组织了一次画蛇的美术活动。课堂中,老师只是带着孩子们回忆了这段时间以来对蛇的探索活动,但是最终孩子们的作品却非常丰富。有的孩子画出了蛇的嘴巴,孩子解释说,“上周老师给我们讲的故事里,蛇把老鼠都吃掉了。”有的孩子画出了双线条的蛇,并且在蛇身体上描绘了花纹。因为孩子对蛇进行了大量探索,已经有了独特的认识,所以能够再现自己的经验和情感。
说到感受,我们可以让孩子感受些啥呢?实物、照片、玩具、绘本、大自然、大师的名画、真正的艺术品等等,都可以作为孩子们的感受对象。但是,简笔画就算了。呵呵
梵高的《星空》是很高的感受对
2
集体活动——表现+创造
前期做了大量感受活动,那上课的时候干点啥呢?
首先,带领孩子回忆之前的探索,和孩子聊聊天,激发孩子的回忆和情感,顺便引出今天绘画的主题。然后就可以让孩子自由作画啦。最后,是美术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请孩子讲画。
因为孩子的画是一种语言,所以他有一大堆的故事和秘密想要告诉你,一定要提供一个机会,让孩子讲解自己的画。老师可以把孩子对这幅画的解读记录在旁边,这样别人也可以读懂孩子的画了。这时,美术活动已经不仅仅是画画了,它同时发展了孩子的情感和语言能力。
在美术表现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1) 有的孩子说“我不会画”,怎么办?
孩子天生是艺术家,天生会画画。小时候,孩子指着一团乱线和你说,妈妈,这是割草机的声音。有没有觉得,这是世上最伟大的创作,因为如果你让我来画一下割草机的声音,我肯定给你一个懵逼的表情,比听专家讲座还懵逼。为啥后来孩子不会画了呢,因为他虽然从大人嘴巴里听到,宝贝你画的真好,然而他却从大人眼睛里看到了嫌弃。于是,孩子慢慢就不愿意画了,不敢画了。究其原因,我们眼中的完美和小朋友眼中的美是不一样的,小朋友觉得,我画画是为了表达我的“爽”。而大人总是被各种条条框框限制。
如果真的遇到了已经被“毒害”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鼓励孩子任何一点一滴的表现。就像是绘本《点》里面说的那样,即使孩子只是画了一个点,我们也要请孩子签上名字。
2) 除了自由创作,教点技能不行吗?
是这样的,美术一定是要技能,我们说的是幼儿期不教技能。原因有这样两点,幼儿期的孩子并不能将学会的技能进行迁移,且幼儿期的技能会束缚孩子的美术表达。就这两点,没别的了。不能迁移的话,教了也是白教嘛。束缚的话,岂不是弄巧成拙。(关于如何束缚,请参考上篇《99%的人想象力都被这个扼杀,你还敢教给孩子吗?》)。更何况,所谓的美感不是完美的布局、优秀的构图、成熟的线条。美感是人类三大高级情感之一,美感和技能无关,而是一种情感。有美感的作品是生动的、感人的、有趣的、充满灵性的,而这些是,其实和技能都没太大关系。
3) 孩子画的“乱七八糟”,我应该如何评价?
如果孩子的画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抒情,那么我们就应该充分发挥美术作为语言的作用,也就是美术作品的“叙事性”。首先,可以先请孩子自我评价(也就是上面说的“讲画”)。其次,老师可以让同伴来评价孩子的美术作品,听听别的小朋友的意见。最后,老师也完全可以评价孩子的作品啊,就像是我们看完梵高的《向日葵》后,我们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受,都可以表达出来,对于孩子的作品来说,也是一样的。
够简单、够粗暴吗?如果看到这里还懵逼的话,请记住一句话,教育的负效应是——教什么,孩子讨厌什么。到时候技能没教会,孩子反而对画画都失去了兴趣。
幼儿期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是:
教孩子喜欢画画
而不是教孩子如何画画
声明:本漫画由1b+老师原创,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内回复”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ID:qujiaohuodong
或下载app“幼师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