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杂谈]折叠滑盖键盘佳,电容触屏满天下,脑路清奇想革命,到头来还是奇葩。
一首定场诗过后,我们今天的科技评书又开始了,上回书说到机圈大佬们对于手机的颜值手感要求得甚为苛刻,不断的追求极致和完美,但在手机设计上,不仅有追求完美的,更有寻求创新突破的,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智能手机时代那些脑路清奇的手机设计~
有头也有尾,有来就有回,说书咱得有个顺序,既然现在主流的手机非安卓即苹果,我们就从搭载二者的手机刚刚出世时说起,那么我们要说的第一款“精神手机”就是世界上第一台搭载安卓系统的手机——HTC G1!
HTC G1:初代安卓机竟是“弯的”
话说早些年HTC和安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世界上第一台搭载安卓系统的手机也正是来自HTC,这是谷歌的第一台手机,也是HTC的第一台安卓手机,它叫做HTC Dream G1,HTC后续的多款G系列手机,火爆程度远超iPhone,基本上成为了当时的街机~
为了与iPhone分庭抗礼,这个初代安卓机的外观可没有如今安卓机的全屏极简,而是结结实实的打上了一套“组合拳”,HTC G1 正面设计了六个独特按键,除了通话、主页、返回、挂机键和上方居中的菜单键外,中间还有一个非常复古的触控轨迹球,它在早期安卓系统上可以方便地左右操控以及点选确认,这个设计在如今看来似乎有点繁琐,但作为第一台安卓手机,它的功还算实用,而其它按键的设计则成为了之后“三大金刚键”的雏形。HTC G1 的厚度达到了现在看来惊人的17.1 毫米,但158 克的重量以及翘起“下巴”的弯型设计却带来了不错的握持手感,这个十分有辨识度的下巴也让用户在通话时有更舒服的体验。
手机侧面还有一个独立的拍照按键,背后的摄像头只有 310 万像素,但在当时也已经具备了拍照和拍摄视频的功能,同时机器也支持 T-Flash 存储卡,相比 iPhone 来说扩展性更好,也是一个能吸引用户的功能点。
作为全球第一台安卓手机,HTC G1 的硬件配置确实比不上当时的iPhone,但这些依然不影响它独特的优势,因HTC G1拥有功能机时代大受追捧的侧滑全键盘,这个设计让初期并不完美的安卓系统吸引了一部分商务人士的目光。实体全键盘的加入让HTC G1变得更加好用,无论是日常浏览网页、搜索信息,或者是收发邮件、编辑短信,你都可以通过这个全键盘来操作,而在和别人聊天时这个全键盘更会让人提高效率,虽然按键手感并没有黑莓或者诺基亚那么优秀,但是它让安卓手机和 iPhone 划清了界限。
平心而论,剃刀式的机身、侧滑屏幕露出QWERTY全键盘面板以及轨迹球等设计,出发点都是让产品更加贴合用户的需求,以人性化的打造来方便用户快速上手,但在G1上实现起来还显得有些稚嫩,让人明显感觉还不成熟,在G1之后,虽然“剃刀”式的弯型外观延续了几代,角度却越来越平,物理全键盘干脆就再也没有采用,也多少让人感觉到HTC自己的思考与否定,但作为初代安卓机,敢于大胆探索的精神值得被人铭记~
三星GALAXY beam:手机变身家庭影院的美梦
如果说前面的HTC G1 是被迫迎合传统功能机过渡而做“加法”,那么接下来这些手机则是因为主动想在同质化的智能手机设计中寻求突破而做的尝试,按照时间顺序,我们第一个要讲的就是有个“家庭影院”梦的投影手机——三星GALAXY beam。
其实投影仪手机在三星GALAXY beam之前就已经有厂商制造出来,但当时由于手机硬件和系统的限制,无论是从投影的质量亦或是功能性方面,表现都非常的一般,而三星GALAXY beam结合了相对成熟的硬件以及软件,相对于过去的投影手机可以说有质的飞跃。
三星GALAXY beam的外形维持三星传统Android手机的设计,尺寸为124x64.2x12.55mm,整机手感非常不错。
除了常规按键,三星GALAXY beam还有一个投影仪专用键。按1下是开关投影功能;快速按2下则可以调出快捷焦距和屏幕方向设置菜单;长按则开启快速手写板功能。
