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刘思齐简介

2006年5月12日,朝鲜的大榆洞迎来了一群中国客人,为首的正是毛泽东的儿媳,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后改名为刘松林)。此时离毛岸英牺牲已经56年了,这是刘思齐第5次来到朝鲜,却是她第一次来到毛岸英的牺牲地。

图|刘思齐来到大榆洞祭拜毛岸英

此前,她曾4次入朝鲜去毛岸英的墓前祭拜,但一直没有去过毛岸英的牺牲地,她永远记得她第一次去朝鲜祭拜毛岸英回来时,毛泽东曾说:“思齐,你将来有机会,你还是到岸英牺牲的地方去看一下。”

主席的这个心愿她一直放在心上,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更是他引以为傲的儿子,而他牺牲时年仅28岁,多么的年轻,前途大有可为,而生命却在那一瞬间戛然而止。

刘思齐曾在文章中写道,去大榆洞是一种朝圣的心情,那个地方的痛,层次更深,更撕心,因为那是毛岸英牺牲的地方,那块土地上浸透着他的鲜血。如果他的生命是被一颗子弹结束的,刘思齐的感受或许会淡薄一些,但是他是因为凝固汽油弹而牺牲的,那个过程太惨,让人不敢想象。

56年来,她曾4次进入朝鲜,却始终没有勇气前往毛岸英的牺牲地祭拜。

图|刘思齐抚摸毛岸英塑像

56年的时间让一个少女变成了老人,但她心里对于毛岸英的思念与柔情却从来没有改变,她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毛岸英的墓前坐上三天三夜,但这个愿望她永远没办法实现。

毛岸英当年牺牲的地方已经被重修,就连旁边的作战室也都修起来了,还标志了出来。

孩子们在毛岸英牺牲的平台上取下了一罐土,在刘思齐看来,这是毛岸英的英灵,她把他带回家了,守着这罐土,就像毛岸英陪在她身边一样。

此时,刘思齐已经75岁了,耄耋之年,她知道,这大概是她最后一次来朝鲜了,她老了,已经不是当年的思齐了,年迈、疾病可能让她再也不能来扫墓,所以这一次她带着她的孩子、毛泽东的所有子孙,将来有一天,她不能来了,孩子们会代替她的,毛岸英是他们永远的亲人。

回忆毛岸英牺牲

1951年,中国志愿军开赴朝鲜,当时毛岸英主动请命要去朝鲜第一线,彭德怀说:“不行,去朝鲜太危险了,你还是留在后方搞建设,这也是抗美援朝。”

而毛泽东却破天荒的为儿子“谋私”道:“我替岸英求个情,让他去战场历练一下,他会说俄语和英语,在战场上少不了要和美国人、苏联人打交道,他还可以当个翻译呢。 ”

而当时,刘思齐刚做完阑尾炎手术,还在医院,走的前一天,毛岸英来到医院告诉刘思齐他要去出差,他要去的那个地方比较远,通信不方便,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写信。

毛岸英离开医院时,刘思齐将他送到门口,毛岸英问她:“你知道朝鲜吗?”

“知道,那里不是正在打仗吗?”

毛岸英走到医院门口时,又回过头来,对着刘思齐深深地鞠了一躬,腰弯得很低。

刘思齐当时并不明白,毛岸英这个举动代表着什么,但毛岸英心里清楚,他这一去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他心里欠妻子一份情。

1950年,11月25日凌晨,毛岸英和参谋高瑞欣刚整理完文件,准备热早饭时,遭遇了美军轰炸,二人所在的司令部瞬间被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包围,周围顿时一片火海。

毛岸英牺牲时,年仅28岁。

图|撤离朝鲜前夕,战友们和毛岸英合影

直到1951年1月2日,朝鲜局势基本扭转时,毛泽东才知道这个消息,整整三分钟,他一言不发地看着电报上关于毛岸英牺牲的消息,默默地流下泪来,随后颤抖着拿起了桌上的烟说:“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战争嘛,总会有牺牲的,这没有什么!"

连续三年,刘思齐都没有再收到毛岸英的信,她的心理也开始犯嘀咕,但她一直相信毛岸英所说的,他去的那个地方通信不方便,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事情是常有的,很多夫妻都这样,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谁也找不到谁,隔几年后,又再相见。

通信不方便,这个理由在刘思齐的心中,一直是成立的,她一直在等待着丈夫的归来。

在一次采访中,当主持人问刘思齐,关于这个事,你就从来没有怀疑过吗?

刘思齐说:“还是我太蠢了,如果那时我年纪稍微大一些、聪明一点,我可能就会想到这一点吧!”

