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夏朝建立的时间】探索解密之带你走进中国古老神秘的朝代——夏朝

夏朝是中国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是由多个部落联盟组成的国家。

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领禹因治理黄河泛滥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是夏王朝的开端。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即历史上所谓的“大禹传子”,宣告了部落联盟“禅让制”的结束和封建世袭制的开始,启的继位宣告着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开始。夏朝传14代,共17个帝王,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

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夏朝从大禹开始,现在有关夏朝的史料,主要见于《史记·夏世家》和《竹书纪年》,在《尚书》《孟子》《周礼》《左传》《国语》等典籍中,亦偶有提及。由这些片段史料,人们只能知道夏朝历史上发生过大禹治水、禹受舜禅、夏启夺位、太康失国、少康中兴,以及夏桀暴政等不多的几件大事。即使如此,古人对夏朝的存在依旧深信不疑。直至民国时期,发起“古史辨”运动,中国学界开始重新检讨上古史事,其中即包括了对夏朝真实性的怀疑。

一种说法关于夏朝:

第一,禹是神,不是人,“商族认禹是下凡的天神,周族认禹是最古的人王”,禹和夏没有关系。

第二,夏启、少康、太康等夏朝人事都是先秦和两汉的人们编造的,此即著名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第三,关于夏朝是否存在要依靠考古,而非文献去考察夏朝史事。

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掘,夏朝的存在有了实物依据。1953年二里头文化遗址最早在河南登封玉村被发现,此后偃师二里头、郑州罗达庙、洛阳东干沟等属于同一文化的遗址被陆续发现,其中以二里头遗址范围最大,堆积最厚,故定名为“二里头文化”。

学者们很快注意到,二里头文化遗址分布的豫西、晋南地区,同文献中夏人所居的地方大致吻合。其次,通过碳十四测定,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约在前2395年—前1625年,和夏朝纪年相当。因此,二里头文化遂被定为夏文化。

按照中国学者的研究,在二里头遗址,发现有一号宫殿、二号宫殿,规模较大;同时有陪葬较丰富的“奴隶主墓坑”。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者徐旭生判断,“此次我们看见此遗址颇广大……那在当时是在为一大都会”。中国学者也大都相信,此处是古代一处都邑,只是对于二里头遗址究竟是商都,还是夏都有所争议。

关于夏朝有无问题,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争议,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至今没有发现夏朝文献。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数十个文字状的符号,且被认为同殷墟甲骨文存在一定关联,但是这些简单的字符,无法证明二里头遗址属于夏朝。

另一种说法关于夏朝:

考古学上的龙山时代已发现的一些陶器符号,具有明显的文字特征,有的还被释读。而龙山时代从年代学上看正处在夏朝之前,那么与其紧相连接的夏朝亦应有其文字使用,且应比龙山时代的陶符文字更为发展和进步。其三,在夏代的考古材料中,如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上,亦发现过许多“刻画符号”。“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均可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字”。这些情况表明,夏朝有文字使用,当不是凿空之谈。

关于夏朝文字的记载呢,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其后是《吕氏春秋》和《韩非子》,在荀子“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的基础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观点是“仓颉作书”汉代后,在《淮南子》和《论衡》中,都提到了“仓颉造字”。

尤其是汉代的纬书,也记载了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春秋元命苞》)。《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称:“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所以拿夏朝没有文字记载说来否认夏朝的存在是站不住脚的,夏朝人民把文章刻在木头和石头上,千百年前他们可不知道后世要研究他们,确定夏朝的存在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备注: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