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3万元简装修大全】上海妈妈有房不住,20年不断租房搬家:重新装修很上瘾

本文章为“一条”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删改、盗用至任何平台,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70后上海妈妈陈媛

在30岁前是标准的职场精英,

从事石油行业的丈夫也满世界到处飞,

他们成了一对习惯异地的周末夫妻,

享受到处搬家的新鲜感。

30岁之后,

陈媛和丈夫买了房子,

生了一儿一女,

但全家仍然选择租房,

时不时就换一套住,

乐此不疲地体验新房子和街区带来的快乐。

陈媛夫妇与一双儿女在客厅聊天

在一次次搬家、布置中,

陈媛不断获得新的成就感,

也越来越热衷收藏当代艺术。

深秋,她在上海市中心最新搬入的出租屋里,

与一条分享了她的心路历程。

口述 陈媛

编辑 Tango 责编 邓凯蕾

2020年初夏,陈媛一家突然收到通知:原本住的房子要被房东收回,他们需要在一周之内搬到新的房子里。

先生在海外工作、夫妻长时间的分居、安抚孩子、找新房搬家……常人看来是这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压力,对陈媛来说却早已习以为常。

陈媛租的上一套公寓

接到通知的第二天,她就在上海市中心的丁香公寓看到了现在的家:一套150㎡的公寓。3间卧室,1间小书房,虽然每个空间都不大,但五脏俱全,刚好可以容纳一家四口。

陈媛当即与中介敲定合同,她匆匆赶回不远处的家,通知孩子们这个好消息。然后她回到房间,闭上眼睛回想新家的样子,并在纸上手绘户型图,开始思考布局。

2、3个小时后,新家的样子就清晰地浮现在她的脑海里。接着她在客厅、房间里转悠,拿手机拍下想要“淘汰”的家具。

这些家具的照片会被迅速上传到一些处理二手物的平台、微信群、朋友圈。陈媛说:“我的经验是,只要价格合理,样子好看,基本品质过关,2天内就会处理掉。”

通常,陈媛会保留卧室、书房的家具,这样快速搬到新家后不会影响基本的睡眠、和工作。被处理掉的家具常常是沙发、茶几、餐桌,陈媛会根据新加的尺寸重新采购或定做。

每次搬家,大约会淘汰30%~50%的家具

平时家里会有钟点工阿姨来帮忙做饭,但每次到了搬家这样的大事,陈媛却反而习惯了亲力亲为。

搬家的时候,陈媛最操心的宝贝不是一双儿女,而是家里的30多件艺术作品。孩子们从出生起就对搬家这项“家庭活动”习以为常,他们也都知道:妈妈的画只能看,不能碰。

2007年底,陈媛的儿子出生,同年她开始接触当代艺术,作为一个“门外汉”,陈媛凭单纯的热爱,至今已经收藏了100多件。除了放在自己家的30多件,有的放在父母家,剩下的专门租了小仓库摆放。

《画院碑》,布面综合材料,倪有鱼

陈媛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国外有一对夫妇,丈夫是邮递员,妻子是图书管理员,两人每个月省下一部分工资买喜欢的艺术品。坚持了近50年,最后把5000多件价格昂贵的艺术品都捐献给了国家。他们有3个收藏原则——

① 买得起,符合工薪阶层的收入

② 拿得动,买完还要坐地铁回家

③ 放得下,能塞进40㎡的小公寓

工薪夫妇Herb&Dorothy的收藏故事被拍成纪录片

每当遇到挫折时,陈媛都会在心里回味这个温暖的故事。“真心诚意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内心会越来越充实、平静。”

以下为陈媛口述。

我的母亲是上海人,父亲是北方人,家里属于典型的“南北混合”,在方言、饮食、生活方式上,从小我就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文化的碰撞。

大学毕业后,我去法国留学,遇到了我丈夫。第一次见面,我就被他忽闪忽闪的蓝眼睛给迷住了,他对我也算是一见钟情,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25岁就结婚了。

