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记10:高一不喜欢的科目可以放弃吗?门门通与一门精孰是孰非
最近孩子的情绪很糟糕,有一科学得很烦躁,想放弃。
不是学不会,也不是学得很差。这次月考的题很难,他的成绩比重点班的一部分同学还好。
主要原因就在于老师。
老师脾气很差,让孩子一看见就害怕。对于我来说,我不认同,也不认为这是教育。这就是没有自控能力的人的一种行为表现,是不尊重教育内涵,甚至可以说不是教育的一种体现。
教育是尊重,是潜移默化,是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美好,是让成长变得更自信,人更阳光。
学生去上学,有学不会的地方,不是很正常的现象吗?
如果一教就会,那不是个个都成天才了?作为教师不该多给学生一点儿基本的耐心吗?
初中时,他也总是觉得这科不好学,但是成绩并没有他说的那么糟糕,主要是比起其他的科目来说,这科不是特别好,而且也不是特别喜欢。但是为了成绩,他还是在努力地学着。现在可好,孩子真的是极度厌恶这一科。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只能让他再忍几个月等分了科别选一科就好了。
可是这一天天的日子不是那么好过的,那都是真实的每一天啊,孩子哪有心情去好好学呢?
就算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至少让孩子投入到学习的热情中去,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吗?这种教育手法,只是把孩子们推得远远的。当然了,个人的命运与他的上班也可以说是毫无关系的。如果一个教师用心去做这份工作,把教书育人当作神圣的职业,那么固然是孩子们的幸运,但如果一些人不以职业为荣,只是挣工资,他们倒也没什么错,只是可怜了遇上他的孩子。有时,活着全靠运气。
所以我在想,既然孩子很不喜欢这一科,现在也决定了将来肯定不选这一科,那么我们现在是不是可以放弃这一科?当然不至于说考零分,但至少是不把时间精力花费在这上面,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但问题的矛盾在于,现在还没有分科,每天都要面对他,面对他就要面对他的责骂与为难,孩子提起他真是怕死了。
按我的本意是,既然如此不喜欢,那是可以放弃的。但我怕孩子被他针对。
看到一条信息,有的学校在孩子第一次月考后就会分科,以后不选的科目就会上很少的课。我真羡慕他们这个学校。
我想说的,这个办法为什么不大量推广呢?既然迟早要分科,为什么不早点分呢?
浪费过多的时间在不喜欢的事情上,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当然我也知道不能过早分科的原因是因为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所以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确定自己的方向。
生活就是这样,既要照顾这样的人,又要照顾那样的人。
本来学习并不是痛苦的事情,可是如果遇不到好的教育工作者,那就变成痛苦的事情了。
我不知道孩子能不能熬过这前面痛苦的三个月。
选科后,据说没选的科目也要学到结业考试,还要达到合格的标准。我一个过了半辈子的人就是想不明白这点儿事,不喜欢的东西为什么还要考试,为什么非要合格?
每个人擅长的喜欢的东西都不一样,为什么非要事事圆满?为什么非要门门合格?人本来就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啊!放弃短处发挥长处,这不是更有利于大家未来为这个社会作贡献吗?大家只要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好了不就行了吗?
北大教授陈平原就指出:有必要教那么多东西吗?今天任何一个中文系毕业的学生掌握的文学知识,都超过任何一个清代的大儒。清代大儒只需要知道自己感举的部分——就专攻李白,就喜欢杜甫。如果没有文学史,中文系老师还知道如何让学生了解文学知识吗?还是说有了文学史,就像梁山上给英雄排座位一样,把文学知识排列给了学生?没有一个英国人会说莎士比亚不伟大,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读过莎士比亚,没读过他们也知道莎士比亚很伟大。
他认为:北大、华师大中文系讲文学课的时候,会不会受到学堂文学史教科书的限制,讲了一大堆学生们不看的作品、不知道的人物?这样的课堂,只能培养一批趣味不佳、技艺很好、出口成章但都没有读过书的学生。
对于所有的科目来说,有必要科科都学吗?
对于某一科目来说,有必要掌握更多的体系,而不是精于某一门类吗?
可能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只能等长大以后才能真正实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