直到一天,毛泽东的一个摄影师侯波给了刘思齐一张照片,她才从中发现了异常。那张照片是一张毛岸英的侧脸,照片中毛岸英穿着军装,戴着人民军的军帽。看到那张照片的一刻,刘思齐慌了!

三年来,因为有“那个地方通信不方便”这句话垫底,她从来没有想过毛岸英去的地方是朝鲜战场,她也从来没有想过毛岸英三年来只写了一封信,是因为他早已离开了人世。

看到那张照片后,刘思齐再也忍不住了,她冲到主席的办公室:“爸爸,为什么岸英这么长时间没有信。”

毛泽东说:“他已经不在了,牺牲了……”

在采访中刘思齐直言,当她听到这句话时,脑子里一片空白,然后就哭了起来,直到听到有人给她说:“你不要再哭了,主席的手已经冰凉了,”她才醒过来。

其实三年前知道和三年后知道,有什么区别呢?

对于这个问题,刘思齐一直特别后悔,如果她三年前就知道这个消息,或许这三年来,她就不会再去折磨主席了,三年来,她几乎每周都去看主席,主席为了隐瞒这个消息,总是把岸英当活着来谈论,每次提起岸英时,她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而主席还得哄着她,而当时他内心的痛苦,刘思齐是没办法体会的。

图|朝鲜百姓在祭奠毛岸英烈士

此后,毛泽东为了让刘思齐重新生活,先送她去苏联读书,并且多次写信劝她重组家庭,在这一点上,毛泽东是一个非常开明的人,他不主张“守寡思想”,他失去了儿子,但他还有一个女儿。

然而,8、9年过去了,刘思齐一直单身一个人,毛泽东实在没办法了,只得找来刘思齐的妹妹邵华:“你去问问你姐姐,为什么不愿意谈恋爱。”

从邵华口中,毛泽东终于知道了原因,原来,在刘思齐的心里,活着她没有见到人,死了她没有见到尸,她从来没有去给毛岸英扫过墓,她总觉得毛岸英还活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总有一天他会推门而入。

毛泽东得知这个消息后,特意安排邵华、毛泽东办公室秘书沈同陪着刘思齐去了一次朝鲜。

为此,毛泽东还特意与刘思齐约法三章:

第一:不花国家一分钱,一切费用全从他稿费中开销;

第二:不得惊动朝鲜党和政府领导人;

第三:所有活动不得见报。

第一次去扫墓

1959年,时隔8年后,刘思齐终于来到了朝鲜桧昌烈士陵园,完成了她最大的心愿--给毛岸英扫墓,看到毛岸英墓碑的那一刻,她终于相信了,毛岸英真的牺牲了,再也回不来了。

图|朝鲜毛岸英墓

扫墓完,刘思齐就病了,一回到北京,她直接被送入了医院,毛泽东知道,她的精神崩溃了,特意给她写了封信,信的开头两句就是:“意识为主,医药为辅”。

这句话点醒了刘思齐,她知道自己的精神出了问题,她必须要接受这个事实,才能重新生活,她入院的时候是大雪纷纷,而出院时已经是炎炎夏日了。

她病好以后,去看望毛泽东。毛主席见到她的第一句话就是:“思齐,我不该让你去朝鲜,害得你差点儿把命都丢了。”

“爸,我应该去,虽然我病了一场,我不后悔!”

毛主席说:“你不要太伤心了,干革命就会有牺牲。岸英是一个事业型的孩子,最终为朝鲜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你是他的妻子,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为他争一口气……”

刘思齐将她在朝鲜扫墓的整个过程,都细细地说给毛泽东听,她想将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告诉主席。毛泽东多想亲自去儿子的墓前坐一坐,说上几句心里话,给儿子拔一拔墓前的杂草,扫一扫墓碑的灰尘,然而作为国家领导人,这些普通人家最容易办到的事,对他而言却成了奢望。

从烈士陵园大门进去,有240个台阶,代表着中国的240万志愿军,台阶前有一个“浩气长存”的匾,走过台阶后,又有一个的平台,平台上有一个端着枪,高14米的志愿军铜像,毛岸英的墓在最前面,他的后面有133个墓。

每一个过程她都讲得非常细,主席当时问得也非常仔细,连建筑一层两层三层的台阶,她都细细地讲给毛泽东听,她还画一张图,包括陵园的方位、规模。

刘思齐尽一切努力,让自己眼睛看到的信息都告诉主席。过了很久,毛泽东说:“思齐,你将来有机会,你还是到岸英牺牲的地方去看一下。”

这一句话一直刻在刘思齐的心里,以前,她以为自己的最大心愿是去给毛岸英扫一次墓,直到主席说出这句话时她才知道,主席最大的心愿,是去毛岸英牺牲的地方看一看,而此时,她才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也隐藏着这么一个愿望。