三星GALAXY beam的焦距调节和手机与投影幕布的距离有关,通过调节焦距,在可投射范围内的任何距离都可以获得最清晰的图像,此外方向调节还可以切换投影为横屏或纵屏显示,这些对于它之前不少具备投影功能的手机要先进很多。
曾记得,当年老师在讲台上,经常会使用一台可以显示展台上物品的投影设备,通过它老师可以把试卷、练习题等内容投射在显示器或投影仪中显示,而三星GALAXY beam的虚拟展示台功能就是类似这样的一个功能。
三星GALAXY beam内置的投影仪拥有15流明的亮度,相对于专业投影设备有一定差距,所以在观看投影影片时最好在全部黑暗的环境中,但是在全黑环境中播放的效果非常不错,它没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原因还是在于体积和实用性上的劣势过大~
亚马逊Fire Phone:“裸眼3D”的昙花一现
戴眼镜看的3D电影大家一定都看过,但不戴眼镜就能实现的“裸眼3D”你体验过吗?我要是告诉你有公司还专门为此技术做了一款手机你知道吗?没错,它就是美国的亚马逊公司在2014年推出的“裸眼3D”智能机——Fire Phone~
Fire Phone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特别,外观设计四平八稳,手机正面只有一个微微突起实体的Home键,由于开口大小、形状都和上面的听筒非常像,所以有时会出现倒着拿起手机的情况。
说它突兀是因为正面四个角加入的四个摄像头,一方面会让人觉得突兀,一方面也会引起别人的好奇:到底用来干什么?
相信我,知道了它能干什么之后,你可能会更好奇。这四个摄像头并不是用来成像,而是用来捕捉和感应你的动作,实现一个亚马逊官方称为“Dynamic Perspective”,意为动态透视的效果,画面的场景会随着你的动作而移动(也有人称之为全息)。
这个功能在第一时间会吸引很多人的注意力,由于它有四个摄像头助力,效果非常精确,但实用性非常有限,除了在玩游戏或者查地图的时候能够用来看看目前视野外的场景之外,很难想象能有什么用处,而玩完之后,现在你应该会更好奇了:装了四个摄像头,仅仅用来实现这个功能?
答案是:是的。也不知道产品经理是怎么想的,这样实现起来的效果的确要比重力传感器更好,也是一个不错的营销卖点,但是不论从外观还是成本上看,加装四个摄像头还是得不偿失。如果舍弃掉这个噱头,把手机卖便宜点,在当时估计会有更多人能接受。
而且亚马逊用内置的3D四颗红外线摄像来实现3D效果,让不少粉丝感觉被欺骗了,之后还有专业人士捕风捉影,他们认为这一功能只是噱头,并没有实质意义,“所谓的3D效果并不新鲜,根本没人会在意这个效果!”,更是给刚问世的Fire Phone当头泼了盆冷水。
Fire Phone并没有像它的名字一样火起来,这样另辟蹊径的鸡肋设计反倒是让亚马逊彻底放弃了自己做手机的念头。
黑莓Passport:我就是“极端”,最像PC的智能手机
若说在茫茫机海之中还能找到堪称奢侈的个性,黑莓Passport必须算一个!它当时可是一部集高端配置、4.5英寸方屏、物理全键盘、兼容安卓应用的BlackBerry 10系统、高流畅摄像能力于一体的进口手机,而且并不便宜。
黑莓Passport手机的魅力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它跳出了以往所有手机的思维框框,大胆地采用与国际护照几乎一样大小的尺寸,重新设计了黑莓商务手机,并将之命名为Passport。Passport的宽度达到90.3mm,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手机达到这个尺寸,给人第一眼的视觉感受就是,它确实很宽大,一点儿也不扁长。
如果你曾经使用过黑莓Q10、诺基亚E73之类的物理全键盘手机,你一定可以想象Passport搭载物理全键盘会是怎样一种感受,说实话,全键盘更适合双手操控,单手操控起来其实并不方便,这种输入极为舒适同时也兼顾速度的原因,也正是用双手协作才换来的。