巧的是,他的成长经历和我很相似,因为父母工作的城市一直变化,他也跟着家庭迁移,我们都是从小习惯搬家的人。

我丈夫是从事石油平台设计工作的,每年就要换一个地方,甚至是国家。我当时在一家外企工作,出差也非常多。

夫妇俩住在步行可达咖啡馆的社区,享受珍贵的二人世界

婚后,我们成了典型的“周末夫妻”,有时甚至是漫长的分居生活。有两次很幸运,我们被公司派去了同一个国家,但却是两个城市,比如他在巴黎,我在兰斯,也是周末才能团聚。

当时我们俩都算是“工作狂”,觉得年轻时就应该奋斗,而且各自性格都很独立,没有什么抱怨。慢慢地,还对搬家“上瘾”了。

上:法国巴黎的家 下:澳洲珀斯的家

可能是对文化敏感,每到一个新的城市、街区,我都会很兴奋。在一个新的空间里居住,人生好像又重新开始了。每次搬完家,就像充电一样,我整个人又有了生机勃勃的热情。

就这样,我从一开始的不得不搬,变成了主动搬家。

在职场待了近10年,后来又做了全职妈妈,我真心感觉到,操持好家庭一点儿也不比上班轻松。

我的经验是,把每件事当成一个项目。比如搬家,每次我基本在一周内搞定。换房子的经历,也是训练思维的过程。每到一个新的房子里,我脑海里就能浮现出摆放家具的样子,就像有一副3D立体图。

因为搬家勤快,家具都比较新,也很好看,所以每次当做二手产品处理,不出2、3天就有买家看中,而且都会上门来拉走。

搬家公司上门的时候,经常会说:“简直看不出来你们要搬家”。因为淘汰旧物这个步骤,我总是留到新家再去做。

断舍离太难了,如果在旧的家整理,最终什么都舍不得扔掉,白白浪费了时间。但是到了新的空间,会有一个“新开始”的心理暗示,我们更加明确什么东西是应该告别的。

陈媛还曾一直带着爱犬搬家

我和丈夫两年不穿的衣服一定会处理掉,和孩子们协商处理掉一部分旧的玩具,全家一起断舍离。唯独书籍、大的画册,虽然很重但却一直舍不得扔掉。

经常搬家,会越来越深地体会到,其实我们需要的东西并不多,人来到世界上,没什么东西可以带走,真正留在心里、会陪伴自己的往往是美好的回忆。

年轻时工作特别拼,又到处搬家,没有想过要孩子。30岁之后,可能看到周围的很多朋友做了父母,我们也越来越喜欢孩子。

2007年,我们在上海华山路买了一套公寓,总算安定下来,我的大儿子出生了。和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们面临带娃的问题。

陈媛与丈夫曾购入一套上海华山路老公寓

因为不能接受把孩子扔给父母的方式,我和丈夫协商过到底谁辞职回家。其实不论爸爸还是妈妈,谁带孩子都有优势,在我们家没有倾向性。

综合考虑之后,我选择了做全职妈妈。一方面是身体的恢复,另一方面觉得自己奔忙了这么多年,没有好好陪伴过父母。做了妈妈之后,我开始越来越感受到中国人骨子里对家庭观念的重视。

陈媛女儿房间

刚辞职时,特别不适应。推着孩子外出散步时,每当别人问我是做什么工作的时候,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家带孩子。

回想起来,那段时间自己有点迷失,找不到成就感,人生第一次失去了自信。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我很幸运地遇到了当代艺术。

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一天下午在家时,觉得客厅的大白墙很空。我出去逛了几次街,却怎么也买不到喜欢的画。后来,一位收藏艺术品的朋友带我去了上海M50画廊,我在香格纳看到了张恩利的《水槽》,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陈媛的第1件当代艺术收藏:《水槽》,布面油画,张恩利

看起来只是两个黑洞洞,但可能是70后的集体记忆,我记忆里童年时的水池就是那个样子。画面一下子击中了我,想到很多往事,莫名特别感动。

当时我几乎从没买过艺术品,这幅画的价格大约是40万,一笔非常大的开支。我花了一点时间请教懂行的朋友,他们的建议出奇的一致:如果遇到真心喜爱的艺术品,不要错过。

我就果断买下了,那种感觉,就像一只小老鼠掉进了米缸,对艺术历史、知识、美感的饥渴,一发不可收拾。

从那以后,除了照顾孩子,一有空我就会看各种艺术书籍、逛画廊,生活又重新充实起来。

2011年,陈媛收藏了第2幅张恩利作品:《无题》 布面油画

每一次搬家重新布置时,我都会选择一幅收藏品作为“软装搭配的基础”。第一次走进我现在的家,我就决定了要在客厅那一面墙上挂丁乙的《十示》,这样就奠定了整个空间的色彩基调。

《十示》局部,纸上综合材料,丁乙

我请人重新刷了墙,换了灯具,总共花去2万块。然后定做了白色麻沙发、黑色橡木茶几,旧的大餐桌搬了过来,放在玄关通往厨房的过道旁。明确了这三件家具,就搞定了空间的基本格局。

