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项充满人类爱心的事业,让不幸死去的生命继续发光。为了让在雾霾中挣扎的人沐浴阳光。”今晚现代城市公益话剧《向阳而生》在上海戏剧艺术中心首演,是全国第一部以长期捐赠为题材的话剧。
我国每年约有150万名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其中近30万人适合器官移植治疗,但每年只有1万多人可以接受器官移植治疗,领取费用接近1:30。2012年底,上海正式开始了人体捐赠工作。截至今年10月底,上海累计实现了910例人体器官捐赠案例。
让社会大众更好地理解、支持和回报人体器官捐赠工作,让无法回报的爱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是话剧《向阳而生》全体演员的共同心声。
一条生命消失,多条生命重生
关于生命意义的叩门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终极命题。如果注定无法挽救生命,你愿意以其他方式延续生命吗?《向阳而生》的一个故事取材于感动神性的真实事例。
2020年5月,在上海签订网络合同的东北汉子小任突然倒在路边,紧急医疗救援治疗无效后,结束了人体器官捐赠,捐赠了心脏、肝脏、肾脏和胰腺。小任这一伟大行动使5名长期衰竭患者重生,使陷入绝望危机的5个家庭的希望之火死灰复燃。
从红十字会志愿者、器官捐赠者和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三个角度来看,《向阳而生》讲述了器官捐赠“72小时黄金”背后的人类微光。上海市红十字会和上海戏剧艺术中心反映了2019年中国第一个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群像的话剧《髓愿》以后的二度合作,作家李燕和导演周小川也是同样长期的合作伙伴,因此携手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也出现在《向阳而生》舞台上,特别是上海多家医院的医护人员。"所有出演者在演出过程中,心灵也得到净化和升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器官移植科副主任医生傅尚熙是出演者之一,从事肾脏移植工作近20年,他这次首次扮演尿毒症患者的角色。他直言不讳,角色的变化使他更接近与患者的心理距离。
“捐赠器官也是实现生活价值的方法,也是延续生命的另一种方法。”傅尚熙得知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每年向医生求助,将自己的心电图发送给捐赠者的家人的事例。虽然在接受者中严格采用了双盲政策,但只要这颗心脏还在强烈跳动,就在无声地传递信息。“捐赠者的器官活在别人身上也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在傅尚熙眼里,死亡是不可阻挡的,这种方式对死者的家人来说是另一种安慰。(死亡)。
传播人体器官捐赠的理念,付诸行动
演出中,演员们激动人心的演出,观众席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很多观众被剧情感染,忍不住流泪。
"这部电视剧的眼泪很多,深受感动。"关中张女士告诉记者,在这部戏中,家人共同商议是否捐赠器官的场面特别打动了她。“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死人是大的。把死去的亲戚送上手术台,捐赠一些重要器官,在感情上很难接受。但是想到这个行动能帮助更多的人,心里可能真的很矛盾。(莎士比亚。)
张女士的话表达了很多普通人的心。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器官捐赠,话剧《向阳而生》上映前,上海戏剧艺术中心门口专门举办了真人雕塑展览,志愿者们在现场发表,帮助更多市民了解器官捐赠,有意者还可以亲自在现场进行资源登记。
“我们希望通过真实的故事,无私的爱和爱继续在阳光下传递。”出演者王敏妍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协调员,是在私生室奔波的“摆渡人”,每当促进器官捐赠者和受益人的生命联系时,他都会表示感谢。
王敏燕说,我国人体器官分配和共享计算机系统严格遵循国家分配政策,将患者医疗紧急程度和长期匹配度等医疗标准作为长期分配的唯一标准。科学、公正、伦理的公民去世后,无偿器官捐赠体系初步建立并稳步发展,但真正了解的人还太少。
据悉,上海正式开展器官捐赠工作以来,累计人体器官捐赠登记近7万人,与等待新生希望的患者相比,这仍然太少。
“我们希望用更多的方法消除社会大众在传统观念上的误解,动员更多适龄青年加入人体器官捐赠志愿者行列。”上海市红十字会志愿者部部长滕继香说,今年也是上海市红十字会成立110周年,从寒冬初开始,他希望通过《向阳而生》传递一点温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温度。
作者:李天然
编辑:李天然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