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小康生活的标准是什么】何为“小康”

厦门刘德载

建设“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战略之一。什么是“小康”?1979年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小平正彦时,首次应用“小康”一词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是一座小康之家。

到200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00多美元,已基本实现总体小康。或有人说,小康是指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或家庭稍有资财,可以安然度日是小康;或有车有房有一定存款也是小康……等等。基本上以物质丰富或GDP多少美元作为小康标准。但是真正的“小康”与物质丰富和GDP并没有直接关系。

“小康”最早源自《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老百姓很劳苦,应该让他们稍得安宁。后来在《礼记》中,对小康和大同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进行了阐述。“小康”和“大同”是相对的两个概念,大同和小康主要区别是指道德高低的分别。

小康是一种什么社会形态?在它以前,有过什么社会形态?孔夫子在两千年以前,就把我们今天困惑不解的大难题在《礼记•礼运》记载中讲得一清二楚。大致如下:

当初,孔子参加鲁国的祭祀结束后,不禁黯然而叹。“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人们选举出有德行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他们彼此信任,和睦相处。所以人们全都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做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做儿女。“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爱你的子女,也爱人家的子女。奉养你的长辈,也奉养人家的长辈。这样,老人能安享天年,壮年能贡献财力,儿童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让年老无偶者、年幼丧父者、年老无子者和不幸残疾的人都能得到供养……。这样的社会,叫做大同世界“ 它是道德标准最高的社会。

孔子总结三皇时期和五帝时期的国家治理的经验,说天下是天下人的。看到中华文明依于天道,自黄帝开始,至颛顼、喾、挚、尧、舜, 都是黄帝家族内传递王位,但并非世袭,而是贤者继位。尧至舜、舜至禹的禅让特别鲜明地呈现出“天下非私”的心怀。中华文化是由天道而构成人文文化,“天地之大德曰生”,“上天有好生之德”。“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对所有众生的安排与爱护,以及循环不息、时令有常的中华古老的“天人合一”思维模式,核心地展现了“普遍关爱”的和谐精神实质。很不幸的是,中国自从进入夏朝以后,就从公天下变家天下了。

孔子伤心看到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准则已经被破坏的事实。老子看到的东西就更加悲观,"大道废,有仁义",仁义是大道废了以后而不得不诞生的东西,天下为公的道已经废掉了……。孔子和老子对“大道”基本上有共识。但孔子并不认为大道就没有了, 只是大道衰微,人类道德普遍下滑,私心私欲日重。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道德;随著社会的发展道德也会改变;人人都遵守社会上的道德要求,社会也会得到和谐发展。正所谓“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天下成为一家所有。人们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只把自己的儿女当儿女。财物和人才,都成了私产。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且名正言顺的世代继承,还修建了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

“故此,先人才制定出‘礼’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的纲纪,用来明确君臣关系,使父子淳厚,使兄弟和睦,使夫妻和谐。各种制度得以确立,划分开田地和住宅。尊重拉拢有勇有谋的人,来为自己建功立业。所以阴谋诡计由此兴起,战争也由此产生。”

“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由此成为三代中的杰出人物。这六位君子,没有谁敢不谨慎奉行礼制的。他们阐明礼制的内涵,用礼制来考察人们的信用,揭露过错,树立文明礼让的典范,为百姓做出榜样。如果他们有不遵守礼制的行为,就算有权势者也要被罢黜,百姓也会把他们看成祸害。这样的社会,叫做小康。”

也就是说, 自从夏朝以后,公天下变家天下了,高道德的大同社会只是个美好的理想,离我们太远无法实现。面对“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社会现实,只能注重道德伦理,讲究礼制才可能构建安居乐业,温馨幸福的和谐社会,才是人类社会最好选择。这样的社会,才叫小康! 这与GDP多少美元或物质丰富作为小康标准没有直接关系。

孔子为什么认为“注重道德伦理,讲究礼制”是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

“透过现象看本质”也是一种文化想象。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其涵义有所不同。如孔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仁”,在《论语》中出现一百多次,每次出现“仁”的含义依情境不同而不同。短短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的《论语》,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来问,孔子给出的是不同的答案。因为道理在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表现,表面上看似矛盾,实则有深厚内涵的,符合“道”的事物演化规律。道是普遍存在的,德则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我们要持经达变,与时俱进。

譬如,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礼”是行为的规矩规范及程序,与我们今天提倡的“法治”何其相似? 现代社会规章制度、法律和宪法也是行为的规矩规范及程序。你为何不能把“礼”看作是规章制度及法律,甚至提升到法治,规范人们行为和运作程序。判断“礼”的应用是否正确,其标准就是“和”,适当、适宜,和谐才是目的。越注重道德伦理,讲究礼制,社会越和谐。大家不讲礼义廉耻,不讲道德,坑蒙拐骗,烧杀抢掠,不讲法治(礼制),能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你会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今天社会,只有注重公民道德,在法治(礼制)的社会运行中,社会才可能健康的发展,让社会从江湖斗场变成法治社会。防止以强者的意志规范人的行为,改变社会运行规则,做出危害社会行为和人们的安全,给国家民族带来灾难。唯有法治才能引导权力之善和人性之善,保障人们的权利和安居乐业,构建和谐社会,国家长治久安。我想这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2021.7.25 下午 草就

============================

注:

《礼记・礼运》: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