另外,Passport的物理键盘同样也经过了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每个按键都带有弧度,左边和右边的弧度刚好对称,很明显是为双手操控优化的。
把Passport和iPhone 6放在一起,只能证明两者都是美系手机的胜利,其它的都不重要了,相比起苹果的圆润轻薄和摩托罗拉手机的流线型设计,黑莓Passport则显得硬朗许多,堪称最像PC的智能手机~
就差异化而言,黑莓Passport理应可以拿到全满分,因为它具备的格调可真不是满大街“撞衫”的iPhone或者安卓手机可以比拟的。除了apk并非100%兼容和196g的机身偏重之外,超高端的硬件配置和当时接近5000元的价格,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护照式设计和物理全键盘,带来浓重的商务气息,仿佛有冷兵器时代的刚硬神韵,黑莓Passport在当时简直是追寻个性手机的不二之选,一意孤行的结局往往是悲剧的,而黑莓Passport也成为了黑莓系统的绝唱…
黑莓Priv:滑盖+键盘,就是要死磕到底
随着黑莓系统的消逝,时任黑莓首席执行官的程守宗(John Chen)也给手机业务下了最后通牒,如果黑莓的智能手机业务下一年再不盈利,就将要考虑放弃手机业务了。黑莓在2015年第二季度销售量仅为80万部,是14年前的三分一,这让黑莓不得不考虑将改变策略,推出首款运行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Priv。
当时的黑莓把所有的安全功能都转移到了Android平台上,BlackBerry操作系统也被市场彻底的遗忘了,成为继Symbian之后又一陨落的巨星操作系统,而Priv也是黑莓手机业务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了~
黑莓Priv由于拥有一块5.4英寸的屏幕,而且采用滑盖设计,所以整机个头比较大,安卓的三大金刚采用屏内虚拟设计,但滑盖的底部还占据有一定的空间(看得出屏幕排线设计在滑盖的上方了),而滑盖的顶部有经典的Blackberry Logo。
全键盘可以说是黑莓的标志性产物了,而Priv同样不例外,作为该智能手机的最大亮点,黑莓在Priv的全键盘上确实下足了功夫,按键之间的间距设计合理,键程以及按压力度都十分不错,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很容易辨认每个按键的位置而实现盲打,不用担心虚拟键盘带来的误操作,黑莓在Priv的键盘采用了经典的QWERTY排布,主要针对使用英语的国家,而针对其他语种的国家黑莓会进行适当的改变~
黑莓的曲面屏幕分辨率达到了2K级别,机身右侧设计有三颗按键,分别是音量上下键,中间是相机/通知菜单的快捷键。机身的左侧为电源按键,顶部则为SIM卡槽以及microSD卡槽而底部则为microUSB口以及耳机口,考虑细致周全,设计精巧美观,但曲面触屏+滑盖+键盘的死磕设计也没能挽救黑莓的命运,希望现在的黑莓能在TCL里重获新生~
LG G5:模块化的先驱
摩托罗拉在2013年推出了Project Ara模块化手机计划,Project Ara旨在将手机的各个部分模块化,方便用户进行处理器、电池、相机等各个模块的更换。而后来摩托被Google收购,Project Ara依然遵循“随心更换”这一宗旨。
在2015年4月1号,Google宣布Project Ara项目正式完成,剩下的具体环节要靠第三方研发者和制造商去设计零部件,就这样看来,只要有厂商依照Project Ara的设计标准(或者说是推荐标准),再生产出具体的产品,模块化手机便能真正成为商品,确实是一个好的起点。但截止至今,能量产推出市面的模块化手机可谓少之又少。我们现在要说的LG G5和Project Ara有着不同的概念,LG G5更倾向于LG自家标准的定制化,而Project Ara的最初宗旨则更倾向于我们常见的DIY。
