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回首,时间无情。不曾想自己已经在教师的岗位上呆了近20年之久。
来自网络
回想当初,作为即将踏入新世纪的为数不多的本科生重返母校,站在那三尺讲台上的情景,仍恍若眼前!最初执教的那几年,可谓是我生活中最美好的时光!因为年轻,因为校园里面相对的关系简单,因为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虽然高中是学生学习期间最辛苦的时光,老师工作也极为不轻松,早晚自习加上课,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要处理,但那时候工作对于自己来说是一种享受!得到了学生的信赖,尤其是很多人眼中所谓的“差生”的信任。
随着工作年龄的增长,面对着各色学生及家长,最初的那份激情慢慢被磨平。开始思考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教师,到底该怎样去定位这份工作?到底怎样做才是一个好老师呢?很多人说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要因材施教,教师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等,这些都没有错。
然而怎样才能算是真正的因材施教呢?怎样去评定呢?在本科生还不像今天这样泛滥的年代,即便是如今,对学校的优劣衡量标准、对教师优劣评定标准就是所教学生本科生的录取率,211、985高校学生的录取率。成绩是最硬性的杠杆和标准!在这样的标准下,所带班级成绩好就是好老师,就会得到家长、学校、社会的认可,反之,就是各种问题。
一次偶然的事件让我开始思考,我的这份教师工作的定位到底应该是什么?即便我被家长、学校、社会所认可,那我是不是就真得是个优秀的教师了呢?我做的是真的因材施教吗?2000年的某一天,在批改高二学生试卷时,发现了一个不是自己班的学生名字,我很奇怪,只是自己班级的小考试,怎么会有其他学生?点了一下试卷数,总人数是对的,核对了名单后,我把没有名字的同学找来办公室,问他:这个试卷可是你的?怎么写了一个其他人的名字?学生供认不讳,说:老师,这是我的试卷,不过我写了我爸爸的名字。我是真的不喜欢学文化课,不管老师讲什么,讲的好与坏,对于我来说,都跟听天书似的。我只想成为一名司机,或者学点技术,可是我爸妈他们不让我退学,非逼着我考学。那就给他们考好了,写他们的名呗!又不是给我自己学的。
我知道这个学生的确心思不在学习上,各科成绩都极差,但是学生动手能力不错,与人相处也不错,班主任跟他谈了多次,他对自己的未来也有比较明晰的规划。班主任也曾跟学生家长沟通和交流过学生的心思,然而家长的态度很明确,我们来是要考学的,老师你哪怕打他、骂他,我们都不介意,孩子爸爸就是个公交车司机,我们唯一的儿子不想让他再这么辛苦,就是希望他考学。可怜天下父母心!然错误的付出,只能是学生累、家长累、老师也很累。每当我上课看到他窝在座位上,眼睛也貌似瞅着黑板,但却空洞的不知飞向何方时,都忍不住想:我这个老师,即使执教班级总体再好,那我算是因材施教了吗?对于类似于这样的孩子来说,我又算不算在毁人不倦呢?
这样的情况经历的多了,我开始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困惑,这不是我想要的,或许高等教育的情况要好很多吧!第一次萌生了离开中学教育的想法,于是,在教学生的同时,自己开始努力考研,老天不负有心人,我同自己的学生们一起升入了大学,开启了自己读研的生活,再到后来进入了高校,成为一名高校教师。然而,高校教育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下一期我们再谈谈!