孩子们从小就和当代艺术一起长大,知道不能用手碰画。我们会在一起讨论画面,他们的想象力常常令我惊讶。

小女儿上学的那一年,我像很多妈妈一样,因为期待、攀比,开始莫名地焦虑。逼着两个孩子上各种培训班,最后大家的情绪都非常差,亲子关系也岌岌可危。

我丈夫长年出差,外人看起来好像是“丧偶式”带娃,但其实我挺感激他的。基本上每天都会视频,他会关心孩子们的作业,帮他们解答问题。我在孩子们身边,有时候反而并没有那么多耐心。

我情绪最糟糕的时候,他会休假回来陪我们,带孩子出去玩,陪做作业。当我停下来,开始回想自己收藏艺术品的过程,突然反省过来:学习最大的动力来自于兴趣,逼迫只会让孩子失去内驱力。

比如我发现我儿子很喜欢车,我就陪他去他4S店,他会很仔细地观察每辆车,看2个小时也不腻,回到家一边回忆,一边想象,把自己喜欢的车画下来。

我收集了他的十几幅手绘,在家给他办了一个展览,他特别开心。知道我喜欢设计布置家居,也会帮我一起“画房子”。

《爱的礼物》,装置作品,陈彧凡

女儿长大后,开始变得叛逆。我挂了一件《爱的礼物》在她房间,这件装置就像是母女俩之间的情感,很甜蜜却也有“尖刺”,时时刻刻提醒我要尊重、保持她的独立性。

有一阵子,我买艺术品也像搬家一样上了瘾,丈夫有点焦虑,他考虑的重点是,普通人的家不是专业的收藏空间,堆得太多,影响日常生活,艺术品也容易损坏。

我开始放慢脚步,就像我喜欢的那对工薪夫妻一样,每次“剁手”前,除了发自内心的喜爱,也会认真考虑艺术品和我们家的匹配度。

不知不觉,我在艺术品的投入越来越多,大概有两三百万。对我们这样的中产家庭来说,肯定不是一笔小数目。

虽然是国际家庭,但我和丈夫都挺传统的,经济上不实行AA制,家庭财务都一起商量。他本身也很喜欢当代艺术,但工作太忙,实在没时间去画廊。

墙上绘画:《Francesco Clement》,水粉,胡子 这幅画像总令陈媛回忆起初见丈夫时的情景

我用收藏的艺术品,在家做合理地陈列、装饰,这样他和孩子回到家,就像待在一个小博物馆里,可以安安静静地欣赏画作。因此,全家人都很支持我。

就像我喜欢的那对国外工薪夫妻,收藏艺术品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从几十万到几百元,各种价位的艺术品都有。

每年丈夫、孩子的生日,我都会认真选一件艺术品送给他们,变成全家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陪伴》,马赛克装置作品,李景湖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只买当代艺术?因为我活在当下,从那些作品上,我能感受到自己和艺术家一起在经历这个时代,一起成长。

比如深圳有位艺术家,他从被拆除的装修市场收集马赛克瓷砖,一大一小,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又有美感,这样的作品并不贵,却特别打动人心。

每个人有余力,都应该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收藏当代艺术的乐趣,不是每天算价格、等升值,而是想到每次付出的金钱,是对艺术家,尤其是青年艺术家的支持,这种自豪、快乐是无法替代的。

无题(皮衣),摄影作品,陈维

当然,每当有自己喜爱的艺术家崭露头角,我也会为自己的“好眼光”自豪,特别有成绩感。如果说搬家让我不断有生活的激情,那么收藏艺术品带给了我深远的安全感。

激情、安全感,这是人生的两大课题,很庆幸我都找到了,也会一直珍惜下去。

① 位置

“逛逛周围一公里,仔细观察房子所在的区域是否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② 光线

“采光很重要,充足的光线可以让每个家庭成员的情绪更好。”

③ 墙面

“因为家里需要挂很多画,所以看房的时候,我特别关注墙面是不是够多、够正气。”

④ 色彩

“如果装饰品比较多,尽量选择浅色、低饱和的空间。但家毕竟不是美术馆,需要加一点温暖的感觉,可以在墙面加一点灰色调,地面选择复古的浅棕色、原木色。”

⑤ 基础设施

“相比格局设计,舒适的基础设备更重要,比如上海的潮湿阴冷,北方尘土较多,特别需要地暖、新风系统,它们才能让每一天的居住更舒适。”

⑥ 改造费用

“通常我搬家都很快,所以改造很简单,基本只是重新刷墙、换灯具,费用大约在3万左右,也不需要长时间的通风,节省搬家成本。”

本文章为“一条”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删改、盗用至任何平台,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3万元简装修大全,3万元简装修大全图片,3万元简装修大全100平米,3万元简装修大全80平米”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