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讲到了微信公众号信息过滤困难,而微信不断给自己开出治标不治本的药方的问题。
但是也有读者向我指出了一个例外:取消关注的功能。
这的确是个很典型的反例,说明了微信不仅一直没有成功的降低用户筛选信息的成本,甚至在某些时间点,还会倒行逆施,反而增加用户筛选信息的成本。
在某个版本更新(忘了具体是哪个)之前,取消关注微信公众号还相对简单一点,当时“取消关注”的按钮是被直接放在公众号主页的。
其实从结果上说,就算在当时,取消关注公众号也不算是一个很便于使用的功能,所有人的订阅列表仍然在疯狂生长。
然而,在一次更新之后,微信居然反而还把取消公众号的按钮隐藏起来了。改成了现在这样的流程,把“不再关注”的按钮折叠进右上角一个不太显眼的按钮里去。
这样一来,要取消关注不仅要多点一下,而且,一般人不留意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个选项。
“关注”和“取消关注”本来应该是对称的功能,但是却被人为搞成了使用成本有巨大差别。关注简单,取消关注却太难。
微信这样做的原因也不难理解。毕竟对于很多的公众号来说,“粉丝数”是运营者内部最关注的业务指标(KPI),也是他们向客户、投资人讲故事的重要资本。
其实,每个公众号都有一大堆的“僵尸粉”,早就是业内人士默契的常识了。用各种手段招揽来的粉丝,又有多少真的会哪怕偶尔打开订阅界面查看推送呢?这是我微信公众号后台的阅读来源的分析,当然,这是一个粉丝数很少的公众号,但是对于很多大号来说,情况其实也差不多。
但是大家还是乐此不疲地谈论这个概念,为什么?员工要对老板交代,派单的要对广告主交代,CEO要向投资人交代,投资人要到市场上去吹牛逼……泡泡吹起来了,大家都指着它混,谁又愿意当那个说真话的小孩呢?
微信当然也清楚这一代你,哪个平台不想自己的CP有盼头,自己平台上的生态看上去欣欣向荣呢?要是方便大家取消关注,突然搞出个“微信公众号集体大幅度掉粉”之类的新闻,微信也好受不了。
你会相信淘宝真的把刷单的都封杀掉吗?我反正是不信的。所以我也一样不信人们对微信“用户至上“论的吹捧——至少这个功能的改进,就是反(终端)用户的。
新榜的网站上,会通过算法去评价某个微信公众号的“活跃粉丝量”,这个功能,经常被自媒体人议论说计算得一点都不准。原因是,计算的数量和他们在后台看到的真实数字相去甚远。
但是——抛开这套数据算法本身的合理性不谈——后台看到的粉丝数,相比通过前台数据监测推测出来的“粉丝数”后者也许是更有实际意义的。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你每一篇文章的阅读量都是0,那么无论你的后台显示有多少粉丝,你实际上的“粉丝”不就是0吗?
不过人们接受这个观念,看上去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为什么?我想,除了认知的更新本身需要时间之外,这还和每个从业者切身的利益有关系。
要承认自己光着身子,不是件容易的事。
请关注
头条号、微信公众号:字典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