刘思齐与毛岸英的爱情

刘思齐虽然与毛岸英的婚姻生活不长,但两人的感情却非常深厚,两家的关系也是渊源深厚。

刘思齐的父亲刘谦初、母亲张文秋和毛泽东是革命战友,1927年,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时,张文秋刚结婚三天,毛泽东开玩笑地说:“如果你生了女儿,我们要对亲家”。

没想到,一个不经意的玩笑却成了真,张文秋的长女刘思齐嫁给了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次女邵华嫁给了毛泽东的次子毛岸青。

毛岸英第一次见到刘思齐时,她只有14岁,那时毛岸英刚从苏联回来,那一天,刘思齐牵着李讷从主席住的地方下来,正好碰到了毛岸英,李讷当时就扑过去了叫着哥哥,刘思齐这才知道,这人就是毛泽东以前所提到过的毛岸英。

图|刘思齐与毛岸英

他穿的很朴素,很年轻,个子高高的,和周围的干部没有什么区别,多年后,两人谈起初次见面时,都说记得有这么一件事,但并没有更深的印象。

刘思齐很早以前就听主席说过,毛岸英小时候在上海流浪,日子过的像叫花子,只知道他的童年很苦,而真正让两人开始走进,是在西柏坡。

当时刘思齐和李讷住一个房间,晚上,毛岸英过来找李讷,和她们谈起了马列主义,一直聊到很晚,李讷坐在床上一个劲地点头,但毛岸英丝毫没有要走的意思,直到江青来说:“妹妹骑了一天马,累了,要睡觉了,你快回去吧。”毛岸英才离开,刘思齐说那时没有表,但她估计那会应该是晚上12点多了。

那时,毛岸英就已经默默地喜欢上了刘思齐,而在刘思齐心里却认为他们是有差距的,毛岸英是吃面包、喝牛奶长大的留学生,而她只是从监狱里出来,还在上培训班的学生。

而毛岸英却说他们是一根藤上同病相连的两个苦瓜,毛岸英小的时候母亲就被国民党给枪毙了,而刘思齐的父亲也被国民党枪毙了,毛岸英小时候坐监狱,刘思齐小时候也坐监狱,毛岸英从小在上海流浪,而刘思齐也从小没学可上。

图|毛岸英、毛岸青兄弟

真正打动刘思齐的,除了童年的经历以外,还有他在苏联生活养成的奔放的性格,毛岸英性格外向,就像一团火一样,年轻的女孩子总是容易被这样的性格感情征服的。

1949年,两人举办了一场最高规格、却最低场面的婚礼。

婚礼当天,正好毛主席要开一个政治局常委会议,他们的婚礼就在这个会议前,当时政治局常委都来了,自这个婚礼以后,其他的婚礼都没有这么全过,但婚礼的场面却非常简单。

仅仅只有两桌酒饭,一桌是常委和他们的夫人,以及毛岸英夫妇,另一桌都是小朋友们,桌上的菜也只是一乡湖南家的腊肉、腊鱼这样的家乡菜。

作为新娘的刘思齐穿的也非常普通,一件棕色的条绒衣服,列宁装,甚至都没有化妆,身上唯一的新娘标志就是李敏和李讷不知道从来找来的一朵绒花。

当时,毛主席送了一件在重庆谈判时穿的黑色大衣,给毛岸英当作新婚礼物,然后看了看,才发现新儿媳妇还没有礼物就说:“晚上你们两个盖上,这样思齐也有份了。

对于一个女子来说,这个的婚礼太过简单了,但作为毛泽东的儿媳妇,这却是最高规格的婚礼了。

对于新婚丈夫毛岸英,刘思齐一直对他充满了崇拜,毛岸英是一个非常务实而又浪漫的人,他每次去苏联,总会给刘思齐带回一两件衣服或者是做衬衣的衣料,也可能是别人送给他的一个手提包

在当时,这已经是最浪漫的事了。

图|毛泽东全家福

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为了让齐思齐尽快走出悲伤,先让她去苏联莫斯科大学学习,之后,又回国转入北京大学攻读俄罗斯语言文学。

毛泽东鼓励刘思齐开始新生活

在失去毛岸英那段悲伤的日子里,毛主席经常给她做思想工作:“思齐,你还年轻,前途还很远,你不能这样过一辈子。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你将来老了,也还要有个伴嘛。老来没伴,好凄徨啊!我知道你对岸英感情很深,但你年纪轻轻的,就这样孤苦伶仃地生活,爸爸心里不安,你就再找个对象吧!”

