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林,1936年9月出生,北京人。
1951年1月参军入伍。195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历任文书、保密员、政治干事、教导员、医院副院长、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1984年3月转业到北京市,历任北京市卫生局组织处副处长、统战处处长兼对台办公室主任。1988年11月任首都儿科研究所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1998年9月退休。退休后任中国医学基金会副会长、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采访组:请您介绍一下家庭情况和成长经历。
王永麟:我1936年9月出生在北京市丰台区。父亲是一名机械机电工程师,我未满周岁就爆发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芦沟桥事变”。1942年,随父母逃难到了抗日后方桂林。从北京到桂林要辗转几个城市,一路上,我们穿过日军的封锁线,接受各种盘查,日本鬼子的狰狞面目我现在还记得。在桂林上小学二年级时,日本鬼子又打到了桂林,全家经贵州逃难到重庆,饱尝山河破碎颠沛流离之苦。好不容易盼到抗日胜利,内战又起。1946年夏天,全家迁居天津。战乱的童年,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唯一企盼的是国家富强,生活安定。
国民党发动内战人心失尽,解放战争势如破竹。1949年我在天津刚升入中学就迎来了天津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社会风气也为之一新,街上的地痞流氓看不见了,逃荒要饭的人也没有了,因为只要你肯劳动,人人都有饭吃,真是体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51年1月23日参军入伍
采访组:您为什么会在读书的时候选择参军?入伍后做了哪些工作?
王永麟:1950年10月,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入侵朝鲜。这年11月,我们党团员带头响应党的抗美援朝参军、参干的号召,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我14岁,是被批准入伍年龄最小的一个,是唱着《共青团员之歌》迈进军营的。
1951年1月,我进入石家庄第六高级步兵学校三0步校二大队学习,经过半年军政训练后毕业分配,不少同学分配到野战部队,很快入朝参战。而我当时还不满15岁,只能留校,在校部任工作员,我一心想上前线,闹情绪哭鼻子,为此还挨过领导批评。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爱国之战。那个时候,全国人民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热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我虽然没有如愿上战场,但是也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做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
朝鲜战局逐步稳定,祖国建设欣欣向荣,国防建设不断向现代化迈进。1953年,我调入华北军区北京钓鱼台疗养院。1956年,我们单位整个建制合并到了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做文书、保密员、政治干事工作。1969年,把我分配到新组建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直到1976年回到番号改为第二八一医院的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在内一科任政治教导员,1980年任副院长,1981年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
1953年8月1日团支部委员合影(第二排中间为王永麟)
采访组:您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永麟:我在天津旅津广东中学读书时(现天津市第十九中学),学校就有地下民青组织,地下党组织领导、发动学生运动,参加爱国抗日宣传活动,我接触到了一些思想进步的同学,他们对我影响很大。1949年11月我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入团后通过逐步学习,了解到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那时我的志向是要做父亲那样的工程师,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我抗美援朝参军在天津海光寺军营报到的时候,团市委发给我们每人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用了三天时间读完这本书,保尔·柯察金的光辉形象走入我的心中,使我懂得了真正的人生意义。书中的经典语句我现在都能背诵,“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从那时候起,我就坚定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
我是1957年10月5日加入的中国共产党。我的入党介绍人张清新是一名老党员,他找我谈话时这样说:“作为共产党员要时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不断提高党性,要给党徽增光添彩,不能给党抹黑。”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政委罗恩德是个老红军,他也曾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们学习革命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保持革命战士的本色,脚踏实地干革命,永远跟党走,要像革命先烈那样,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党员就要胸怀坦荡,行端坐直,不搞邪门歪道,否则轻者摔跤,重者走向反面自我毁灭。”
就这样,在领导和老同志的帮助下,我一步步成长起来,成为一名党政干部。无论在部队、在边疆,还是转业后在机关、在基层,我都谨记入党誓言,把党交给的工作任务尽力完成好。我退休后,也要求自己做到退休不褪色,坚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和社会公益事业,任首儿所党代表期间,不断建言献策。
2016年,我有幸被评为首儿所优秀共产党员,对我的评语是:“王永麟同志信念坚定,信仰专一,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不忘初心,赤诚奉献个人的一份微薄之力,为党的事业汇入一分正能量,为党旗增添了一抹亮丽的光彩。”我过去获奖不少,可是最为珍视这个荣誉,这是对我这个年满八十岁的老党员最大的鼓励。我可以对我的老政委和入党介绍人说:“我一直牢记入党誓言,没有忘记入党初心”。
1957年10月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采访组:您在内蒙古建设兵团期间,具体都负责什么工作?
