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人的五官哪个最怕冷】天气越冷,身体这7个器官越容易生病!防寒保命牢记这4招!尤其是家里的老人……

又湿又冷

本周,大福建成功进入冬季

福建省气象台昨天17点8分

继续发布霜蓝色警报。

今天福州气象继续发出大风寒色警报

福少尉在瑟瑟发抖~

冷空气来了,各种健康问题也来了。

福少尉身边已经有很多人病倒了

感冒、发烧、腹痛.

在气温骤降、多风、干燥的天气里,

人体的某些器官很容易御寒

有些人特别怕冷,生病了!

有些疾病甚至会死亡!

身体的七大器官最怕结冰

血管——冷收缩容易破碎

寒冷的刺激使交感神经非常兴奋,心脏收缩力变强,周围血管收缩,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

美国心脏学会年会的研究人员提醒说,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冬季比夏季更难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专家建议

最好在入冬时做个血压监测,根据情况调整用药量。入冬后,晚上早点睡。吃点血管“清道夫”。山楂、燕麦、黑木耳、金橘、茄子、红薯、大蒜、洋葱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

心脏——最怕温差大

在寒冬季节,室内外温差大,加之气候干燥,人的生理机能反映比较迟缓,时常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这样就加大了心脏的负荷;更严重的时候,可能造成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

专家建议: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洗澡时先放热水,等水温合适后再脱衣服。刮大风时,最好不要迎风行走。

肺——早晨雾气最伤肺

冬季寒冷、干燥的空气,都要经过“肺”这个气体交换站进入体内。此时不加以保护,不仅会诱发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还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导致来年复发。

专家建议

积极补充水分有助于养肺。有晨练习惯的老人最好等9点之后,阳光明媚雾气散去再锻炼。

胃——冬季代谢会变慢

天气变冷,胃本身也会有些倦怠,如果食用过冷、过生、过硬的食物,会给胃带来额外的负担。

专家建议

从饮食上来说,冬季要多吃温软、易于消化的食物,并尽量做到少食多餐、睡前3小时内不吃东西。猪肚鸡汤是冬季非常好的暖胃、养胃食物。

鼻子——防止病菌从鼻入

冬天鼻黏膜直接接触冷空气,其黏液分泌减少,毛细血管变脆,鼻子的“屏风”作用也容易变差,从而导致有病菌的空气直接进入肺内,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此外,冬天也是慢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

专家建议

可每天坚持按摩鼻翼。方法是用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在有热感时,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还可以每天睡前用温的淡盐水清洗鼻腔,起到滋润、清洁的双重功效。

耳朵——抗冻能力最差


耳朵除了耳垂部分有脂肪组织能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较薄的皮肤包着软骨,所以是五官中最“怕冷”的器官。耳朵容易长冻疮,其实就是怕冷的表现。

专家建议

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外出时戴上耳罩,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

前列腺——也会得“感冒”


前列腺是男性的“娇嫩”器官,受凉是诱发前列腺炎最常见的原因。

专家建议

注意小腹部及后腰部的保暖。日常生活中经常按摩腹部,提高前列腺的驱寒能力。平常最好吃一些对前列腺有益处的食物,比如白瓜子、西红柿、苹果等。有尿意就马上排尿,不要憋着,平常多喝水。

这份衣食住行过冬全攻略快收好!

头背脚注意保暖

✦出门时最好戴好保暖的帽子,尤其是头颈、背、手脚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

✦要特别注意穿保暖裤子以便脚部保暖,也可热水泡脚。

✦戴口罩必须口鼻都要遮着,同时要注意清洁口罩。青少年和壮年人空气质量较好时,不提倡多戴口罩,应该常接受寒冷的考验,使抗病能力增加。

火眼金睛看穿保暖内衣

✦建议购买多层内衣时应注意内层,选棉、粘胶纤维、莫代尔、莱赛尔等再生纤维素纤维为佳。

喝酒御寒不靠谱

✦人们喝酒后确实会有发热的感觉,但那只是暂时的,等酒劲过去,机体贮存的大量热能散发体外。

✦冬季暖身未必得喝酒,一杯热茶,一碗热汤,同样能帮你的身子热起来。如果是煲汤,可以加入姜片、红枣等暖身食材,如果体质偏热性,可以加入一些萝卜。

养生最直接的方法是早睡晚起

✦每天多睡1小时,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身体的阴气,滋养脏腑,增加身体的强壮程度。

✦冬天室内保持在10-23℃这个温度区间最合适,室内太热会让湿气蒸发,一出门遇冷容易感冒。

✦尽量保持住处干燥,遇到寒雨季节,可开烘干机让屋内空气干燥些。

✦选择在10:00~16:00这个时间段开窗通风。

多晒太阳、多运动

✦10:00-15:00最合适户外运动和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可杀毒补钙,而阳光中的红外线可提高免疫力。

✦对于缺乏运动的办公族,以及大多中老年人,走路是一种很好的运动,使气血运行,经络疏通。

✦骑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上班的“骑士”要注意了,因为骑车骑出关节炎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一定要戴上护膝。

快转发给家人,掌握安全过冬的保命招!


编辑:小枫

综合:福建卫生报、福州气象、福建气象、生命时报、健康时报

福建卫生报(ID:fjwsb2016)整合编辑

转载请备注完整信息来源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