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pickup)从广义来讲,是小型、轻型和超轻型卡车的泛称。其特征是拥有与越野车或轿车相近的前半段车身,采用单排或双排驾驶室,后方为一段敞开式的货厢,具备相对优秀的舒适性和操控性......
随着近几年“皮卡”在国内的兴起,像“长城炮”、F150“猛禽”、丰田“海拉克斯”(HiLux)等经典皮卡车型,逐渐受到中青年人的青睐。
但是“皮卡”对于生在红旗下的几代国人而言,其实并不陌生,只不过那时我国并不管这一类车型叫“皮卡”,多称之为“小货车”或“四不像”。在上世纪60-90年代,北京汽车制造厂(“北汽集团”前身)凭借一款BN492型发动机,陆续推出了三个车型,即:BJ212军用吉普车、BJ130轻型平头货车和BJ121型小货车!
其中的BJ130和BJ121,均可笼统的称为皮卡,而BJ121又是由BJ212发展而来,比较小众,无论是产量还是在国人的印象中,这款过渡车型名气不大。要说BJ121小货车,又不得不先从“北内”生产的这型BN492发动机说起,它是当时我国有量产能力的1.5吨左右各车型的首选!
BN492的主要技术来自苏联发动机工厂Заволжский моторный завод(ЗМЗ) ,作为一款直列4缸,气缸直径92毫米,气缸容积2.445升,压缩比为7.5的汽油发动机,性能并不出众;在额定转速3800转/分情况下,其功率只有62.5千瓦(85马力);2500转/分时,最大扭矩197.3牛/米(18.3公斤力/米)。就是这么一款发动机,却成为首款国产军用吉普车BJ212的首选动力!
...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也使我国失去了进口苏制嘎斯69(GAZ69)越野车的途径。开发一型国产轻型越野车的重任,就落在了1958年才成立的“北京汽车制造厂”肩上。作为国内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后,兴建的第二家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北汽厂吸取维修威利斯吉普的经验(该厂曾接受了国民党409汽车修配厂),并充分消化吸收嘎斯69的一些技术特点,在1961年6月, 推车了两门的BJ210样车。经总参审查,罗瑞卿总长和张爱萍副总长的修改指示,以不低于嘎斯69水平为标准,将BJ210C样车改为四车门版,推出了BJ211、BJ212两款四门版样车。1969年1月8日,经军方和国防科工委的审核鉴定,正式赋予BJ212的编号,并开始进入我军装备序列——也有观点认为:BJ212吉普车是以长安“长江”吉普车为原型车发展而来。
BJ212作为一款四驱越野车,成为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线指挥用车、轻型运输车、特种用车的主力。还在期间根据部队的需要,以BJ212长轴底盘为基础,结合“红叶”旅行车车身,为侦查部队研发了一款平头、通体钢车身结构,可搭载一个加强侦察班的中型越野运兵车,即“北旅大面包”。
也是在此期间的诸多尝试,基于民用的BJ130轻型货车问世。这款车型一经问世,就被国内很多家汽车厂竞相仿制投产,成为国人记忆中的一代神车!自上世纪70年代末提出“改革开放”,北汽也借机与克莱斯勒合资成立了“北京吉普汽车公司”,在各方倾力协助下,合资厂虽然渐渐步入正轨,可是“北汽”老厂则面临“无技术人员、无产房、无产品”的尴尬境地;经历了研发生产“三轮汽车”等一系列折腾后,为稳定老厂职工情绪,厂方决定以BJ121小货车为过渡产品,开起了BJ121的量产!
1984年3月1日,北京汽车制造厂为BJ121总装线举行了正式投产典礼,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方家村的“北汽”总装线在当年,产量即达到4060辆,1987年则增长到17000辆。1984年4月,国家计委、经委还正式批复了北汽BJ122轻型货车的设计任务书。
这款由BJ212吉普发展而来的轻型货运车型,包括后驱基础版的BJ121,以及BJ222长轴距四驱软棚高顶车型。其动力总成、悬挂和车头、驾驶室造型与BJ212基本保持一致。其离地间隙为215毫米,也是妥妥的军用吉普标准。最高时速能跑到80公里/小时,但是比较费油,标称12个,实际有可能达到13~15个。民间也有人对BJ121进行实用性改装,例如用防水布将后厢整体封闭起来,或在货厢中安装竖排的长条椅,据说可以容纳不少于10人......
BJ121系列“小货车”一经问世,即成为那个年代别无选择的抢手货。它贯穿了我国轻型货车的80-90年代,也是一款“墙内开花墙墙外香”的车型。例如1988年,由四川省政府牵头,在“成都汽车维修厂、四川东方红汽车维修厂、温州汽车改装厂、四川金顶客车厂”改组而来的“成都轻型汽车工厂”(拥有“野马、白鹿、金顶”三个品牌),其量产的“野马白鹿”牌汽车,就是套牌生产的BJ212、BJ121车型。
这也造成,当时的“北汽”并不以销售BJ212、BJ121多少来获利,盈利方式是其他汽车厂在生产销售这两款车型的活动中,“抽利”而取得的......
(参考资料及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