王永麟:1969年2月,我调去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五十二团,驻地是锡林郭勒盟东乌旗红边镇(原乌拉盖牧场),就是电影《狼图腾》的拍摄地,那里有草原、有湖区,风景非常美。
1971年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
兵团的建军宗旨是“屯垦戍边,寓兵于农”。所以,我们既是战斗队又是生产队。我任政治处宣传干事期间,经常到挂钩的农牧业连队蹲点,“抓革命,促生产”。农业连队全部是机械化生产,广种博收,我们要协助春播和秋收。牧业连队仍是以原始的游牧方式放养马牛羊,我们负责春季接羔和秋季抓冬防的落实。在这段时间,我还兼管了一段乌兰牧骑式的演出队,经常下连队为兵团战士和牧民、职工演出,有时还去附近旗县慰问演出,那时候文化生活少,很受群众欢迎。
在建设兵团的7年,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在机关工作遇到难题会有领导指导、同事帮忙,但在这里,我必须学会独当一面,而且没有时间让我慢慢适应。基层工作必须真抓实干才能出成效。
1975年五十二团宣传队全体合影(第三排左四为王永麟)
采访组:您原本可以在部队一直工作到退休,为什么会在47岁的时候选择转业复员?
王永麟:组织上对抗美援朝老同志很照顾,可以到五十岁办理退休,但我想人生应该经历更多的事,丰富自己的阅历,增长自己的智慧,所以想转业到地方,换个岗位再做一些事情。离开培养我三十多年的解放军大学校真是恋恋不舍,军旅生涯培养了我坚韧的性格和雷厉风行的作风,我把这种“军人气质”也带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上。
1984年我转业回到北京,分配到市卫生局组织处,工作期间参加了市委党校业余大专班的学习,成为这个班上年龄最大的学员。我分管的知识分子和统战工作,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1977年,任命我为统战处处长,兼对台工作办公室主任。1988年,当统战处工作逐步走上轨道的时候,组织决定任命我为首都儿科研究所党委书记。我虽然不学医,却从入伍后就在医疗系统兜兜转转多年,想来真是和医疗系统有着不解之缘。
1988年9月23日中秋统战座谈会上讲话
采访组:您刚到首儿所时,是否面临很多困难?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
王永麟:1988年,由于领导班子对新宿舍楼分配失当,导致工作不能正常运转,出现全面滑坡的局面。组织安排我到首儿所,就是希望能和党委班子成员团结奋斗,带领职工走出困境,开拓进取。
1992年5月5日获团市委关心青年工作奖
我要求党委班子成员首先做到“四带头、五不准”,即:带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带头深化改革,带头保持廉洁,带头搞好团结;不准以权谋私,不准徇私情,不准推诿扯皮,不准请客送礼,不准犯自由主义。领导干部做到了勤政廉政,关心职工生活,认真为群众办实事,首儿所就能形成良好的工作风气。我们用了3年时间,扭转了散乱差的局面,在厉行党委各项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强化了所院管理,健全管理机制,加强竞争机制,搞活运行机制,完善监督机制,举办各种教育讲座和研讨班,开办业余党校,努力提高职工素质。因此还获得了北京市文明单位、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
1992年11月10日卫生部长陈敏章、加拿大议长费雷德出席首儿所中-加儿童健康研究合作中心成立仪式
为了能让首儿所走上开拓创新的道路,党委班子制订了“一个目标,九大工程”的五年发展规划。一个目标是建设一个以科研为主,研、医、教、防为一体,科、工、贸三结合,一所两制(全民与股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一流的儿科医学研究基地。九大工程是为实现总体目标,在医技发展、科技开发、医院建设、保健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管理、基本建设、知识分子致富、精神文明建设九个方面的建设方案。在具体实施中,我们掌握节奏,突出重点,狠抓落实。1992年为质量年,1993年为科技开发年,1994年为效率年,1995年为岗位责任年,1996年为科技发展年,1997年为医院创三甲达标年。经过不懈地努力,首儿所走上了持续发展的道路,连续六年获得北京市科研院所“改革与发展”奖,附属医院通过了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并授予了“爱婴医院”的称号。
1995年7月1日北京医科大学教学医院揭牌仪式
采访组:肤乐霜、复合钙是首儿所的“明星小药”,它们都来自首儿药厂,药厂是在什么背景下建成的?
