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病逝于北京。这位将苦难的中国人民从泥淖中拯救出来的革命导师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一时间,全国人民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震惊与悲痛。
伟大领袖毛主席
“一号任务”
9月13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此次会议的主题也很明确,那就是确定毛主席后事的料理问题,因为毛主席逝世前既没有留任何遗言也没有交代自己的后事。
于是,会议便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主要有2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毛主席生前曾号召火葬并且他本人还带头在倡议书上签过字,而且此前的周恩来、朱德等人的遗体也都遵从了火葬。这次,毛主席没有理由不遵从火葬,否则,既违背了毛主席的初衷又有带头“移风易俗”之嫌。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毛主席不仅在全国人民心目中占据着无比重要的地位,他还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中国人民的信仰,因此,毛主席的遗体应该像列宁、胡志明等人一样被永久地保留,以供后人瞻仰、纪念。
列宁、胡志明
两种观点相持不下。
9月份的北京依然酷暑难当,一旁等候会议结果的医疗专家们心急如焚,他们很清楚,时间的拖延将对毛主席遗体的保护工作有弊而无利。
经过通宵达旦的讨论,会议结果终于出来了!
会议决定将毛主席的遗体永久保存,以供后人瞻仰。同时决定成立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毛主席遗体保护领导小组”,这个小组专门负责与毛主席遗体保护工作相关的任务、决策的部署和总揽,而这些任务与决策必须高度保密,时称“一号任务”。
华国锋同志
“一号任务”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工作:1.毛主席遗体的防腐;2.水晶棺的制作;3.毛主席纪念堂的建造。
毛主席遗体的防腐
9月10日下午,就在医务工作者测量过毛主席遗体的尺寸并将数据上报后,红都服装厂也立即为毛主席赶制出了一厚一薄2套中山装,厚的那套是深灰色,薄的那套为浅灰色。经研究决定采用浅灰色的那套。
9月11日,毛主席遗体被工作人员转移至人民大会堂进行为期一周的吊唁瞻仰活动,大厅的灯光数量以及厅内的温度都得到了严格的控制。此外,防腐医务工作者也都24小时轮班守候在毛主席遗体旁。
吊唁大会现场
吊唁开始,所有前来吊唁、瞻仰的人在一片哀乐声中默默表达着自己对毛主席的热爱和不舍之情,他们或掩面哭泣,或沉吟悲痛。
当时毛主席的遗体是敞放着的,尽管厅内的保温措施控制得很严格,但是随着吊唁时间的进行以及吊唁人数的增多,川流不息的人群散发出的温度使得厅内的温度超过了原先预设的15℃!
防腐医务人员见此,立即对灯光的数量又作出了一番调整,并加强了冷风鼓吹的劲力。即使如此,仍没有得到很好的降温效果。
相关技术人员在得知情况后决定将毛主席遗体存放于一有机玻璃棺罩内,然后再使用高纯氮和制冷器采取局部降温的效果控温。
群众吊唁毛主席
很快,毛主席遗体的温度被降了下来,整体温度被控制在了10℃以下。
9月17日,吊唁活动圆满结束,虽然毛主席遗体在那7天时间里共接受了30万人次的吊唁瞻仰,但毛主席遗体的温度却很稳定,一直都是10℃以下。
9月18日,也就是吊唁结束后的第2天,天安门广场又举行了毛主席追悼大会,上百万群众在现场表达了对这位伟人逝去的不舍和悲痛。大会结束后,毛主席遗体立即被转入一处代号为“769”的秘密基地妥善安置。
毛主席水晶棺的制作工作已迫在眉睫!
毛主席水晶棺制作
对于遗体永久保留这个问题,国际上早有先例,诸如苏联的列宁和越南的胡志明,他们的遗体都是被永久保留了下来。当时我们国家对于遗体保留技术可以说是零基础,一点经验没有,怎么办?只能学习借鉴别国的经验了!
首先,苏联是被排除在外的,因为当时正值中苏交恶,外交这一块几乎就断了,那只能派人去越南考察学习胡志明遗体的保护技术,可被派去的人根本就没有见到胡志明的遗体。
胡志明遗体
俗话说“靠人不如靠己”,既然外界帮助没指望了,那只能靠自己研究。说来也巧,当时就有人将4年前,也就是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那具千年不腐女尸的事情提了出来,建议用作参考。工作人员茅塞顿开,要想永久保留遗体,那就必须让遗体保持一个稳定的无氧恒温恒湿的环境。
1976年9月,毛主席水晶棺小组正式开始工作,规定的制作工期不到一年,即必须在毛主席逝世1周年纪念日前完成!
抛开工期紧任务重的话题不说,制作水晶棺的确是一件艰巨又复杂的任务,尤其是给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制作的水晶棺更是要使其密封、隔氧、低温、防紫外线等方方面面的属性达到最优。
此外,中央还明确表示,毛主席水晶棺不仅要在外观上显得庄重、大方、美观,在质量上,其水晶纯度必须达到99.9999%,除了坚固耐用之外还必须抗8级地震!
