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1973年江西发现的遗址】江西人的祖先,是从哪里来的?

作者:事件局

提到江西,你会先想到什么?物化天宝、人杰地灵、庐山、海梦后墓、鄱阳湖、朱熹、井冈山、武功山。是的,江西有灿烂的历史和美丽的山川。

历史上的江西,先后属于九江郡、豫章郡、东吴、江南道、南唐、江南西路,直到元朝才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省——江西行省。而历代“省会”一直设在南昌,用过豫章、洪州等名称。由于北有长江、南有南岭、西有罗霄山、东有武夷山,所以江西依照“山川形便”的原则,行政区域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从宋朝开始,在江西中北部出现一个新的的民系——江右民系。他们有着自己的方言——赣方言,还有独特的民风民俗、赣派建筑、风水文化,并形成古代著名的江右商帮。江右民系先后涌现出欧阳修、王安石、文天祥、解缙、汤显祖等著名人物。

下面进入本文的主题:江西人的祖先,是从哪里来的?

一、最早的江西人,其实并非汉人

1. 赣巨人——江西最早的主人?

在遥远的史前时代,江西境内已经有早期人类定居。据《山海经》记载:“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左手操管。”

《太平御览》《赣州府志》等史料中,也提及赣巨人,一般称作“山都”“木客”。他们长期生活在深山老林(如三百山)里,长相像人,手臂长、肤色黑、脚跟反向,经常在山上伐木。在远处可以看到他们,但靠近时他们就躲起来了。



赣巨人是江西人最初的祖先吗?目前仍有较大争议,有人认为,史前时期江西生活的土著就是赣巨人;也有人认为他们是野人,文明程度较低。一直到宋朝,历史文献中仍有山都、木客的记载。

2.商朝人——3000年前的江西人

在人们的印象中,先秦时期的长江以南地区,几乎是一片蛮荒之地。在《尚书》《春秋》等早期文献中,几乎从不提及江西。不过,两项重大考古发掘,直接让江西成为南方最重要的商代文明重镇!

1973年,江西樟树市修水库时,突然发现吴城商代遗址——这是江南地区首次发现商代遗址。出土石器、铜器、玉器等900余件。1989年在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发现大型商代墓葬,出土青铜器486件、玉器754件,蔚为大观!


两处考古遗址相距仅20公里,而且属于同一个时代——商代晚期。这些考古发现,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江西人的远祖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只不过,江西这片土地,当时尚不在商朝管辖范围,但商朝青铜文明传播到这里,他们开采铜矿和商朝人交易。遗憾的是,这批与商朝同期的“江西人”不知后来去了哪里……

3.百越人——江西人的远祖

除了两处商代遗址之外,江西的早期文明乏善可陈!据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考证:在所有历史典籍中,先秦地名位于江西境内的,仅有番(鄱阳)、艾(永修)、冥(上饶)这三个地方,和西边的湖南和东边的浙江相比,真的是太落后了!

跟全国其他南方地区一样,上古时期的江西是百越人的地盘。在余干县一带,出现了“干越国”,后来被吴国消灭;在修水县、武宁县一带,出现了“艾国”,后来被楚国消灭。而整个江西,文献上一般把它列入“扬越“,有别于广东的“南越”。后来的畲族人、客家人,其实身上都有古代百越人的基因。

先秦时期的江西,文献记载极少,开发程度较低,虽然生活着百越人,但文明程度较低。后来先后隶属于吴国、楚国,但实际上属于“三不管”的地方,在靠近赣江、鄱阳湖的地方,可能分布着一些早期城镇聚居点。

二、江西的汉人,源自北方移民

1.秦汉驻军——江西最早的汉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天下分为36郡,可是江西境内还没有郡一级的建置,江西属于九江郡(郡治在安徽寿春,与今江西九江无关)。但江西境内已经有了县,即使远在赣南也设有南野县,作为南征百越时五路大军之一军的驻地。不过秦朝历史短暂,当时县城的设置,多出于军事考虑。


西汉初年,刘邦派大将灌婴“略定江南”,从而设置豫章郡——这是江西省境内最早的“省级机构”。赣南也新增设赣县、雩都两个县,归属豫章郡管辖。据统计,西汉时人口总数高达5959万人,但豫章郡只有35万人,可见西汉时江西开发得还不够,整体而言仍是一片“蛮荒之地”。