LG G5采用可插拔式的机身下巴设计,可以更换电池以及不同功能的模块配件。其凭借着如此独特的设计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甚至不少人开玩笑称“谷歌没实现的LG帮它实现了(谷歌也有模块化手机,但一直没有量产)”。所以,LG G5并非只是堆切硬件的旗舰,相当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LG G5拥有两款不同的功能模块配件(下巴),分别是Cam Plus和LG HiFi Plus。LG Cam Plus可以说是拓展LG G5拍摄功能的相机握柄,提供了物理快门键以及变焦拨杆。而且LG Cam Plus还内置了一块1140mAh容量的电池,能够增强LG G5的续航。LG HiFi Plus则是便携的B&O数模转换器(DAC),可以提高LG G5的音频体验。值得一提的是,LG也表示正在鼓励开发者开发更多功能的G5模块。
其实LG在智能手机设计方面一直“我行我素”,在设计、创新方面往往能带来让业界大呼过瘾的产品。例如LG G2则把音量键与电源键放置在机身背面,而G3是全球首台内置激光对焦模块的手机,G Flex则内置了柔性屏幕(曲面屏,比Galaxy Round稍晚推出)。而LG G5则支持可拆卸的模块。
其实LG G5的下巴是这样拆卸的,机身的左下侧有一个触发按钮(物理按键),按下后下巴与机身之间出现一条缝隙,之后往水平方向,向外拔即可抽出模块与电池。
而电池装回去则比较简单,电池与下巴各有一面标注有2个三角形符号。对齐后先插进下巴扣紧即可。(下巴与电池之间采用卡扣进行连接)
安装完电池之后,就可以把电池与模块一块儿装进G5的机身了。完全安装后机身与下巴之间的缝隙会消失,此时就可以开机正常使用了。
LG G5的旗舰的配置,加上玩法多样的双摄像头、可更换式下巴设计,让人有一种非常“小资”的感觉,G5的这种设计距离真正的模块化还相差很远,但LG G5的诞生,似乎就说明了手机模块化无需像PC领域一样做到彻底的模块化,只需在同一机型上开发某些不同功能的定制模块即可,可最终消费者并不买账,惨淡的销量说明了一切。
Moto Z:设计师的脑洞巅峰
为了实现摩托罗拉Project Ara模块化手机计划,Moto Z又一次担负起复兴重任,让手机成为了「变形金刚」,让当时的我们体验到了智能模块的无限乐趣~
书归正传,外观设计方面,当时Moto Z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当然,这种深刻并不是说该机颜值有多高,而是被其精良的工艺而折服,譬如巧妙的模块化设计,以及如此纤薄但有如此坚固的机身。
Moto Z机身顶部和底部都有磁力,而后盖16个金属触点可用来接驳不同的模块。目前,Moto Z也已经有很多丰富的功能拓展模块,包括了电池、外放以及拍照等多方面的拓展,甚至还有丰富的个性化手机背壳。
例如摩音-JBL扬声器模块可以带来高品质立体声效,仿如身临其境的视听体验,自带支持10小时播放时间,可独立通过USB Type-C接口充电。虽然Moto Z内置的扬声器效果不差,但在搭配摩音之后,外放效果更立体,品质更高。
还有当时关注度颇高的摩眼-哈苏摄影模块(HASSELBLAD TRUE ZOOM),它自带了1200万像素的摄像头、单位像素1.55微米,可为Moto Z带来10倍光学变焦功能。拍照手柄配备氙气闪光灯和物理按键,可拍摄RAW格式照片,即拍即分享,并有哈苏画质加持。
此外还有更为生活化的摩电-电池模块和摩影-投影模块,其中,摩电-电池模块可为Moto Z增加了2220mAh额外电量,通过激活省电模式,可增加多达20%的额外续航时间,最多额外带来达到18小时续航福利。
摩影-投影模块可将画面放大至70吋,自带多角度支撑架,轻松投至任意平面。摩影具备智能对焦和梯形画面自动修正功能,内置可供1小时播放的电池,并有调焦环可设置投影明锐度、清晰度和亮度。
在当时竞争对手在外观材质上尚不能企及Moto Maker,Moto已然进化到功能模块的拓展,这些常规设计所不能兼顾的地方,Moto却凭借神奇的外挂,达到手机中的顶尖水平,Moto想要凭借模块化构造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Moto Z已然设计师的脑洞巅峰,时至今日我们也再没有看到一款比Moto Z更先进的模块化手机。