有一天,有人将空军学院强击机教研室教员杨茂之的资料拿给毛主席看,主席对杨茂之的出身、经历都非常满意,他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随后,毛泽东给刘思齐的母亲写了封信,想问问她的意见,如果她同意,就准备介绍给刘思齐,让他们相处相处。

同时,又写刘思齐写了一封信:

女儿:

你好!……你要听劝,下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高不成低不就,是你们这一类女孩子的通病。是不是呢?信到,回信给我为盼!问好。


父亲

其实对杨茂之,刘思齐并不陌生。1954年,杨茂之前往苏联红旗空军学院学习,在一次中国留苏学生的集会上,刘思齐见过杨茂之,只是当时没有说话,以后也没有交往。

在毛泽东的牵线下,刘思齐开始和杨茂之交往。

1962年2月,刘思齐与杨茂之结婚了。

结婚之前,刘思齐特意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知道后非常开心,当时还亲笔写了《卜算子·咏梅》、《七律·和郭沫若同志》送给刘思齐作为纪念,结婚当天,又让叶子龙送去300元当作陪嫁礼金。

图|刘思齐与毛岸英扮演者

婚后,刘思齐和杨茂之一起到中南海去见毛泽东。那次,毛泽东和杨茂之谈得非常开心,看得出,毛泽东对这个干女婿是非常满意的。

从此,刘思齐也从毛泽东的儿媳变成了杨茂之的妻子,改名为刘松林。

1963年10月,刘思齐生下她第一个孩子,取名为杨小英,表示永远怀念毛岸英。

尽管刘思齐已经重新组建了家庭,但对于毛岸英的爱,她从来没有断绝,之后她曾多次接受采访,一遍又一遍地讲述毛岸英的点滴故事,她想把一个有青春、有活力的毛岸英展现在世人面前。

2010年,在中央电视台上映的电视剧《毛岸英》时,她是总顾问,她给这个电视剧提供了很多值得回忆的细节,让毛岸英更加丰满和完整。

图|送宋轶扮演的刘思齐(剧照)

毛岸英是保家卫国,为了世界和平而献出自己生命的英雄,他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电视剧的拍摄是她送给毛岸英最好的礼物,他不仅仅是毛泽东的儿子,更是一个有理想、有能力、有自信的青年。

2013年9月,毛泽东逝世37周年时,刘思齐来到中南海参加了毛泽东逝世活动。

2014年9月,她第一次来到了长沙“砖屋向”,瞻仰了外婆的出生地,也瞻仰了毛岸英一直怀念的妈妈的避难地。

她能参加这些活动,对于丈夫杨茂之她是心怀感激的,杨茂之和孩子们对于她参加怀念和纪念毛岸英的活动是非常支持和理解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刘思齐对毛泽东的理解越来越深,当年她失去毛岸英的时候,毛泽东同样失去了心爱的儿子,然而毛泽东却强忍着心里的悲痛,想尽办法帮她走出悲伤,让她重新振作、重新生活,而毛泽东自己却从来没有走出过失去儿子的悲伤。

毛泽东默默地藏着毛岸英的遗物--三件衬衫、一条毛巾、一顶军帽和一双袜子。叠得整整齐齐,出太阳时,一件一件地拿出来在太阳下细细的晾晒。

在毛岸英去世10周年时,他突然走出寒冷的屋子,在一个人唱起了《李陵碑》:“……七郎儿回雁门搬兵求救,为什么此一去不见回头?……”

图|刘思齐

直到刘思齐成长为母亲后,她渐渐理解了,毛岸英不仅是她的丈夫,他还是毛泽东的儿子,更是为了世界和平而献出生命的英雄,而今70年过去了,再没有硝烟、没有战争,这都是这些献出生命的革命党人换来的。

小时候,她失去了父亲,她要替父亲好好地活着,看到革命胜利;成年后,她替丈夫毛岸英活着,替他看到国富民强,看到这个国家再没有战火,再不受他国的欺负。

尽管改名为刘松林了,但却没有让她忘记这一切,直到多年后,她才深深地理解了,毛泽东的她身上的那份良苦用心,尽管刘思齐已经重组家庭,但她的客厅里一直摆放着毛泽东的白色座像,她一直小心翼翼地珍藏着毛岸英的照片,想他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

毛泽东一生都没能来到毛岸英的墓前,给心爱的儿子扫一扫墓,洒上一杯酒,甚至毛岸英一直的那个疑问:“作为毛泽东的儿子,他合格吗?”,毛泽东都没有机会亲口告诉他。

毛泽东的一生失去了太多,他的妻子、兄弟、侄儿、儿子,都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毛家满门忠烈。他们的理想是战争结束了,有一天,像毛岸英这样的年轻人,可以回归自己的热土,可以与三五好友结伴去河边钓鱼、去爬山,潇洒地度过青春,可以放心地坐在办公室里安静地上班,认真的享受一杯咖啡。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刘思齐简介,刘思齐清华大学简介”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