在长江以南诸省中,江西有一个特点是少数民族特别少,只有少量古越族以及后来的畲族。反观江西的邻居:广东是南越大本营,浙江是瓯越大本营,福建是闽越大本营,湖南是苗蛮大本营……西汉时江西的人口中,基本是北方驻军和北方移民的后代。

2. 永嘉南渡——江西告别“蛮荒之地”

三国时期,江西属于东吴。此时的江西,有缓慢的发展,已经有豫章、鄱阳、临川、庐陵和南康五个郡,略相当于今天的南昌、九江、抚州、吉安和赣州。

西晋末年,爆发“永嘉之乱”,中国历史上出现第一次大规模移民,大量中原人逃离北方,移民到了江南。当时迁入地主要在江苏一带,但也有一些到了江西北部,东晋朝廷在九江新设了6个安置北方移民的侨郡县。甚至有少数人迁到赣南的宁都、石城,他们成为赣南客家人最早的远祖。北方人给江西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

整体而言,唐代之前的江西,受北方移民的渐次开发,但仍然开化不够。到本文后半篇,你会发现江西真的是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的地方。但在唐代之前的江西名人却屈指可数:汉朝徐稺(徐孺子),东晋陶侃、陶渊明、许逊、慧远,仅此而已……


3.安史之乱——江西人口大爆发

在唐代以前,江西的经济和人口都不如西边的湖南,但到唐代中期之后,这一现象得到彻底扭转!而且此后1000年的时间里,江西一直都领先湖南,而且向湖南输入大量人口,一直到清朝中后期才被湖南超越。这是什么原因呢?

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交通,二是人口。

先说交通。在唐代中期之前,中原人去岭南极为不便,要经过长江、湘江、灵渠、漓江和珠江,路程遥远,耗时长久。张九龄开通大庾岭驿道后,南北黄金水道终于从湖南改到江西,北方人经运河、赣江到赣南,翻过大庾岭从北江南下,即可进入岭南。这条全国性的交通干线,大大促进了江西经济的发展。

再说人口。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大唐经历安史之乱后,全国人口大减,但江西中北部却人口大增。江西东北部的饶州(上饶),安史之乱后人口增加了7倍;洪州(南昌)人口增加了64%;中部的吉安也有明显的人口增幅。

以上数据可知,安史之乱后,大量的北方移民逃至南方,江西是接纳难民的全国重镇,接收人口占全国近20%,仅次于江浙一带。这是江西古代移民史上的重头戏,彻底改变了江西人口的结构,因为西晋末年永嘉南渡到江西的移民数量有限,但这次中原移民的数量远远超越了江西土著人口。



也就是说,现代江西人的祖先,大多是唐代安史之乱后的中原移民。而唐代中期以前的江西人,尽管也是江西人先祖之一,但在基因占比方面远不及安史之乱这批移民。不仅如此,唐代的中原话和江西土著语言融合,最终形成了赣方言——汉语七大方言之一,赣方言至今是江西境内最主要的方言。

进入五代十国后,江西属于南唐,受战乱影响较小,社会安定,虽然经济发展缓慢,但并未造成巨大的人口损失。

三、宋元明清:江西人的黄金时代

1.大宋朝:满朝文武半江西

进入宋朝之后,江西终于迎来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唐宋八大家“中,江西占了三家——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其实何止是文人?宋朝有“满朝文武半江西”的说法,其中北宋的宰相中,江西所占比重高达26%。我们熟悉的宋朝宰相就有晏殊、欧阳修、周必大、文天祥。

宋朝的江西,无论是人口、经济还是科考及第人数,均能排入全国前三名。鼎盛时期,江西甚至成为全国第一大省。全国“四大书院”,江西有其一:白鹿洞书院。

北宋末年爆发”靖康之乱“,再加上后来的宋金对峙、宋元对峙,出现了持续百年的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江西再次成为除江浙之外,全国接纳移民人口最多的地区。


由于此后近千年的时间里,江西都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后来主要是人口输出地,而不再是人口输入地。四川、湖南人的祖先,大多是明清时期涌入的外省移民;但现代江西人的祖先,基本都是宋朝尤其是南宋时期的江西人。



由于江西中北部的人口已经很密集,规模不小的人口继续南迁到赣南一带。使用赣方言的移民进入赣南后,口音发生变异,最终在赣南、闽西、粤东一带形成一种新的方言——客家方言。江西中北部使用赣方言的江右民系,为江西最大的民系;而江西南部使用客家方言的客家民系,则成为江西第二大的民系。

