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彭一小区,70岁的菊华阿姨与老伴在众人帮助下,将30多个打包箱放上搬家车。“家具都旧了,不带走。我们再搬回来,住的是高层新房,肯定要买新家具!”菊华阿姨满怀期待。
今天一早,彭一小区2000多户住在不成套住房中的居民开始搬家。在租房过渡四年后,他们将搬回原址,住上厨卫独用、带阳台、电梯与车库的高层新房。彭一小区改造也是上海迄今体量最大、户数最多、情况最复杂、改造难度最高的旧房成套改造项目。
60多平方米变80多平方米,过渡期间还有租房补贴
彭一小区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整体面貌非常老旧,墙壁斑驳,房屋普遍漏雨、返潮,最要命的是房屋不成套。“我们小区很多房子都是大户型,两室、三室,分给两三户人家住。”
菊华阿姨家有60多平方米、三间房间。20世纪80年代,菊华阿姨“分”到这套房子。“当时能分到这样的房子,觉得自己太走运了!”
打包箱装着半辈子的家当 唐烨摄
今年冬天,菊华阿姨一家在老房合影 唐烨摄
时至今日,菊华阿姨家也算得上小区内的“豪宅”。 彭一小区面积最小的居民家仅7.5平方米,小区内有几排楼房居住条件最差,户均20多平方米,四户人家合用一个厨房与一个厕所,因为轮流上厕所太麻烦了,很多人家都备着痰盂。
四户人家合用一个厨房和卫生间 唐烨摄
不过,按照现在的眼光,菊华阿姨家房屋硬伤不少:不是独门独户,从大门进来,走廊一侧是邻居家,另一侧是她家的一间房间,最里面是另两间房间;厨房与厕所最蹩脚,在大门旁边,一个门进去,加起来3平方米,灶台与马桶之间拉个帘子就算“分区”。
厨房和厕所“一帘之隔” 唐烨摄
“这个厨房和厕所让我最‘难受’。前几年,一个关系好的外地亲戚到我们家做客,临走时说,以后再也不来了,因为她觉得厨房距离厕所太近,感觉做饭不卫生。”
这次能轮到“拆落地”改造,菊华阿姨觉得自己又一次走运了。
菊华阿姨不出一分钱,改造后原址可以住上带电梯的新房:她家是产权房,可以增加20平方米建筑面积,按照拆一还一原则,原来的三室还原到三室,还能增加一个客厅,且独门独户、厨卫分开,有独立阳台。
在搬迁过渡的几年中,她每月可以拿到租房补贴。“我们在金山租了一套两室房过渡。算下来,每月租房补贴还能剩下一些钱,可作为一部分新房装修费用。”
户数多、房型多,改造难度史上最大
彭一小区是彭浦新村街道最后一个“拆落地”改造项目,从2005年起,彭浦新村街道先后改造房屋62幢、改造面积94292平方米、受益居民2797户。彭浦新村街道对“拆落地”改造可谓经验丰富,但多年参与改造的“老法师”还是感慨:改造彭一小区难度太大了。
资料图
在旧房的成套改造中,方案设计是重中之重。彭一小区体量大、户数多,造成了房型多。小区改造前的房型多达282种,最小的面积7.5平方米,最大的面积110平方米,有产权房与租赁房之分。
合用厨房 资料图
改造不但要为每户增加独立厨卫,楼房由多层变高层,同时还要保持房屋的面积、数量,兼顾户型与朝向等因素,设计难度非常高。项目还涉及提升生活品质的配套项目,都需要整体同步设计,又增加了设计难度。在设计过程中,街道充分听取和吸收居民意见建议,在不影响房屋结构和同房型居民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尽可能按照居民意愿进行修改调整,更重要的是,千方百计为居民增加了实际居住面积。
唐烨摄
最终的改造方案中,282种被归并到92个房型,租赁房房间的使用面积将平均增加2平方米,同时增加独用厨卫;产权房建筑面积则平均增加了20平方米。
在外部环境上,改造后的彭一小区环境可以媲美新建商品房小区:将建有两层地下车库,基本实现高档小区才有的“人车分流”;小区配套建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体育活动中心和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社区食堂、养老院、早教中心、温水游泳池、健身馆、瑜伽室、乒乓球馆等各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居民幸福感将大大提升。
对558位高龄老人,力争“一户一策”安置妥当
“拆落地”改造,历来被称为“比旧改还难的改造”。搬家就是一件难事。
在前期搬场动员过程中,街道通过上门、电话、电子大屏、门洞公告、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告知居民搬场时间节点和搬场注意事项,水、电、煤、有线电视等配套的销户方式逐条告知使居民心中有数、早做准备。
改造项目生效,居民高兴坏了,争相与街道旧改办负责人合影 资料图
2000多户居民搬家过渡,房源是个大问题。街道旧改办邀请了周边近10家房屋中介到小区里的旧改办公现场集中设摊,为居民提供便民咨询服务,方便居民尽早找到合适的房源。
小区里80岁以上高龄老人有558位,还有不少低收入居民、残障居民、重大病患者。因为他们情况特殊,很多房东不愿意租房给他们,一些居民此前跑了几家房屋中介都借不到房。街道旧改办想方设法一家家帮助他们找房子,争取“一户一策”解决难题。
改造后的效果图 资料图
对于家庭存在矛盾、暂时无法搬离的居民,街道旧改办搭建调解平台,积极帮助居民化解家庭矛盾,促使居民早日搬场。
“居民早搬家、早腾地,改造建设才能早推进。”街道旧改办相关负责人说,未来两个月,2000多户居民将陆续搬离旧房外出过渡,腾地清场后,预计4年左右完成建设,实现居民回搬。
记者采访这天,还来到住在5楼的居民卫奶奶家。87岁的卫奶奶身体还算硬朗,与孙子一起居住。但她这几个月因膝盖受伤,不能下楼走动,她特别希望能早点住上带电梯的房子。“我要好好保养身体,争取早日住上新房。”卫奶奶说。
87岁卫奶奶盼着早日住新房 唐烨摄
栏目主编:唐烨 文字编辑:唐烨
来源:作者:唐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