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春节我们都要过春节。在很多人看来,春节是我国一直在进行的节日,至少有几千年了。
但是“春节”这两个字,出现的时间其实很晚。差不多在一百多年前才有春节这个称呼。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先祖们就有庆祝春天来临的习俗,当然这一天一般叫做“新年”或者“元旦”,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春节。新年放假制度在唐朝曾经流行,唐朝的新年会放七天假期,和我们现在如出一辙。
时间进入宋代,由于鞭炮和烟花的普及,春节放鞭炮和烟花也就成为了一种习俗,就这么一直持续到了清朝末年。一直到民国建立之后,我们才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实行公历制度。公历和农历就成为两套制度,一开始的时候甚至把农历全都废除掉了,只实行公历,于是乎公历的一月一日就成为新年,农历新年一下子处于不尴不尬的位置,几乎被抛弃掉了。
然而,农历新年毕竟已经传承了千百年,这套历法已经深入人心了。虽然官方并不提倡,甚至禁止过农历新年,但民间的许多地方依然在过。后来袁世凯当上大总统之后,就重新恢复了农历年,将农历的新年定为春节,端午定为夏节,中秋就是秋节,而冬至就是冬节。
这也就是春节最早的称呼由来了。春节后来又曾经被禁,但民间过春节的欲望是禁不住的。
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