王永麟:过去科研院所的根本任务是出人才、出成果,习惯吃“皇粮”。改革开放以后,有些科研所实行了科、工、贸三结合,两个效益上去了,科研也发展了,这对我们触动很大,认识到等、靠、要是不行的,必须争、创、干才有发展。1990年初,我们尝试从药剂生产入手做科技开发。1991年,扩大科技开发,开展多种经营,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1992年学习了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精神后,更加坚定了市场经济下的科研院所想要生存和发展,就不能墨守陈规,将根本任务的“两出”变为“三出”,即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
建立科工贸三结合的体制,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就必须建设自己的生产基地。我们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创造条件,终于在顺义区李桥镇买了30亩土地,修建基地厂房。同时争取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1993年9月,市科委正式批准我们筹建北京医用生物制品中试基地,并给予一定资金。1994年7月一期工程竣工。1994年底,制剂室搬迁至中试基地。1995年成立首儿药厂。
中试基地生产出的肤乐霜(原名湿疹霜)、二甲基硅油乳膏(原名硅霜二号)、复合钙2号、复合钙3号、清肺化痰颗粒(原名肺炎2号)、双金利咽颗粒(原名咽扁冲剂)等儿童院内制剂,因其具有临床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方便的特点,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也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
1993年中试基地厂房落成
采访组:您认为在首儿所发展中,还有哪些关键因素?
王永麟:一是人才战略,二是所院文化。人才战略是所院发展的根本战略,我们做到了五个方面:扩大招收硕士研究生,吸引优秀人才;加强竞争机制,发现选拔人才;选派优秀科技骨干出国深造,培养高级人才;大胆提拔重用,突出冒尖人才;注意才德兼备,造就合格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尤其要关心爱护科技人才,努力为他们创造好的条件和环境,认真听取对所院建设的各种意见,并且做到条条有着落,件件有回复。对于出国留学人员,要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有了宽松、和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才能引得燕归穴、凤还巢。
重视建设所院文化从我到首儿所工作后就开始了,如何把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在困境中寻求发展,尽快走出低谷,是摆在领导班子面前的严重问题。受到首钢集团、北药集团等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启发,我们结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从三方面开展所院文化建设。一是深入进行爱所爱院教育,并且把这一教育与党的基本路线和医德医风教育结合进行。二是树立首儿意识,把建所三十多年来逐步培育形成的奋斗目标和精神风貌概括为“团结进取,慈爱严谨,无私奉献,志在一流”的首儿精神。在这个基础上,设计所徽、创作所歌,大力宣传“首儿意识”,使它深入人心,成为全所职工的自觉行动。三是培养职工的主人翁精神,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让职工参与到所院建设中来。所院文化建设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裂变,在新形势下发挥出新的威力,促进了首儿所较快地走出了困境。
采访组:您参加工作47年,从一名军人到一名管理者,有什么感悟吗?
王永麟:我总结概况了四句话。一是理想信念要坚定:理想信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绝不能有半点动摇和含糊。二是实事求是记心中: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作为党的干部,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握事物的本质,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敢于担当的勇气,才能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三是以身作则带好头: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具有表率和带动作用,无形中营造一种风气,引导一种方向。所以,一定要坚守从政底线,严守法纪,廉洁自律。四是与时俱进踏歌行:党员干部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紧跟时代脚步,做到与时俱进,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采访组:您对年轻一代的首儿人有哪些期盼和鼓励?
王永麟:我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为自己想要的努力过,为梦想拼搏过,即使未能尽善尽美,但也无愧于心。我很欣赏《雷锋日记》的一句话,送给正在努力奋斗的年轻人,“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采访日期 | 2021年5月13日
采访组 | 池杨、袁超
编辑 | 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