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后,各种宴请随之而来。有学子们感谢老师多年付出的“谢师宴”;有亲朋好友前来贺喜的“恭贺宴”;还有专属同学们的“告别宴”。
高考结束后的宴请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传统的延续。它来源于我国古代科举中榜后的官府买单的各种宴请。在古代,科举后的宴请由朝廷出资举办,内容丰富多彩,且形式讲究,分别为鹿鸣宴、琼林宴、鹰扬宴、会武宴,又名科举四宴。
科举四宴主要分为两类,延续唐代以来分文武两科的制度,故四宴中鹿鸣宴、琼林宴为文科宴,鹰扬宴、会武宴为武科宴。
南宋画家马和之的《小雅鹿鸣之什图》卷局部
鹿鸣宴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唐朝的时候乡试放榜次日,当地父母官与主考官坐镇首席,乡试第一名解元和其他举子依名次顺序围坐四周,大家一起饮酒、咏诗、跳魁星舞、一旁还要演奏《诗经》中的《鹿鸣》助兴,鹿鸣宴因此得名。
《新唐书·选举志上》载:“每岁仲冬……试已,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絃,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因与耆艾叙长少焉。”
“鹿鸣宴”是为乡试后新科举人而设的宴会
明朝时期“鹿鸣宴”以鹿为主,宴席使用大量的鹿肉。原因在于鹿一直以来被崇为仙兽,以此比喻中举的都是难得之才;而贵为天子的皇帝,以“鸣”喻意为天赐。
明朝鹿鸣宴主题很明显,一方面显示皇恩浩荡,一方面代表皇上对人才的器重,同时告诉各位举人,鹿鸣宴是一场皇上觅才、重才的宴会,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绩,争取参加能见到皇上的琼林宴。
至于鹿鸣宴有多热闹,从苏东坡的《鹿鸣宴》中可了解一二:
连骑匆匆画鼓喧,喜君新夺锦标还。
金罍浮菊催开宴,红蕊将春待入关。
他日曾陪探禹穴,白头重见赋南山。
何时共乐升平事,风月笙箫一夜间。
唐代《鹿鸣宴图》局部
琼林宴
黄梅戏《女驸马》里有一句著名的唱词:“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这里说的“琼林宴”就是为殿试后新科进士们举行的宴会。
宋太祖赵匡胤亲自主持殿试,殿试后也由赵匡胤宣布登科进士的名次,并赐宴于御花园琼林苑,自此及第进士皆为“天子门生”。
宋代《琼林宴图》
“琼林宴”是为殿试后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
琼林宴是科举四宴中吃得最好的,接待规格最高的,连表演歌舞的都是宫廷乐队。皇帝和大臣们与新科的进士们举杯同庆,进士们饮恩赐御酒,同万岁共赏园景,这一刻绝对称得上光宗耀祖。
对于很多进士来说,琼林宴很可能是一生中唯一一次近距离接触皇上的机会,同样也是跟朝中大臣们混个脸熟的时候。
南宋宝佑四年状元文天祥参加过琼林宴,写了一首《御赐琼林宴恭和诗》:
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颜。
云呈五色符旗盖,露立千官杂佩环。
燕席巧临牛女节,鸾章光映壁奎间。
献诗陈雅愚臣事,况见赓歌气象还。
明《徐显卿宦迹图》之“琼林登第”,故宫博物院藏
鹰扬宴
依照科举制度,武乡试放榜后,考官和考中武举者要共同参宴庆贺,其宴就叫“鹰扬宴”。清吴荣光《吾学录·贡举》载:“武乡试揭晓翼日,燕(宴)监射主考执事各官及武举于顺天府,曰鹰扬燕(宴),仪与鹿鸣燕(宴)同”。也就是说鹰扬宴的礼仪和规格是和鹿鸣宴一样的。
历史上武科举一共进行过大约五百次,相对于文科举,武科举不受重视,韩琦当面蔑视狄青的一句:“东华门唱名者方为好汉!”成为宋代重文抑武政策的缩影。《水浒》中的青面兽杨志就是武举出身,结局就是跑到水泊梁山落草为寇,武人地位可见一斑。
《杨志卖刀》龚建新作品
“鹰扬”,威武如雄鹰飞扬之意,取自《诗经》:“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是颂扬太公望的威德如同飞翔在天空的鹰一样。鹰扬既是对新科武举人的激励,也是考官们的自诩。参加鹰扬宴的武举人们自然不会写诗弄文,除了喝酒吃肉之外,群英聚会时,表演、切磋一下拳脚武艺,同样增加宴会气氛。
《鹰扬宴》
会武宴
古代武科殿试放榜后都要在兵部为武科新进士举行宴会,以示庆贺,是名“会武宴”。
清吴荣光的《吾学录·贡举》中记载:“《通礼》武殿试传胪后,燕(宴)有事各官暨诸进士于兵部,曰会武燕(宴)。”
殿试示意图
相比其他三宴,会武宴最不出名,但它要比鹰扬宴高大上。因为武科殿试不同于武科乡试,武进士都是直接由兵部任命的军官,起点很高。所以会武宴比鹰扬宴要气派得多,排场也大规格自然也高,《明史·李钺传》:“中府官之有会武宴,犹礼部之有恩荣宴也。”
宋朝以前并武科举没有设“武状元”之称,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是宋神宗时期福建人薛奕,字世显。元丰五年(1082年),西夏进犯永乐城,薛奕参与守卫银川寨(银州)之役,英勇杀敌,最终为救被困宋兵,身中数箭为国捐躯。其墓志铭曰:
文武兼长 世难其人;文武极至 盖豪世英;
得君宠异 千载留名;臣道无亏 曰慰斯灵。
《会武宴》
撰文:李海军
编辑:冠如
注:本文部分图片选自互联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