在客家地区,人们都知道自己的祖先来自中原,但实际上,客家人祖先并非直接从中原移民到赣南、闽西、粤东。唐宋时期的客家先民,大多直接来自江西中北部,他们当时说的是赣方言,说明他们离开中原在江西中北部已生活过不短的时间。


不过,到清朝后粤东、闽西的客家人繁衍较快,不断向四川、湖南、广西、台湾扩散,还有一部分返迁回祖地赣南,所以赣南客家有不少人的祖先来自广东梅州。

2. 江西填湖广:江西人成为湖南人、湖北人的祖先

明清时期,江西持续了宋朝的辉煌。出现“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的盛况。朱棣首任内阁的7位成员,居然多达5位是江西人。此后明朝的历任内阁首辅中,多半是由江西人担任,如解缙、胡广、杨士奇、陈循、陈文、彭时等。

明清时期的江西,主要是人口输出大省,出现”江西填湖广“,大量人口移民湖南、湖北一带,他们成为现代湖南人、湖北人、四川人、贵州人的祖先。


从《中国方言地图》中可知,赣方言不仅在江西中北部使用,在周边省份中也使用:湖南东部和西南部、安徽西南部、湖北东南部和福建西北部。而这批人口就是从江西移民过去的,尤其是湖南人,亲切地称江西人为老表,表达出对祖地的尊重。以下为使用赣方言的外地县市:

湖南:浏阳、攸县、茶陵、炎陵、平江、临湘、岳阳、华容、耒阳、常宁、安仁、永兴、资兴、醴陵、洞口、绥宁、隆回;


湖北:大冶、咸宁市、嘉鱼、赤壁、崇阳、通城、通山、阳新、监利;


安徽:怀宁、岳西、潜山、太湖、望江、宿松、东至、石台、池州市;


福建:建宁、泰宁。

至今为止,使用赣语的人口为4800万,除江西本省的2900万之外,还有湖南900万、湖北530万、安徽450万、福建27万人使用。所以这几个省的人,经常来江西寻根问祖。南昌的筷子巷、瓦子角,鄱阳的瓦屑坝,以及抚河流域、吉泰盆地,就像北方的大槐树一样,成为著名的寻根问祖之地。

”江西填湖广“之后,江西人在湖南、湖北生活几百年后,到清朝初年继续迁徙,从而开启”湖广走四川“,他们不仅到四川,还到了更远的贵州、云南一带。由此,说江西人影响了中国南方的大部分省份也不足为过!

四、主流之外,其他江西人的祖先从哪里来?

最后,我们从《中国方言地图》出发,来看看,除了江右民系、客家民系之外,其他江西人的祖先从哪里来?

一是赣州城区,不说客家方言,而说”赣州话“,属于西南官话。在明朝之前,赣州城区也是说客家话的,但明朝正德年间,官方从广西桂林、柳州派遣狼兵入驻赣州,以防止民变,从而引进“桂柳话”,后来形成赣州话方言岛。信丰县城也使用这种方言。


二是九江主城区不说赣方言,而说江淮官话。为什么呢?因为九江属于长江城市,和江西省内交流较少,而与长江中下游交流较多,明朝的《九江府志》记载:“文仪言语类金陵而近实”。此外,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大量九江人死于太平军和湘军刀下,江淮一带的移民补充了当地人口。所以九江人说话和南京话、皖南话有点像,属于“下江官话”,也叫江淮官话。

三是上饶一带不说赣方言,而说吴语。究其原因,是因为上饶原本属于浙江管辖,一直到明朝初年,才出于漕运便捷的角度,划归江西。但行政区划的改变,并没有改变上饶人说吴方言的传统。从地图上看,上饶也是离浙江近,离江西中心远。

四是婺源不说赣方言,而说徽语。这个很容易理解,因为婺源在历史上就属于安徽,是古代徽州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到民国的1934年才划归江西。而婺源的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也从安徽人变成了江西人。

五是铜鼓、修水一带不说赣方言,而说客家方言。江西的客家方言不局限于赣南,在吉安部分县城也说客家方言,而江西西北部的铜鼓、修水,由于祖先来自闽西,所以也讲客家话。


声明:水煮君原创文章,请勿转载,违者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