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19日电 回顾往昔,从浙东小城到中国百强县“优等生”,余姚且行且努力;展望未来,余姚正以“始终如一”之势,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余姚路径”。
余姚市委书记奚明于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余姚不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深耕细作智能制造产业,集中力量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力写好高水平发展答卷,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努力为省、宁波发展贡献更多余姚力量。”
图为机器人用毛笔写字。 何蒋勇摄
解码人才智库 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
姚力军、甘中学、吴景晖……当这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开始活跃在大众的视线中,并带领团队打破一项项国际垄断,刷新大众对中国创造的认知度,谁也不曾注意到,这些“国千”专家的项目都孕育自同一个地方——余姚。
“余姚一直致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不断升级人才‘磁力场’,激活一城创新创业氛围。”奚明直言,从“3个500万”政策到“4个500万”政策,从“百企百千人工程”到“姚江英才计划”,余姚不断创新和改进引才举措。
在磁场效应下,余姚集聚了一批高端人才。
近年来,余姚累计引育“国千”66人、“省千”34人,高端人才突破6000人。
如今,人才资源全球流动、全球配置趋势更加明显,在愈发激烈的“城市人才大战”中,留住人才、壮大队伍才是这场战役“最后的胜利”。
“进一步做大人才队伍的‘供给端’、搭好才尽其用的‘大舞台’、当好服务人才的‘店小二’是关键。”奚明表示,在引育人才特别是在留住人才上要更加用心用力。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例,余姚已经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最多跑一次”全覆盖,成为宁波首个政务服务无证明县市。
“‘顶尖人才、高端人才、基础人才’梯队集聚体系是余姚理想的人才生态圈。”奚明强调,余姚将全力以赴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
图为余姚市委书记奚明。 何蒋勇摄
精耕细作智能制造产业 打造智能经济示范区
当前,各地机器人产业园区拔地而起,放眼中国,沃野万里,机器人制造产业正呈火热之势。智能化不断“刷屏”制造界,中国机器人产业迎来了“全产业链”的智能“聚变效应”。
在智能化“刷屏”制造界,“机器换人”渐成趋势的当下,以机器人研发制造应用为代表的智能经济在余姚蓬勃发展。
近年来,余姚把打造浙江省内领先、国内有影响的智能经济示范区放到突出位置来抓,深入实施“产业争先”行动,塑造实体经济新优势。
“我们确立了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光电信息、智能家电、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等五大智能经济主攻产业。”奚明说,经过几年努力,2018年五大主攻产业产值已经突破500亿元。
“对余姚来讲,制造业一直是立市之本。”奚明掷地有声。2018年余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增幅位居宁波大市第2。
对历来以工业立市的余姚而言,如何加快把智能经济先发优势转化为领跑优势是一直思考的重点。
奚明指出,接下来余姚要在做大做强智能经济上强势发力,重中之重是要培育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光电信息、智能家电“三大千亿”。
在“三大千亿”产业集群方面,目前已有规上企业164家,2018年总产值约有870亿元,预计2019年可突破千亿大关。
以中意宁波生态园为例,作为发展智能经济的主战场,接下去将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依托总投资115亿元的吉利整车制造等重大项目,打造成为宁波前湾新区的前沿阵地。
图为在余姚举行的中国机器人峰会现场。 何蒋勇摄
加快乡村振兴 筑梦诗和远方
白墙黛瓦、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山青、湖秀、溪澈、屋美,四明山散发着温润的气息,这是余姚大岚镇民宿群落中的一幕。
近年来,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余姚依托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实现了乡村振兴“一年起势打基础”的首个目标。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奚明表示,余姚将产业振兴放在突出位置,“实现乡村的振兴繁荣离不开因地制宜利用好本地资源”。
在余姚四明山革命老区,该区凭借丰富的山水资源,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将“红色之旅”和“绿色之旅”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红+绿”的革命老区复兴之路。
除此之外,近年来,余姚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榨菜、茶叶、杨梅等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我们确立了全市打造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梁弄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样板镇、横坎头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样板村的目标追求。”奚明表示,对此,余姚专门制定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
此外,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奚明强调要注重点面联动,串珠成链,将一道道美丽风景串联成一条条风景线,“聚力建好四明山绿色发展带,积极塑造一村一品,推动实现点上出彩、面上精彩。”
数据显示,2018年,余姚接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数782万人次、营业收入7.5亿元,分别增长22.9%和21%。(林波 何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