所谓的“水晶棺”实际上就是以光学玻璃为原材,因为真正纯净无暇的大尺寸天然水晶是没有的,至少到现在还没发现。
天然水晶原石
虽然是光学玻璃,但是以国内当时的技术水平想制造大尺寸及厚度的这种“玻璃”依旧不是一件易事,因为当时国内顶尖的技术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制作出的水晶玻璃也才10毫米厚,这与标准要求的30毫米还有很大距离,最致命的是,当时用来试验的这种水晶原料已严重不足!
如此,只有一方面攻克技术难关,一方面安排符合要求的厂子加班加点赶制水晶原料了。
经反复实验,最终厂里决定利用拼合水晶的方法完成想要的厚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止是打磨,还有拼接,都是很费时间的工艺。当时,光这两项工艺就耗费了工作人员整整10个月的时间,而且还是24小时不间断的那种!
工作人员在制作毛主席水晶棺
1976年11月25日,第1个水晶棺横空出世!这背后来自各方面的努力和心血一时间难以言说。
这个水晶棺的各项基本性能都顺利通过了测试,甚至还抗住了模拟云南的8级地震,但是,最终反复测试后还是发现了该棺的瑕疵,那就是当遗体置入后存在反射像的现象,这样显然不利于群众瞻仰。
1977年2月,第2个水晶棺制作完成!为了完美解决上次出现的反射像问题,这个水晶棺设计时改变了棺侧壁的倾斜角度,确保瞻仰人在2米外,眼高1.5~1.8米处看不到棺壁映射的重影,同时还在侧壁上镀了一层光学增透膜来降低光线的反射率。
水晶板
由此,反射像问题迎刃而解。
1977年7月,第3个水晶棺也制作完成了!这个水晶棺不仅规避了之前出现的所有问题,甚至还有所创新!即在瞻仰毛主席仪容时,即使随着岁月的沉淀,瞻仰者依旧能感觉毛主席的仪容一直都处于一种饱满、自然的状态,这就是“光整容”!
1977年8月,此时距离毛主席逝世1周年的日子仅剩不到1个月的时间,在北京605厂,工作人员正式完成了毛主席水晶棺的整体组装!
与此同时,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上世纪70年代建设中的毛主席纪念堂
毛主席纪念堂的建造
其实,早在毛主席逝世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在内的全国8个省市共40余名建筑和美术领域的精英全部被召集到了前门饭店。大家齐聚一堂,利用自己的业内知识,尽最大努力商讨出一处适合建造毛主席纪念堂的选址及设计方案。
当时,毛主席纪念堂的选址问题也是一个大难题,首先是光设计方案就有30多种,然后是好几个选址,包括中南海、天安门北(需拆除端门)、香山、景山等。而这些方案和选址都是经过层层筛选后的结果,还不包括之前淘汰掉的!
最终,方案和选址(天安门广场南端)都被确定了下来。
天安门
之所以选择在天安门广场南端是因为这里曾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它的正前面既有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有辉煌肃穆的天安门城楼。
所有人都不会忘记,1949年10月1日那天,我们的毛主席就是在前面的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喊出那句响彻寰宇的宣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如今,毛主席走了,他的遗体理应沉睡于此。藏英雄身后,是身后英雄。
从放线到挖地基,再到纪念堂主体的建设,最后再到装饰,毛主席纪念堂建设的每一步都凝聚了无数人的血汗和用心。
毛主席纪念堂
纪念堂完工后,中央又决定在毛主席遗体进入前制造一尊汉白玉的毛主席坐像。
又是一次领域精英的聚集讨论,最终,一个毛主席跷腿坐在沙发上雕像方案被选中。
1977年8月10日,汉白玉的毛主席坐像雕刻完成。与此同时,已经组装完成的毛主席水晶棺也被运进了纪念堂。
1977年8月20日凌晨1时40分左右,一辆红旗牌黑色轿车从“769”出发驶向毛主席纪念堂。在地下保存了近1年的毛主席遗体于当天上午11时进入瞻仰厅。
领导人瞻仰毛主席遗容
从1977~1984年,毛主席纪念堂采用发票的办法供群众瞻仰,但是这种瞻仰规则给广大普通的瞻仰群众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使更多的群众更方便地瞻仰到伟大领袖的仪容,国家于1984年7月1日通过《人民日报》发布消息:
毛主席纪念堂取消票证,人们通过排队便可以瞻仰毛泽东遗容。
此消息一出,全国一片沸腾,大家可以更方便地去看看心中那个最敬爱、崇拜的人儿了!
群众在给汉白玉毛主席坐像献花圈
毛主席的人格魅力不光影响着中国人民,也广受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1977年8月31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总统铁托成为第1个瞻仰毛主席遗容的外国首脑!
值得一提的是,在1988年时,巴基斯坦的一个代表团来在我国访问结束,当陪同人员问他们还有什么要求时,他们说:
“我们就是想看看毛主席遗容。”
闻此,中国方面马上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我们永远怀念毛主席
正是这位伟人将过去处于封建泥淖中的中国人民拉了出来,“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份功劳与恩德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于心的!
毛主席万岁
如今,毛主席早已化为了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一直陪伴着你我。他始终相信人民、服务人民,他静静地沉睡在天安门广场,见证着这个可爱又充满希望的国度里的日新月异。
这盛世,如他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