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是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汽车保有量在不断地增加,以燃油发动机为动力的汽车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这些污染,降低有害排放。
汽车排放污染物
为了防止汽车的排放污染物对环境造成过度污染,需要在车辆中配置车载诊断系统。车载诊断系统的英文缩写是OBD,英文全称为“On-Board Diagnostics”。车载诊断系统根据发动机的运行状况随时监控尾气是否超标,一旦超标,将马上发出警示。当系统出现故障时,故障灯(MIL)或检查发动机(Check Engine)警告灯点亮,同时动力总成控制模块(PCM)或发动机控制模块(ECM/ECU)将故障信息存入存储器。通过一定的程序可以将故障信息从PCM中读出。根据故障码的提示,工程技术人员或维修人员能迅速准确地判定故障的性质和部位。
车载诊断系统的功能构架
OBD的诊断原理可以简单地归纳如下:OBD实时监测发动机、催化转化器、颗粒物捕集器、氧传感器、排放控制系统、燃油系统、EGR等系统和部件。当出现排放故障时,动力系统控制模块记录故障信息和相关代码,并且通过故障灯发出警告,告知驾驶员。同时,动力系统控制模块通过标准数据接口与车外诊断仪(故障扫描工具)进行数据通信,从而保证研发工程师或维修技师对故障信息的访问和处理。OBD诊断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初期的OBD技术,是通过恰当的技术方式提醒驾驶员车辆发生的功能失效或故障。欧盟和日本在2000年以后引入OBD技术,2004年之后,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OBD技术进入第三个阶段。在OBD检测的项目和限值方面,欧洲和美国存在一定差别,美国OBD监控的目的在于成为高排放标准车辆之前发现故障,欧洲OBD监控的目的在于发现高排放车辆。
OBD法规体系
COBD6(简称CN6)指的就是国六排放标准,可以看出与欧规的EU6排放标准接近,某些类型的污染物控制指标甚至略高于EU6。为了更好地理解OBD诊断原理框架,各国或各地区的OBD诊断限值的差异性,以及目前国六排放标准的加严项目和监测原理,有必要了解一下车载诊断系统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汽车制造厂在车辆上配备全新功能的控制和诊断系统。该系统在车辆发生故障时可以警示驾驶员,并且在维修时可经由特定的方式读取故障码,以加快维修时间,这便是车载诊断系统,即OBD系统。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气资源局(CARB)开始制定法规,要求各车辆制造厂在加利福尼亚州销售的车辆必须配备OBD系统。在这些车辆上配备的OBD系统称为OBDⅠ系统(第一代车载诊断系统)。OBDⅠ系统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仪表板上必须有发动机故障警告灯,以提醒驾驶员注意特定的车辆系统已发生故障
OBDⅠ系统必须具有记录和传输相关废气控制系统故障码的功能
监控的电气组件必须包括氧传感器、废气再循环装置、燃油箱蒸气控制装置
起初,加利福尼亚州大气资源局制定OBDⅠ标准的用意是减少车辆废气排放以及简化维修流程,但由于OBDⅠ标准不够严谨,遗漏了三元催化器的效率监测、油气蒸发系统泄漏监测以及发动机失火检测等内容,导致烃类化合物排放增加。再加上OBDⅠ系统对监测线路的敏感度不高,等到发觉车辆出现故障时再进厂维修,事实上已排放了大量的废气。此外,OBDⅠ标准还会引起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各车辆制造厂发展了自己的诊断系统、检修流程、专用工具等,给非特约维修站技师的维修工作带来许多问题,故障检修工作变得非常棘手甚至无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