魅族PRO 7:超人一步的探索
魅族是国内最早一批做智能手机的厂商,当年的手机基本上都是运营商定制机,不仅配置不高,外观简直毫无设计感可言。2009年魅族发布的M8虽然称不上惊艳众人,但至少开创了属于魅族自己的智能手机时代,包括后来发布的魅族M9、“梦想机”魅族MX,无论是设计还是配置,等都是当年最出色的国产机之一。这次小而美的魅族,从此积累了更多的粉丝。
随着新机的发布越来越多,安卓手机越来越同质化。或许当时的魅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才发布了和以往的所有魅族旗舰相比都显得极具创意的魅族PRO 7~
魅族PRO 7的正面设计基本和那几年的魅族手机一样,虽然不是流行的无边框或全面屏设计,但窄边框带来的视觉感受还是很不错的,这也是魅族一贯的坚守。
背面设计才是改动最大的地方,可以说完全颠覆了以往魅族手机的设计思路,甚至在当时在国内手机圈中也是非常特别的存在。
魅族PRO 7背面的左上部分多了一个“小显示”,魅族称之为“画屏”。这个画屏可以用来显示来电信息、时间、天气等等,主要起到辅助的作用,这不禁让人想到了一个当时关于魅族PRO 7的一个笑话:以前摔手机的时候都祈祷不是正面朝地,魅族PRO 7的用户应该祈祷边框朝地吗……
背面的这个大开口除了用于放置副屏之外,还塞进了两颗摄像头+一个双色温LED补光灯,这样使得魅族PRO 7的副屏更小,只有1.9英寸。
魅族在一众国产手机,一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梦想这个词,已经紧紧地和魅族捆绑在一起,我们期待那个小而美的魅族再次回归~
努比亚α:折叠屏前夜的放飞自我
2019年,智能手机已经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通讯技术也从1G时代跨越到5G时代,在通讯技术即将迎来不亚于移动化革命的前夕,一款“新物种”设备,也随着次世代技术横空出世。
自穿戴式设备诞生以来,它们就无法跳脱传统手表设计的框架,屏幕或是方的,或是圆的,一切的视觉都被限定于一寸或二寸框架内,它们模仿智能手机的触摸操作,但显然,表盘的设计,是只为了容纳指针准备的。
智能手表容纳不下两个对话的时候,我们应该把这个功能交回给智能手机...或者说,腕机。努比亚阿尔法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未来感十足,整块可弯曲的屏幕镶嵌于仿形设计的机身上,更像是一块能戴在手上的屏幕。
努比亚阿尔法最主要的构成来自一块4.01英寸的可弯折柔性OLED显示屏,它既是用于触摸和视觉交互屏幕,也是机身表带结构的构成之一。相较于传统穿戴设备,无论是可现实面积还是可操作面积都有了成倍提升,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而且得益于屏幕尺寸提升,它的体验更像是一台手机,而非智能手表,在这块可以像普通表带一样弯折的柔性屏幕上,努比亚阿尔法采用全贴合技术覆盖了德国肖特SCHOTT可弯曲玻璃,表面硬度达到7H。
细节方面,努比亚阿尔法屏幕两侧为距离传感器和500万像素广角摄像头,采用一体成型的设计,努比亚阿尔法支持IP65级别防尘防水,可以应对一般的生活防水要求。努比亚阿尔法还支持eSIM功能,可以进行4G独立上网和独立通话,另外机身也同样提供WLAN连接和蓝牙连接,从而实现与智能手机相同的通讯体验。
努比亚阿尔法还无法完全代替智能手机纷繁复杂的功能,但我们也不知道未来“新物种”会进化成什么形态,作为折叠屏前夜的放飞自我式设计的代表,努比亚阿尔法还是为大家探索了一个方向。
收场
听我说完了这些奇葩手机你可能会嘲笑它们,但一笑而过就够了,不要不依不饶,因为伟大与荣耀总是属于突破者的,创新的路上总有先行者,正是因为有了它们一次次脑洞大开的想法,才会有那么多改变世界的伟大产品,探索未来的足迹不会每个都那么好看,但只要你一直向前,曙光迟早会与你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