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变脸是哪个剧种的绝活】变脸是绝技更需要发扬 非遗传承人段小兰的川剧人生

川剧是我国传统剧种之一,高钢曲牌丰富,唱腔优美动人,最具地方特色,土话、边塞是川剧演出的特技,更是富有感染力的演出效果,深受观众喜爱。

在今天,掌握吐火、变脸技术的人越来越少。段小兰作为这项非遗传承者之一,自小学习川剧,五十多岁还在表演,川剧伴随了她的一生。今天,请跟随上游新闻记者的脚步,一起听段小兰和川剧从“绝技”到“公开的秘密”的故事。

变脸吐火好精彩 背后“秘密”也繁琐

气雾缭绕的舞台上,段小兰身穿华丽的戏服,画着精致的脸谱,在进行川剧表演。只见她身体一转,袖子一抖,脸上的脸谱从豪气的武生变成了稳重的老生,现场传来了阵阵惊呼,段小兰猛然吐出一团火焰,将现场气氛彻底推上了高潮。

“我从13岁开始学川剧,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绕着院子弯腰压腿,川剧演员浑身都要有真功夫才行。”正如一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川剧惊艳的唱腔,刺激的变脸吐火,漂亮的水袖,背后都是表演者咬牙忍痛的苦练。

“在以前,为了表演效果,我们就直接拿油彩这些东西往脸上抹,表演完要洗很久的脸,现在条件好了很多,会提前做好脸谱。”段小兰向上游新闻记者介绍“变脸”的诀窍,原来现在令观众拍手叫好的神奇“变脸”,方法之一就是做好脸谱,将脸谱一层一层戴在脸上,末端连上一根牵引绳并藏在袍子里,需要变换的时候将绳子一扯,面具就会改变。

吐火是川剧中又一项神秘绝技,既危险又刺激,深受观众喜爱。谈起这项绝技,段小兰十分骄傲——从前,吐火是需要直接包一口油在嘴里的,“吐火有一个诀窍,那就是眼前的火尚未熄灭之时,绝对不能吸气,否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引火上身,一定要仔细准备道具。”

从万人空巷到剧团解散 她呼吁年轻人投身川剧

段小兰现在已经53岁了。出于对川剧舞台的向往,她13岁便加入了穆桂英剧团。“我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川剧可火爆了,我们剧团有六十多人,演出不断,台下观众的喝彩声连绵不断,那是最美好的时候了。”

让段小兰没想到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都看起了电视,后来上起了网,愿意坐下来听一两个小时戏的人越来越少。穆桂英剧团接不到演出,收入一日不如一日,在十几年前便解散了。

剧团生活告一段落,为了生计,三十多岁的段小兰接起了零活,“开业典礼、艺术团活动这些,只要邀请我,我就会去。”在段小兰看来,表演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份情怀。

“川剧是川渝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要我们的传承和保护。”段小兰这些年陆陆续续收过一些徒弟,最小的才念小学。“他们是看了我的表演,专门找我来拜师的。”

自豪的同时段小兰也有一些担忧:很多徒弟只是因为个人爱好才学的,学的也只是皮毛,“我们这一代已经老了,以后会川剧的人只会越来越少,老祖宗留下来的艺术不能丢掉呀!希望有真心热爱川剧的人来学习。”

文化下乡进校园 绝技换发新生命

这几年,社会上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呼声越来越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段小兰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参加了一系列“文化下乡”“文化进校园”的活动。

从去年开始,她就陆陆续续地到一些学校表演,“反响非常好,孩子们都非常喜爱川剧艺术。”以前,吐火、变脸这些表演技巧是“绝技”,师傅们想的是怎么保密,但现在,段小兰认为如何发扬光大才是最重要的。

“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和年轻人能够关注川剧,利用现在流行的互联网,让跟多的人见识到川剧的魅力,让川剧走出川渝地区,走向世界,焕发出新生命。”

段小兰给记者展示了很多表演时拍的照片,有几张是和肤色各异的外国人拍的合照,有几张是在小朋友的簇拥下拍的,有的是在灯光靓丽的舞台,有的是在乡间的地头。透过这些照片和段小兰的神情,川剧艺术的繁荣传播与旺盛的生命力仿佛闪耀着新的光芒。

上游新闻记者 杨辛玥 摄影 刘力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