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好孩子
一个;一个。工作;工作。1
端午节附近自然想起了屈原。
想到屈原,我便想到了秭归。
秭归是屈原故里。多少年来我一直想去湖北秭归看看。我想看看这个诞生中国古代伟大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诗人的地方,究竟有何等的奇秀。
今年我决计要去一次秭归,除了了却我多年的夙愿而外,似乎还想帮朋友一个忙——屈原故里在秭归这似乎是历史学家们达成共识了的。可文友金克剑兄据说已找出近千条证据,耗时八年写出洋洋百余万字的宏篇巨制《屈原故里在大庸》。这无疑是屈原史学研究的惊天霹雷,这意味着对屈原生平史学的彻底颠覆。
屈原故里在大庸吗?我先不忙着看克剑兄的近千条证据,我得先去看看秭归。
就这样,我起程去了一趟秭归。
二
秭归现已是三峡库区的一个景点。
车到三峡,有景区营销人员极力说服我买三峡景区通票。理由是三峡通票中含有秭归屈原祠。若买三峡通票,秭归屈原祠门票价格只要50元人民币,而单买屈原祠则其门票价格为90元人民币。我是奔秭归去的。我决意不买通票,而专程去往秭归。
借助百度导航,我们准确找到秭归县城。
秭归是一个新县城,老县城被水淹了。现秭归县城位于长江西陵峡两岸,处三峡库首位置。据资料介绍,全县总面积2427平方公里,辖7镇5乡共45万人口。秭归商朝时为归国所在地。西周时为夔子国,战国后期称归乡,汉朝设秭归县。据《水经注》记载,“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故名姊归”,后演变成“秭归”。
秭归县城没有我想象的那般高古临风——或许是新建的缘故。其市容市貌与普通县城一般无二。城东有屈原祠。开始我以为屈原祠是一座年代久远的老建筑,到边一看发觉是一处市民休闲的文化公园。屈原祠只不过是公园中的一个去处而已。
屈原祠立于公园中的半坡台地间,是1978年修建葛洲坝水利工程后新建的。新建的屈原祠看去规模不小,由山门、大殿、东西碑廊、屈原纪念馆、屈原墓陵等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加上广场占地不下百十亩。看阵仗,耗资定在亿元以上。由于是新建的,加上祠内空洞无物,我觉乏味,溜了一圈买本书便走了出来。
我不甘心,难道屈原故里没留下一点儿屈原的历史遗迹?在公园里,我碰上一个公务员模样的本地人。
我问:这秭归城里有没有和屈原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址?
那人告我:城里没有。
我说:秭归不是屈原故里吗?
那人告我:真正的屈原故里不在这儿。真正的屈原故里在屈原镇的乐平里。离这儿还有几十里地哩!
既然来了,我想,索性去乐平里看个究竟。
去乐平里的公路虽已硬化,但山道弯弯,我们走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终于来到乐平里村口的牌坊下。原来乐平里是个典型的山村。四周都是千米以上的大山,中间夹着一块坪。坪地里种满了庄稼。坪地靠山的坡坡坎坎间坐落着星星点点的砖瓦农舍。
我立在牌坊处抬眼四望,不免心生茫然。心想这茫茫山野,到哪儿去找屈原遗址呢?正踌躇间,忽见一老农从村口走出。我便赶忙迎将上去。
我问:屈原故里在哪儿?
老人说:这儿就是屈原故里呀!
我说我要找屈原的故居遗址。
老人说:啊!这就难啦!都几千年了,哪有什么遗址哟,都只剩下一些地名。老人说着。抬手遥指一处灰蒙蒙的所在说:那儿有一条小河,叫香溪。河边有个香炉坪,屈原故里就在那里。
我问:有什么遗址没有?
老人说:啥也没有,一片庄稼地。
老人还告诉我,乐平里还有“屈原八景”,名读书洞、照面井、玉米田、擂鼓台、滴帘珍珠、伏虎降钟、响鼓岩、回龙锁水。这都是一些历史传说,其实很多景点早已面目全非了。老人还告诉我乐平里有“八怪”,诗曰:
端午处处挂香艾,牛不用绳听人摆。
丧葬都用红棺材,古井当作梳妆台。
石洞书声千古在,男女老少赶诗赛。
屈原当作神仙拜,无鼓鼓声响天外。
这“八怪”每“怪”都和屈原有关,老人一一作了解释。
告别老人,我们开车到村里转了一圈,除看到一处近代复修的屈原庙外,没见其他屈原遗址。采访了几位老人,说的也都是“八景”“八怪”一类传说。
三
回城路上我一直在想: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距今2358年。其年代久远,没有遗迹存世是可以理解的。可据史料记载,他26岁任楚国三闾大夫。当时楚国的国都在湖北的江陵即今湖北荆州北的纪南城。荆州到秭归有遥遥数百公里路程,即是走长江水路也要半月时间。试想一个山里孩子年纪轻轻就坐上如此显赫位置,单凭自身努力是不成的。如此只有一种可能,屈原的祖父辈都是楚国高官,屈原应诞生并成长于楚国的国都。秭归乐平里充其量只是屈原的祖籍或屈原的流放地。
——这只是我的一种推测和想象。
回家后查阅史料,得知屈原曾两次遭到流放。第一次是楚怀王拒绝屈原“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而投入秦国的怀抱之后,将屈原逐出郢都流放汉水流域。第二次是楚怀王死后楚襄王即位。将屈原再次流放,流放地点是江南澧水、沅水流域。那么我想屈原第一次流放汉水流域时,即有可能回到他的祖籍——秭归乐平里。
无意中读到署名卧马先生的文章。
卧马先生公然提出秭归不是屈原的故乡。屈原的故乡在湖北襄阳的老河口。卧马先生一条很重要的理由是屈原的家世。卧马先生提出,屈原出生于楚国的贵族家庭。屈原和楚王一样都姓芈(mi),后改姓熊,遂居丹阳。春秋初期,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一个叫“屈”的地方,从此便以地为姓,改名屈瑕,他便是屈原的先辈。屈氏从春秋到战国一直位居楚国的高层。屈原能在26岁任楚国的“三闾大夫”——掌管王族三姓事务的高官,全赖于他显赫的家世。如此说来,屈原的出生地不可能是乐平里那个偏僻的山沟,而应是九五之尊的楚国国都。
屈原故里既然不在秭归乐平里,这便有口水仗可打了。自然我又想到克剑兄的高论了。屈原故里在不在大庸我不敢附和,但屈原到过大庸应该是可信无疑的。
屈原第二次遭流放,在澧水、沅水流域漂泊了数十年,直到公元前278年5月5日投汨罗江自尽。几十年时间他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从这些诗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到过澧水,到过沅水(《楚辞·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到过汉寿,到过沧浪(《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到过常德,到过辰溪(《九章·涉江》: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屈原到过大庸相邻的这么多地方,他未必就没到过大庸?我打死也不信!“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楚辞·九歌·大司命》)未必不是暗喻大庸的天门山?!秭归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跑遍全国各地寻找屈原后裔,我张家界阳湖坪镇屈家坊一支屈姓数千人肯定和屈原有盘根错节的联系。
我们通常将一个人的出生和生长之地称为故乡或故里,将曾经寓居和生活过的地方称为故居。克剑兄的洋洋百万言能够证明大庸曾是屈原生活过的故居,也是大功一件。
如此,我为克剑兄大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